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弊愈演愈烈,高校仍然束手無策

新智元報導  

編輯:庸庸 祖楊

【新智元導讀】AI已經成為了大學論文的最強代筆,師生之間打響了作弊與反作弊的持久戰,為了贏得勝利,不得不捲起了裝備——AI代寫、AI檢測器、AI文本水印、AI水印消除……科技公司新產品層出不窮,可老師佈置的作業卻幾十年如一日,AI作弊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2022年末,ChatGPT剛一面世,就有人斷言「大學論文已死」。

快兩年的時間過去了,LLM聊天機器人日臻進步,人工智能作弊與反作弊之間的大戰也愈演愈烈。

師生之間不得不展開一場軍備競賽。

近期發佈的一項報告指出,ChatGPT的第一大功用就是創意寫作。

而且,ChatGPT的使用者大多數都是學生,學生一放假,ChatGPT的月活都會產生波動。

OpenAI和它的忠實用戶們可謂是雙向奔赴,為了讓學生們安心使用,連早就準備好的反作弊神器——文本水印都引而不發。

只需幾秒鍾,AI工具就可以生成一篇合格的大學論文,教師們對此苦不堪言。

AI寫,AI批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是教育領域的一個革新者。

今年初,這所大學官宣成為第一家與OpenAI合作的高等教育機構。

Kyle Jensen是ASU的寫作項目主任,每年有2.3萬名學生在他的監督下參加寫作課程。

Jensen與人共同運營著一個由國家人文基金會資助的項目,項目旨在提高人文學科教師的生成式AI素養。

這位敢為人先的教授是新一代希望擁抱生成式AI的教師之一,他堅信傳統寫作的價值,也相信AI以新方式促進教育的潛力。

願景雖然美好,可是現實卻非常嚴峻。

學生們挑戰了AI使用的極限,把教師們打得措手不及。

對於普遍存在的作弊,缺乏有效檢測的工具,而且還存在誤判的風險:有很多學生只是借助AI來檢查語法錯誤,卻被貼上了作弊的標籤。

還有一些老師因為學生作弊而對自己的教學事業產生了懷疑,生成式人工智能「幾乎破壞了在線課程的完整性」,「ChatGPT讓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

隨著ASU等學校的在線課程變得越來越普遍,作弊變得成本更低。

不管作業的大小,許多學生統統交給ChatGPT來完成,甚至包括一段500字以內的自我介紹。

學生並不是唯一使用AI的人,教師也使用這些工具來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

一項調查發現,去年已經有超過一半的K12教師都在使用ChatGPT進行課程規劃。

六個月前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在經常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等教育教師中,超過70%的人使用它來給學生作業評分或提供反饋。

在這種現象背後推波助瀾的當然是科技公司。

2月份,教育出版商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收購了一項名為Writable的服務,Writable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為小學生的作業寫評語。

教師們之所以選擇AI工具,也是迫於負擔過重的教學壓力。

以Jensen的寫作項目為例,有些學校同時教授五門課程,每門課程有24名學生。

而大學作文與交流會議建議每門寫作課程的學生人數不要超過20人,最好是15人,並警告說,如果學生過多,則無法有效地與學生進行寫作交流。

著有《不僅僅是文字:如何思考人工智能時代的寫作》一書的John Warner擔心,這些課程負擔的存在會鼓勵教師為了提高效率而使用人工智能,

「如果AI工具提供的評語與學生們之前收到的平庸評語差不多,這種做法會不會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如果事情真的演變成這樣,那將會顯得十分滑稽可笑——

學生被激勵用人工智能生成作業,然後老師會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評論來回應。

反作弊軍備競賽

一場無休止的人工智能作弊和檢測軍備競賽正在上演。

OpenAI即便推出了文本水印,也可能被篡改。

而且,任何為尋找水印而構建的探測器只能檢測出由特定AI系統生成的文本,對其他家模型則束手無策。

當一家AI公司發佈一個版本的文本水印之後,也許緊接著就會向大學提供一項昂貴的服務,以便老師們可以使用這項服務來檢測學生是否作弊。

另一方面,它們還可能向學生兜售「無水印服務」。

學校為了證明購買作弊檢測服務的合理性,可能會製定相應政策,推動學生和教師在課程中使用特定的GenAI模型;

而有心作弊的學生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變通辦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作弊與反作弊的不斷循環。

一成不變的作業

雖然AI讓作弊變得防不勝防,可是並不是因為AI的出現,才導致了作弊的發生。

抄作業的歷史可比ChatGPT的歷史悠久得多。

數據顯示,超過一半的高中生和大學生都曾以某種方式作過弊。國際學術誠信中心報告稱,截至2020年初,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在承認他們在考試中作弊。

在ChatGPT出現以前,教授們的眼中釘是Chegg和Course Hero,這是兩款專門用來提供「家庭作業幫助」服務的產品,在OpenAI顛覆其業務之前非常受歡迎。

作弊工具已經升級換代了,可是教授們佈置的作業卻幾十年如一日——

「《理智與情感》或《白鯨》中的主題是什麼?」

現在,很多大學已經對教育方式做出了一些必要的革新。

比如,ASU的入門級英語課程,會要求學生先閱讀有關人工智能的內容,並將其作為一種當代現象進行研究,然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來批評和改進他們自己的作品。

這門課程的重點不再是作業本身,而是對人工智能輔助學習過程的反思。

猶他大學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學生如果選修大學寫作課程,將會使用AI來學習「什麼讓寫作變得更迷人?」

除了閱讀和撰寫有關人工智能這一社會問題的文章外,他們還閱讀文學作品,然後嘗試讓ChatGPT生成不同形式和流派的作品。

然後他們將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與人類創作的作品進行比較,找出差異。

對此,Warner認為,與其讓人工智能既成為教育的主題又成為教育的工具,還不如讓老師們更新一下自己教授基礎知識的方式。

他建議,不再給學生佈置「命題作文」,而是換成「寫一段生動的散文」,或「對所看到的事物進行清晰的觀察」。

誠然,學生們還是可以用AI來完成這種任務,但是如果這項任務有趣到學生們願意自己去完成呢?他們可能就不會請AI代勞了。

「如果你作為一位文學教授,卻只會要求學生瞭解《理智與情感》的主題,那你就太丟臉了」。

參考資料: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24/08/another-year-ai-college-cheating/67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