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的低配山姆:沒有中產,只有中年

時隔一年半再回老家,衛新對這片土地的印象,隨著城區被一同翻新。

作為新一批回到家鄉的年青人,面對這個東北四線小城,她心裡湧起一股陌生感。小城最突出也最直觀的變化,來自日常消費。

這個每年都有大量年青人流出的地方,過去只有蜜雪冰城和甜啦啦,現在喜茶、茉莉奶白、茉酸奶都變得司空見慣。商場里竟然還有兩家永遠爆滿的「吃穀商店」。

可以看出,無論是茶飲、食品還是超市,小城市日常消費的可選性,真的很努力在向一線城市看齊。

而小城的魔幻之處在於,如果大城市的品牌不到小城市來,那這裏就會造一個出來。

網紅消費風,總會週期性吹向小城。轉眼之間,下沉市場就有了自己的「本土版山姆超市」。

在一線城市,山姆和Costco以「中產收割機」著稱。而在下沉市場,和山姆沒任何關係的倉儲超市,也靠打著「咱自己的山姆」的旗號,闖進了中老年人的生活。

「工業園區里的山姆」,擠滿山寨零食

早上八點半,我站在「小城版山姆超市」的門口,驚歎一個尋常工作日的早上,竟然有這麼多人來逛超市。

早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帶我去倉儲超市的朋友就提醒我:「明天儘量早點去,太晚我怕不好停車」。

第二天一早,我們從市中心出發,一路穿過了開發區和兩個在建樓盤。看著車子越行越偏遠,我忍不住問:「還有多遠?」朋友回答:「什麼時候感覺快出本市了,咱們就快到了。」

最終在進入一個工業園區,掠過一片牆上寫著「加工分廠」「安全、效益、發展」字樣的工業廠房後,終於得見「小城版山姆超市」的真容。

進入園區我才明白,為什麼住在市區里的人寧可開幾十分鐘的車,也非要來這個位於城市邊緣的大超市買東西。這裏更像一個大批發市場的集散地,果蔬、海鮮、干調、日用品各有自己的倉庫。

龐大的倉儲規模、成批卸貨的卡車,和大批量採購完畢的顧客,讓人剛到門口就能嗅到「在這裏買東西一定很便宜」的氣息。

從進入園區到超市內部,也有好些路程從進入園區到超市內部,也有好些路程

超市剛開門半小時,已經有第一批人採購完畢,開始把購物車里的東西搬進後備箱。

走進超市,彷彿來到了倉庫腹地。和真正的山姆相比,這裏突破了精裝簡裝的概念,直接在倉庫壘起貨架和商品,有的地方還看得出過去的工廠結構痕跡。

經營模式上同樣簡單粗暴,不要會員,沒有低消,以最簡單的方式、最低的價格直銷賣貨,想買多少東西完全看顧客的後備箱容量。

進超市之前,我還在猶豫要不要推那個大得誇張的購物車,進到超市內部,只恨沒推上兩個。對習慣一線城市物價的年青人來說,這裏東西便宜到擔心老闆能不能盈利。

「有時候覺得在網上買箱茶飲料四十幾已經很便宜了,這裏基本不到30」,我剛進門沒走100米就先搬了3箱囤貨。

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小城倉儲超市除了擁有絕對的性價比外,也堆滿了各種「山寨商品」。

看到那些山寨費列羅、只賣14.9的純植物奶油榴蓮千層、勾兌的果汁和造型顏色都很誇張的雜牌預調酒,我才明白,原來這裏是各種賣不出去的網紅零食「試錯兜底」的銷售處。

高仿stanley的冰霸杯只要15.9,精釀啤酒是最嚴重的「仿製品重災區」……如果說山姆的最大賣點,是自有品牌和網紅食品;那開在下沉市場的倉儲超市,就是雜牌網紅食品的終極墳墓。

暴力熊干紅葡萄酒,有種白送都不敢喝的感覺暴力熊干紅葡萄酒,有種白送都不敢喝的感覺

當被性價比衝擊的興奮勁兒褪去後,我愈發覺得這裏沒什麼可買的。

紋著青眉和唇線的售貨員大姨告訴我:「這裏平時年青人就來的少,現在年青人買零食特別挑,4塊錢一大袋的雜牌蝦片放到臨期也沒有人要。」接著又壓低聲音悄悄說,「還有一兩個月過期的時候,找兩個大購物車一推,放門口一塊五一包,兩三天就能賣光」。

