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發起人李珎,揭秘爆火AI工程師Replit Agent,分分鐘用手機創造APP

如何在1分鐘內做一個貪吃蛇小遊戲?放在兩年前,有人會說癡人說夢,但AI讓一切皆有可能。 

AI時代,連看不懂代碼的矽兔君都能在1分鐘內做個小遊戲的Demo。不信,你看這就是我做的貪吃蛇小遊戲。 

這倒不是因為矽兔君一夜之間頓悟成了AI大神,而是我們借助了當下大火的AI工程師—— Replit Agent 。 

從頭到尾,矽兔君只動了動嘴,告訴Replit Agent:「我要做一個貪吃蛇遊戲」。隨後,我們不斷給Replit Agent產品需求和問題反饋,其他的Replit Agent都幫你做完了。 

和其他AI工程師不同,Replit Agent無論編寫代碼、安裝軟件包、執行程序,還是配置數據庫,部署產品都能一鍵完成0基礎、無門檻,對新手小白用戶友好。

連OpenAI聯創、AI大神Andrej Karpathy都讚歎不已,稱之為:「感受到AGI時刻降臨(的產品)」。 

AI大神Andrej Karpathy轉載了Replit CEO Amjad Masad的推文 AI大神Andrej Karpathy轉載了Replit CEO Amjad Masad的推文 

當下,AI Agent正成為AI交互的新風口,AI工程師更是被多數人認為AI落地應用的突破口。同時,Replit Agent產品背後正是擁有多年代碼平台開發經驗的AI創企Replit。 

天然的代碼開發環境、豐富的代碼數據庫,再加上流量密碼AI,共同助推了Replit Agent火爆全網。 

Replit成立於2016,成立之初,旗下同名產品Replit主要是一個協作式編程平台,擁有快速複製代碼庫、IDE開發環境、Debug、代碼運行以及部署能力。 

換句話說, Replit可以看作「編程版本的Notion」,它還支持多種編程語言,如JavaScript、Python、Go、C++等。 

據瞭解,Replit Agent產品上線僅5天,就已經創建了幾萬款應用。許多用戶甚至取消了其他無代碼自動化平台如Zapier的訂閱,直接選用Replit Agent構建一些常用小工具。AI創業者Sully用它開發了小工具—— 自動發送客戶訂閱情況變動的Slack提醒,「開發、測試、部署一共花了不到5分鐘,成本是(Zapier)的1/10。」看來,與Zapier 30美元的月費相比,不少人認為還是Replit每月10美元更具性價比。 

打造Replit Agent的,正是Replit旗下的AI團隊。此次,我們也借助UpHonest Capital旗下華人精英社群UpHonest Scouts獨家對話了Replit Agent項目的發起者、團隊中唯一的華人工程師李珎(Zhen Li) ,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深度對話中,我們直擊了Replit Agent火爆全網背後的故事。 

從他的講述里,我們看到了Replit Agent是如何從一個想法,成長為一個火爆全網的AI Agent產品。我們也從Replit Agent誕生的經歷中,看到了AI浪潮是如何影響AI初創企業,抓住機遇的AI創企又是如何快速轉型成長,收穫頗豐。 

01獨家對話Replit Agent發起人,打造人人可用的AI工程師

Replit Agent最初的產品原型,誕生於一位華人工程師李珎的電腦。 

2023年,李珎,帶著用AI降低編程門檻的願景加入Replit,成為彼時Replit AI 8人團隊中的一員。此前,他曾在Google等大廠開發了6年AI產品,也曾參與到部分模型研發。 

當時,Replit剛完成9700萬美元B+輪融資,手上資金流充足,也已經有一定用戶規模。Replit也嗅到AI帶來的巨大變革,從2023年底開始,Replit就開始做AI基礎設施的技術升級。Replit的創始人兼CEO Amjad Masad帶領著團隊尋求與AI浪潮契合的新方向,嘗試各種不同AI功能開發。 

「我之前創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招一個工程師真的很難,招聘成本也很高。」李珎說道。因此在大模型GPT-4出現後,他就已經開始嘗試將一些編程工作「外包」給AI,GPT-4的打工表現還不錯,讓他看到了用AI完成編程開發任務的希望。 

因此,在Replit AI的8人團隊中,李珎成為了唯一一位推進AI Agent產品的工程師。 他當時也只是做一個初步嘗試,並沒有具體的產品落地計劃。 

“我認為Replit已經具備打造一個完美的AI Agent所需要的基礎設施。我立即在自己筆記本電腦上著手開發Replit Agent第一個原型。」李珎回憶道。他還提到當時向同事們展示原型後,越來越多的人感覺不錯,紛紛加入到這個項目中。Amjad Masad也覺得Agent可能會成為replit用戶需要的產品形態。 

