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戶居民房產證「難產」,海澱永定路街道成立專班解決
新京報訊(記者吳為)「盼了二十多年,終於拿到了心心唸唸的‘大紅本’。」家住永定路街道永金里小區15號樓的王阿姨拿到房產證後激動地說。記者9月14日在海澱區採訪時獲悉,中秋節到來前夕,永定路街道永金里小區15號、16號樓又有99戶居民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房產證。
永金里小區15號、16號樓共336戶居民,其中有226戶一直無法辦理房產證。原因是15號、16號樓涉及安置公司、開發商公司、產權單位三家單位,由於時間跨度久、歷史原因複雜,辦證困難重重。
據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1996年,安置公司征佔玉淵潭善家墳村集體土地,併購買了永金里小區15號、16號樓對徵地居民進行公有住房安置,1997年,安置公司將336套房屋轉讓給一家開發商公司,小區的產權則屬於另外一家產權單位。
在最初入住時,居民與安置公司簽署的是房屋租賃合約,並沒有房產證。2000年至2002年,開發商曾牽頭以產權單位的名義,按房改房政策辦理過一批房產證,「但不少居民面對安置公司的變更,產生了不信任,只有百餘戶居民進行了辦理。」這位負責人說。
為切實解決居民這樁「煩心事」,2019年8月,永定路街道成立工作專班,街道主要領導「包案」,尋找辦證的難點、堵點,主動協調疏通,為居民早日拿到房產證尋找突破口。街道首先協調市區有關部門、相關公司,全面複盤當年徵地拆遷及房屋產權辦理情況。發現當前的問題癥結在於有關單位的不配合,以及產權單位和居民之間激烈的矛盾。此外,開發商與產權單位之間存在官司糾紛,也加劇了房產證辦理難度。
自2020年以來,街道多次約談有關單位,並協調市、區有關部門到場支持。街道作為中間人,為各方調解糾紛、化解矛盾。在一次次的調解下,各方終於達成共識,共同決定要實實在在地為居民辦實事,讓困擾老百姓26年多的煩心事得到徹底解決,房產辦證通道被徹底打通。
9月14日,永定路街道永金里小區15號、16號樓又有99戶居民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房產證。永定路街道特意為居民們舉辦了發證儀式,與居民們共同見證這一幸福時刻。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通過不斷努力,2023年12月和2024年6月,33戶居民分兩批拿到了房產證。在辦證期間,街道多次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居民房改售房資料真實性、有效性審核等工作,街道紀檢部門則把「辦證難」問題納入監督清單,確保依法依規辦證。
近日,第三批99戶居民的房產證辦理完成,為方便居民快速辦理有關業務,街道在社區搭建臨時辦公場所提供「一站式服務」,現場解答政策、收集材料、指導居民簽署購房合約。辦理現場,居民們喜氣洋洋地帶著有關材料來到現場,按照順序有序辦理,領取屬於自己的「大紅本」。
編輯 張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