逛一圈後也很快開現,在這裏零食只是邊角料,米面糧油才是絕對主角。便宜、量大、適合囤貨,讓這裏變成下沉市場的「利民快樂屋」。

同時讓人意外的是,靠「網紅超市」「咱本地人自己的山姆超市」打響名號的倉儲超市,只在開業期短暫地迎來過一波年青人,來就一直是中老年人最愛光臨的地方。

落地小城,首先要入鄉隨俗

從近幾年各大品牌開始爭搶下沉市場就可以看出,久居小城的年青人無論是消費習慣還是消費力,都有向一線城市看齊的趨勢。

畢竟在四五線城市的線下日常生活里,衣食住行總歸都很便宜,年輕消費者更需要「品牌、新潮、知名度」作為生活的調劑。

像一些網紅茶飲早已嗅到商機,開到了小城里。而那些暫時還沒開進來的品牌,比如山姆和Costco,就顯得格外稀缺。

2020年到2021年期間,「倉儲超市」的概念突然在這個東北小城打響,就是盯上了年青人的錢包。而在小地方,所有想吸引年青人消費的新鮮事物,都要從搞掂探店主播矩陣著手。

朋友告訴我,這幾家倉儲超市從開業以來,已經換了不知道多少輪探店主播。直到現在,我還能在短影片同城板塊里刷到他們。

那時的探店主播話術還不是很成熟,敢用當下人們最敏感的「全是大工廠的預製菜」「蛋糕好甜」等字眼大肆宣傳。倉儲超市初期也的確靠著榴蓮千層、冰山熔岩巧克力、山姆代工廠生產的瑞士卷吸引了第一批年青人光顧。

但很快倉儲超市就在小城遭遇了第一場水土不服:沒人願意為會員製買單。

「小城版山姆」原本想要照搬山姆超市的規則,執行會員製入場,沒想到即便19.9一個月也鮮少有人充值。畢竟東北小城最不缺的就是性價比,既然開車已經開了這麼遠,還不如去不要會員製的真批發市場。

會員製滑鐵盧,來光顧的年青人也越來越少。對年青人來說,山姆有的商品倉儲超市沒有,而倉儲超市可以買到的雜牌零食,全城到處都能買到。區別只是這裏每樣東西便宜上一兩元錢,省下來的錢還不夠往返的油費。

各種水土不服,導致小城「低配版山姆」的生意一直不太樂觀。

建議零售價是一回事,不代表會按建議零售價的價格上架建議零售價是一回事,不代表會按建議零售價的價格上架

既然水土不服,就試著入鄉隨俗。

第一步先是取消了會員製。同時,與其絞盡腦汁去迎合年青人的喜好,更輕鬆容易的是專注適合批發的商品,討好中老年和家庭群體。

當不了高端的山姆,就把性價比做到極致。

在轉型的初期,這些倉儲超市都通過「大方給試吃」的方式,致力用最低的成本,積累起最忠實的回頭客。

只要有人問售貨員一句「水果甜不甜」,售貨員就能現場殺個西瓜,非常豪邁地請所有顧客品嚐。

為了吸引更多家庭,超市還不斷擴大了兒童玩具區。在逛超市的過程中,我至少看到三個家庭的小孩在玩具區就地打滾。

山姆超市最知名的蛋糕品類,到了「小城版山姆」就替換成中式甜品暢銷Top4:老式糕點、老婆餅、豆沙包和桃酥。

中老年群體在這裏購物,也會把甜品直接「端盒」中老年群體在這裏購物,也會把甜品直接「端盒」

小城的「山姆」,經過一步步的轉型,最終變成了適合下沉市場的樣子。

如今那些探店博主拍攝的倉儲超市影片里,出鏡的不再是潮男潮女、年輕主播,而是神似洗衣粉廣告里郭冬臨的中年男。給人一種看起來就很會居家過日子的感覺,他還會在影片里告訴你:超市里本身就很便宜的商品,現在還能用團購券。

整場熱鬧里唯一被沿襲下來的,只有「本地人的山姆超市」這個頭銜。

對一線城市消費者來說,逛山姆,看有什麼上新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下沉市場的倉儲超市,歷經幾次變動後,也成為了這裏居民的生活的一部分。

我在結賬的時候和身後排隊的大叔閑聊,問他:「你知道山姆超市嗎?聽說這個超市也被叫做咱本地的山姆。」

大叔回覆的乾脆又坦然:「知道,不就也能零買零賣的批發市場嗎?」

倉儲超市,最終在縣城回歸本質

早上八點,我還在感歎「中老年人居然會起這麼早逛超市」,殊不知,來到倉儲超市已經是他們的第二輪採購。

中年群體採購的一天,從清早現身在農貿市場開始。

在過去,小城的批發市場,基本是居民能線下買到最便宜東西的地方。但批發市場菜肉生鮮價格高低,大部分取決於你要量大還是量小。

比如餐飲店因為採購量大,在批發市場能拿到手的價格也就好商量。但日常三餐消耗不了多少,大部分攤主聽說要的少都會露出「免開尊口」的表情。普通居民在批發市場拿不到批發價,或是拿到了折算下來也便宜不到幾塊錢。