天時、地利、人和。機緣巧合之下, 李珎最初獨自開發的的AI Agent項目成了Replit未來的核心產品。

李珎告訴矽兔君,Replit Agent今年9月推出Beta版本產品上線。在這緊張的開發時間線中,團隊不斷優化產品的交互邏輯。「經過反復討論和測試,我們最終決定採用AI Agent決策(Human-in-the-loop)交互模式,讓用戶能夠直接參與到代碼編程過程中,這讓用戶能更快更直接的感受到Agent的價值。」李珎說道。 

Replit Agent成功的背後,離不開一個充滿激情的開發團隊——Replit的AI團隊。李珎也見證了Replit Agent從項目概念,到項目立項,再到上線的全過程。  

Replit Agent War Room Replit Agent War Room 

「在產品發佈前的關鍵階段,我們將一間普通的會議室改造成了專門的作戰室。團隊成員們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時甚至直接睡在辦公室里。」他回憶道:「那段時間雖然充滿挑戰,但每個人都幹勁十足,為能參與這個可能改變軟件開發未來項目感到無比自豪。」 

李珎告訴矽兔君ReplitAI團隊里有許多「神人」 。例如此前在Google X專門負責代碼LLM的Michele Catasta,他還身兼頂級投資機構Coatue的AI顧問;前YouTube第7號員工Bradley Heibrun,曾經歷Youtube和Paypal的兩輪收購。他定義了現在大部分網站使用的基礎設施,例如流量負載平衡、DNS、服務器設計和自動化、發佈工具、監控等,他還曾在PayPal領導構建了大規模的安全系統。 

「程序員佔世界人口的比例不足1%,Replit Agent希望服務的是群眾開發者‘citizen developer’,讓不具備寫碼能力的普通人也可以將自己的idea開發成有趣的產品。」李珎說。 

02實測Replit Agent,將AI開發過程可視化

目前,Replit Agent與其他AI工程師產品不同,其目標用戶群體是所有人。因此,無論你會不會寫代碼,能不能看懂代碼,你都可以0基礎借助Replit Agent創造新的需求。 

在社交平台X上,一位4歲小朋友花了15分鐘通過Replit Agent開發了自己簡單的小遊戲「tic tac toe」。這也再次證明了Replit Agent的低門檻和普適性。 

機會難得,矽兔君親自體驗了Replit Agent平台,感受到其新手友好的產品交互能力。 

首先,打開操作界面,用戶可以看到Replit的創始人兼CEO Amjad Masad親自操作Replit Agent的影片指南,並介紹了自己創造Replit Agent的理念。 

他認為,AI  Agent創造產品的過程不應該是「黑箱」過程,而是應該將每一步過程都直觀的呈現給用戶。 

因此,當你給出一個新的需求時,Replit Agent會向你不斷髮問,確定執行的細節。比如說,我們在對話文本框中,輸入了一個「創造一個貪吃蛇」(Make a Snackgame)的字符指令。 

幾乎沒有等待時間,我們就收到Replit Agent的回覆,它給出了我們一些遊戲內容的建議,告訴接下來AI編程的流程會是什麼,並詢問我們是否同意。 

同意操作流程之後,我們很快就看到一個貪吃蛇的遊戲界面可視化呈現眼前。Replit Agent會先進行自我驗證,查證每一步執行程序是否正確,以及運轉的程序是否正常運轉。在這個過程中,Replit Agent也實現AI Agent「透明化」,AI的每一步操作都可控。 

看不懂一點代碼的矽兔君,果斷選擇「窗口模式(Webview)」,將產品可視化。 

這時,我們又嘗試提出了一個新的需求——希望貪吃蛇遊動速度能夠慢一點,並簡單直白地給出了「Slowly」的指示。 

大約1分鐘左右的時間,遊戲界面里的貪吃蛇遊動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我們也終於突破了0分。 

現階段,Replit平台付費用戶可以體驗Replit Agent。Replit Agent的用戶群體覆蓋學生、PM、設計師等非專業程序員。 

體驗過程中,我們的確能夠感受Replit Agent在Replit平台環境中開發的好處 —— 實現從提出需求到產品成型和最終部署端到端的體驗。無論是及時線上預覽產品效果,還是能夠將代碼直接還原到此前步驟狀態,以及產品開發後的部署和運行,省去了各方轉接的步驟,一次到位。 

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Replit Agent和其他AI工程師不同的地方——它將所有的任務執行拆解,並告知用戶。Replit Agent能夠明確每一步自己的執行框架,並且還能夠不斷地將用戶的建議採集其中,讓AI編程更加透明。 

技術層面上,Replit Agent則採用了Multi-agent架構。用戶雖然看到的是,1個Agent執行了所有任務,但其實這背後有一個多Agents組成的小開發團隊。 

