《萊茵的黃金》國家大劇院迎首演,舞美呈現充滿未來主義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8月28日,國家大劇院製作辛度華拿歌劇《指環》之《萊茵的黃金》,迎來首演。當晚,指揮家呂嘉傾力執棒,攜手國家大劇院管絃樂團,與一眾國內外實力唱將,在不間斷的兩個多小時內,為觀眾唱響辛度華拿這部「世界的搖籃曲」。

國家大劇院製作辛度華拿歌劇《指環》之《萊茵的黃金》劇照。攝影:王小京、淩風

伴隨低沉音符流淌出的萊茵河之聲,大幕開啟。舞台之上水仙女們在水中悠然起舞,隨著管樂、絃樂的層層疊加,世界混沌初開的壯麗開場,讓觀眾瞬間進入原始悠遠的神話傳說中。當音流抵達高潮,守護黃金的萊茵女歌聲響起,秦侃如(飾 獲加琳德)、徐曉英(飾 薇昆德)、張亞潔(飾 費奧絲希德)唱響代表永恒秩序的和諧五聲性旋律,明朗愉悅、純真靈動。突然闖入的阿爾貝里希打破了原始的平靜,這一充滿戲劇張力的男低音由湯馬斯·馬特臣飾演,他與三位水仙女的對手戲讓人印象深刻,他通過對角色的細膩塑造,將調戲、拒絕、嘲弄等各重要情節完美呈現。此時,一縷陽光照亮河中的黃金,在阿爾貝里希用歇斯底裡般低音喊出詛咒愛情後,黃金在水仙女的尖叫聲中被盜走。

萊茵河動機漸漸飄遠,代表瓦爾哈拉城堡的音型將觀眾從萊茵河底帶至眾神之地。在第二場眾神群像戲中,矛盾錯綜複雜、劇情多線交織,眾神演員憑藉唱演俱佳的舞台信念感,將每位強烈個性人物一一展現。戲劇矛盾圍繞沃坦與其他角色關係展開,其重要性與複雜性不言而喻。低男中音歌唱家埃吉爾·西林斯以沉穩厚重的音色,表現出眾神之王的內斂與城府。在權利誘惑下,他的偽善、出爾反爾、無奈求助等,通過聲音的準確變化有力地支撐起這個核心人物。其他角色的演繹同樣讓人眼前一亮,沃坦妻子弗里卡飾演者貝蒂娜·蘭奇聲音柔和,她對妹妹費爾婭的極力維護,對萊茵黃金的悸動渴望,讓觀眾看到她最人性的一面。

《萊茵的黃金》劇照。攝影:王小京、淩風

火神洛戈是作曲家筆下極其精彩的人物,半音和聲、調性遊離的音樂語言生動勾勒了他捉摸不定、狡猾陰險的角色性格。男高音歌唱家基斯坦奴·弗朗茨高亢漂亮的音色牢牢抓住現場觀眾,數段花言巧語唱段將劇情扭轉,舉手投足間將狡黠的洛戈演繹得淋漓盡致。羅伯特·博克(飾 雷神多納)、王川(飾 陽光之神費奧)、塔妮婭·庫恩(飾 青春女神)一眾神發揮出色,是後續劇情發展重要的存在。兩位巨人兄弟法索爾特、法弗納分別由男低音安達埃·施維斯達雷利、國家大劇院歌劇演員關致京飾演,他們腳踩高蹺,渾厚穩定的低音或唱出對沃坦的不滿,或表現對費爾婭的愛戀,兩位歌唱家高質量完成具有極高挑戰的人物塑造。

強有力的管絃樂開啟了三場尼布海姆場景,尼伯龍人在阿爾貝里希的奴役下出賣苦力。在全劇黃金分割點,這場有著「真正厚重的音樂」,亦承擔著整部劇的戲劇高潮。湯馬斯·馬特臣較第一場的演唱,聲音更有底氣,共鳴更為突出,這與他此刻的身份十分契合。以萊茵的黃金打造擁有神力的面罩和指環,讓其法力無邊無所畏懼。米梅的飾演者阿諾特·貝祖延,可以說是這個角色的專業戶,他曾在眾多版本中有過優秀的詮釋。當晚,他全情投入,通過多變的音色和不同共鳴的使用,將米梅對曾經的回憶、對阿爾貝里希的恐懼、對指環的渴望等多重情感層層推進,成為當晚又一驚喜。

被誘捕的阿爾貝里希被帶至神界,劇中幾乎所有角色依此出現,關於權利、財富的爭奪清晰展現在觀眾面前。阿爾貝里希被迫交出所有財寶,在指環被強行奪去時,他附以最狠毒的「死亡詛咒」。當沃坦還在猶豫是否給巨人兄弟時,牛莎莎所飾智慧女神埃爾達的警告讓沃坦放棄指環,隨即詛咒第一次應驗:巨人因分配財寶而自相殘殺。羅伯特·博克飾演的雷神多納呼喚雷雨,費奧在天邊架起通往瓦爾哈拉的彩虹橋,此時著名的「眾神進入瓦爾哈拉」響起,這段包羅萬象的音樂顯示了辛度華拿精妙的音樂才能,在看似美麗光明的音樂中,首次出現了「劍的動機」,「彩虹橋」的美麗期許註定是殘酷的幻覺。恢宏的銅管齊鳴,全劇在雷霆之勢中落幕。

辛度華拿的《指環》給藝術家們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攝影:王小京、淩風

舞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瓦劇專業戶高手過招,激起了現場觀眾極大的熱情。與此同時,由呂嘉總監帶領的國家大劇院管絃樂團,同樣承擔著重要的音樂戲劇任務。他們清晰描繪複雜多變的音樂動機,諸多人物、自然景物、情節事件、情緒心理的揭示或暗示,讓觀眾準確走入人物複雜的內心世界,聽懂他們的「弦外之音」。

辛度華拿的《指環》給藝術家們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經典作品總會在當下激起新的創作靈感。導演斯特法諾·波達以簡約現代的製作風格,為當晚觀眾呈現一場舞台視覺盛宴。

幕起,整個舞台的水域空間象徵世界的起源,側幕長長的鏈條,代表被豐沛河流滋養著的植物與大自然,這是新世界的開端,是創世故事的開始。舞台中央放置著萊茵的黃金,柵頂的金色沙漏中落下的金沙標誌著時間的無限流動。第二場在諸神的世界,舞台的氛圍與之前河底的陰暗完全不同,20多層燈環垂直伸向天空,這是完美的象徵。建立在一片流沙之上的瓦爾哈拉城堡,就像劇中人物的野心,最終會如沙灘上堆築的堡壘般坍塌消散。

導演斯特法諾·波達以簡約現代的製作風格,為當晚觀眾呈現一場舞台視覺盛宴。攝影:王小京、淩風

在尼布海姆場景中,這是一個由火焰、濃煙、霧氣構成的可怖空間。尼伯龍人身著黑色鎧甲,金塊、鐵錘、梯子這些極具符號性的元素佈滿全台……舞台中心大型的金屬圓環代表困住所有人的指環,阿爾貝里希把這枚指環作為自己的王座,控制著所有尼伯龍人。

回歸神界後,知曉過去、現在、未來的智慧女神破土而出,導演將其設計得模樣難辨,因為一切終將滅亡,唯一的希望就是問心無愧地直面肉身消亡。最終,在宏大的尾聲中,眾神踏上通往瓦爾哈拉的旅程,一段明亮的天梯從空中落下,標誌著沃坦的暫時勝利。

8月30日、9月1日、3日,辛度華拿歌劇《指環》之《萊茵的黃金》還將在國家大劇院繼續上演。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