相比之下,農貿市場沒有最低的價格,但優點是主打「時令」和「新鮮」。這裏能買到新季新摘的韭菜花,剛剛從地裡摘出來的玉米和幾個小時前現殺的豬肉。

便宜、適量、新鮮,過去看似是個無法並存的三角。

而倉儲超市在轉型後,能用零售的形式買到批發價商品,也做到了相對的新鮮,巧妙補齊了小城居民購物的空缺。

現在,他們通常會在農貿市場進行第一波採購。夏季的新鮮果蔬市價總是跳動,哪裡下大雨,哪裡的高速封路,都會影響到價格。

擅長精打細算的中老年採購者,習慣在農貿市場做好關於生鮮的「市場調研」,然後心裡揣著物價的基準線前往倉儲超市。超市里凡是低於市場價格的東西,都能直接入手。比起進了倉儲超市不知道買什麼的年青人,他們在掃貨時有非常明確的目標。

早點到倉儲超市能買到最新鮮的一批蔬菜早點到倉儲超市能買到最新鮮的一批蔬菜

這群最會精打細算的「小城生活家」,也不只滿足於一家倉儲超市。他們手機里,有距家20公里內所有大小倉儲超市的微信「粉絲群」,通過這些社群,就能輕鬆掌握特價商品的一手消息。

群聊里每天都有超市工作人員頻繁發佈特價商品影片,一句「家人們,今天五星麵粉特價29.8」,就一定會有人驅車十幾公里,買上至少5袋。

這樣一番折騰,能拿到的價格無論和線上網購,還是線下商超比,都是地板價。

他們會在前一天晚上就規劃好採購路線,開車轉一圈,買下最便宜的蔬菜,最便宜的米面糧油,最便宜的衛生紙和洗潔精。

絕大多數年青人通常不會花這個心思、費這個力氣,或者根本沒法做到早起在人多的倉儲超市「搬、搶、扛、挪」,只為每樣商品平均省下個幾塊錢。

但對喜歡去倉儲超市的中年人來說,費盡心思買「便宜貨中的便宜貨」,從不僅僅為省下幾塊錢。

他們喜歡載著滿噹噹的後備箱回家,只為享受一種對生活支出運籌帷幄的快樂。

在倉儲超市抄大爺的購物車,穩操勝券在倉儲超市抄大爺的購物車,穩操勝券

在山姆、Costco的影響下,人們談論起倉儲超市,想到的總是「中產」「網紅」「消費千元起」這些標籤。

實際上,倉儲型超市在美國創立初期的定位,是以利民為核心的「家庭化」「便宜、量大」。像山姆的母公司禾爾瑪,就專攻「美國下沉市場」。

今天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看到美國中產階級7口之家的一頓飯,對速凍食品有多麼驚人的消耗量。影片下常見的評論,是「我之前還在想,山姆、Costco那種份量的食物究竟是賣給誰的。」

回歸到本土,每個在「小城版山姆」掃貨的顧客,本質都是倉儲超市的精準受眾。

在逛超市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其他顧客的購物車,總能快速瞭解一個家庭的部分生活。

有人為了籌備一次家庭聚餐,一次性買走6斤羊肉:有大姨拿起一米高的網紅零食爆米花,說「買這個送給你小妹她能樂瘋了」;有中年大叔站在酒水貨架前,認真端詳了很久網上很火的「小鳥蜂蜜伏特加」,並最終買走了一瓶。

這裏沒有會員製,也看不見中產,只有小城居民的平凡生活碎片。

小城倉儲超市里總有讓人意外的商品。小城倉儲超市里總有讓人意外的商品。

售貨員大姨告訴我,每天只有兩個時間段人最多,一個清早一個傍晚。

早上來的人大多是為了家庭採購,而傍晚是趕上了周邊工業園區、工地工人集體下班。這些每天消耗大量體力的工人,一般不會在一頓飯上花太多錢。他們成箱搬走泡麵、鹹菜、發麵餅和礦泉水,偶爾也會在西瓜便宜的時候成車推走一批。

出了倉儲超市的大門,幾百米外的倉庫側面有間水房。晚上6點過後,常有工人在這裏借碗熱水。

工友們群坐在台階上,用購物袋當桌布,泡上剛買的泡麵、發麵餅和鹹菜,就著餘暉的光亮快速結束自己的晚餐。

這些和山姆沒有任何關係的「本地山姆超市」,零星分佈在小城市的市郊,平等成全了每一個居民的柴米油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