Replit使用不同的模型拆解複雜的開發流程,並將其中的任務分配給不同的Agents,將所有任務有邏輯性的編織在一起之後,最終將可視化的產品結果展現給用戶,並提供產品部署選項。 

其中,主要任務拆解、規劃、代碼生成由主流通用LLM擔任,代碼補全、Debug和代碼修復等任務則由Replit開發的垂直模型驅動。 

網民借助Replit Agent進行AI Model Comparison工具開發和部署 網民借助Replit Agent進行AI Model Comparison工具開發和部署 

「事實上,基於現階段AI大模型的能力,AI Agent避免不了出錯。如何讓AI Agent在合理的時間內實現自我糾錯,這也是我們在打磨產品感到困難的地方。」李珎分享道:「我們設計了很多測試路徑,讓AI更快地自我糾錯。另一方面,我們增強了模型自己糾錯的能力。」 

「用戶反響很好,現在用戶的需求大於我們之前提供的嘗試次數。」李珎告訴我們, 「我們已將使用次數提升了五倍,以滿足龐大的用戶需求。」

據瞭解,Replit Agent收到開發需求頻次最高的是網站開發,其次還有各類小工具如生成產品代金劵,還有企業工具、 LLM工具,以及一些遊戲。「我們看到有些企業內部在用Agent來替代已有的SaaS服務。」李珎說。 

用戶與Replit Agent交互的平台也不僅限於電腦端,大量的交互實際來自移動端,比如平板、手機。

根據矽兔君觀察,目前Replit Agent是第一個可在移動端運行的軟件開發AI Agent。李珎告訴矽兔君,公司選擇PC端和移動端同時上線的原因,也是觀察到非程序員類型的用戶,更習慣於移動辦公模式。Replit希望離他們更近,更好地讓AI工程師融入到這類用戶的工作流程中。「在手機上能完成一個項目的開發是一個很酷的事情。」

03AI工程師成新晉風口,產品爆發已處在前夜

短短幾天內,就已經有三家AI編程公司獲得大額融資,AI工程師正在成為資本重點關注的新方向。 

Magic完成了一輪3.2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15億美元,投資者包括前GoogleCEO艾力·施密特、Google的CapitalG、澳州軟件公司Atlassian等。 

Codeium(正式名稱為 Exafunction Inc)也在同一天宣佈已完成 1.5 億美元融資,估值為12.5億美元。 

Cursor則獲得了6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由Andreessen Horowitz和Thrive Capital領投,估值達到了4億美元。目前,Cursor已經在成立的2年時間里擁有了超過30000名客戶。 

不僅如此,今年開年以來,Cognition Labs於4月宣佈獲得了1.75 億美元融資,估值躍升至20億美元。5月,Augment宣佈完成2.27億美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達9.77億美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自2023年1月以來,AI編程行業已經吸引了 9.06 億美元的投資。如今這一數字還在快速增長,AI編程正在成為生成式AI應用新的風口。

AI工程師產業鏈地圖(矽兔賽跑製作) AI工程師產業鏈地圖(矽兔賽跑製作) 

李珎也提到AI編程應用正在快速發展。「大模型的成長速度非常快,像是GPT模型、Claude模型的代碼能力都變得更強。」 

同時,他還提到一些開源的Agent項目,例如SWE-Agent、OpenDevin,以及不斷升級的SWE-Bench等測評標準,都在助推AI編程能力爆髮式成長。「AI編程應用已處在爆發前夜。」 

AI編程的爆發也受到企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一方面,生成式AI的爆發,需要更多的AI工程師,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各大生成式AI大模型急需一個可以落地的場景,以及可以完成商業變現的產品。AI編程,正是一個新的方向,Replit Agent也在此背景中應運而生。 

「我給現在所有的AI編程產品打50分。」李珎也對現階段的AI編程產品保持較為客觀的認知。他認為現在多數的產品還不算太成熟,隨著AI大模型地不斷升級,AI工程師能力逐漸增強,編寫的代碼也更加完美。「或許一個完美的AI程序員很快就會出現了。」 

未來,AI會不會代替所有工程師?李珎覺得未來軟件工程師會去和Agent合作做項目,每個軟件工程師的效率會得到提升。AI工程師可以加快很多個人創業以及公司個人項目的進展。那時,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 

「與其說AI代替工程師,不如說,我覺得會有越來越多的創始人出現。」 

UpHonest Scout Program(USP),由矽谷早期風險投資機構UpHonest Capital發起,旨在召集有誌【早期投資】的個人加入。與我們並肩攜手,挖掘身邊的優質創始人和早期項目,加速科技創新步伐。我們會協助您,寫出第一張風險投資Check,完成由【職場人士】到【早期投資人】的華麗轉身。我們吸納位於北美的科技企業員工、金融職場人士以及高校MBA加入我們的團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矽兔賽跑」(ID:sv_race),作者:Xuushan,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