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堡閘明年建成,保障溫榆河公園實現1200萬立方米蓄滯洪規模

近日,北京溫榆河公園內,公園調蓄洪水的關鍵控制工程辛堡閘動工開建。作為將洪水留在公園內的「最後一道開關」,該閘建成後,公園將初步實現1200萬立方米的蓄滯洪設計規模。

近日,北京溫榆河公園內,公園調蓄洪水的關鍵控制工程辛堡閘動工開建。北京市水務局供圖近日,北京溫榆河公園內,公園調蓄洪水的關鍵控制工程辛堡閘動工開建。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保障實現1200萬立方米蓄滯洪規模

「溫榆河公園規劃有‘一區三河六閘堰’的防洪格局,其中辛堡閘是六閘堰中最關鍵的控制閘。」北京市溫榆河公園協調小組辦公室李文宇介紹,辛堡閘位於清河入溫榆河河口下遊約 2公里處,上遊溫榆河、清河的洪水進入公園,經由辛堡閘調控後,流經清河三個分洪通道,進入公園蓄滯洪區,從而實現調蓄洪水的作用。「辛堡閘計劃於明年汛前建成,投運後能保障公園初步實現1200萬立方米的設計蓄滯洪規模。」李文宇介紹。

作為通州堰「上蓄、中疏、下排」防洪體系的「上蓄」空間,溫榆河公園在北運河流域防洪減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溫榆河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明確,結合蓄滯洪區防洪調度,對既有閘壩進行功能優化,改造現狀辛堡閘,利用辛堡閘對洪水統一調度,提高溫榆河公園對北運河下遊城市副中心的防洪效益。

辛堡閘始建於1972年,後於2012年進行了改建,老閘功能僅為日常擋水閘,不具備控泄功能,不能滿足溫榆河及蓄滯洪區防洪調度的需求。溫榆河公園二期水務工程進入全面建設後,啟動了本次針對辛堡閘的原址拆除重建,使其具備精準控泄、調度水資源等復合型功能,滿足公園的防洪和水資源調度需求。

新閘更映古河趣

作為溫榆河公園內部設施的組成部分,辛堡閘設計充分遵循公園自然生態的建設理念,結合水閘消力池佈置過魚設施,有利於河道生態連通和魚類的繁殖遷移,既為流域水系連通奠定了基礎,又能促進溫榆河系統生物多樣性發展,推動了流域生態價值提升。

辛堡閘規劃設計還充分考慮了兩岸慢行交通的需求,在滿足水閘運行維護的基礎上,於閘門上下遊曲線佈置跨河交通橋,與跨河慢行綠道橋並行推進,實現工程設施防洪調度、觀景休閑雙重功能。

「溫榆河古有‘富河’之稱,古時候辛堡閘所在區域周邊有馬道驛站。」李文宇介紹,閘區佈局及橋體設計整體構思以「富河連韻飄帶」為主要設計理念,具有濃鬱的溫榆河文化特色。辛堡閘新建橋體提煉中國傳統元素,閘橋連通左右岸,具備慢行(左岸優山美地等居住區、右岸朝陽二期)、車行(小型巡視車輛)、賞景(水上視線通廊)等功能,充分體現出古驛站「通聯」的意蘊。

新橋體設計線條柔美、手法簡約,著力展現溫榆河水的飄逸靈動,以低飽和度的大地自然色彩為主,與河道的自然特色相協調,共同融入溫榆河公園場景,通過一閘一橋,讓歷史與現代、自然與人文和諧對話。

工程效果圖。北京市水務局供圖工程效果圖。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溫榆河生態治理再加碼

「在閘墩建築方面,我們採用定型蒸製木模板,既可以實現模板定型,又方便了施工,還能大幅節約成本。」溫榆河生態治理工程建設監管部部長侯振振介紹,此次辛堡閘項目面臨諸多施工難點,施工區域存在的滲流問題、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以及冬季施工保溫等難題,給項目團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項目辦秉持「難題前置,未雨綢繆」的原則,緊抓施工黃金期,反復論證、精心打磨設計及施工方案,並引入定型蒸製木模板等新技術,切實提高施工效率,確保工程質量。

本次辛堡閘建設也是溫榆河生態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溫榆河生態治理工程作為北京市2023年重點工程之一,是響應《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推進災後重建工作,完善溫榆河公園「一區三河六閘堰」蓄滯洪格局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溫榆河公園濱水空間、水域生境及水生態格局的重要體現。

工程北起京承高速溫榆河大橋,南至京密路孫河大橋,全長10.1公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水利設施的完善、防洪佈局的優化,利用巡河路建設20公里綠色慢行系統、新增18公里濱水步道。項目建成後,溫榆河將被打造成集防洪、生態、景觀、休閑於一體的綜合性河流,為市民提供更加豐富的親水空間和綠色休閑場所。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