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受訪青年期待「新農人」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

    如今,越來越多「新農人」紮根鄉村、潛心農業,成為鄉村振興的一股「活水」。「新農人」投身鄉村發展還需要哪些支持?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發佈的一項有1500名青年參與的調查顯示,87.2%的受訪青年期待更多「新農人」紮根鄉村,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助力「新農人」職業發展,53.0%的受訪青年建議提供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和服務,51.7%的受訪青年希望健全「新農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

    受訪青年中,男性佔53.7%,女性佔46.3%。00後佔16.6%,95後佔34.1%,90後佔33.3%,85後佔16.0%。來自一線城市的佔24.7%,二線城市的佔36.5%,三四線城市的佔27.4%,縣城或城鎮的佔7.1%,農村的佔4.3%。

    「做農業雖苦,但也很酷」

    當記者聯繫到張育時,他剛從陝西老家來到北京,準備去見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一位老師,溝通實驗成果轉化的合作事宜。作為一名90後「新農人」,奔波、學習是他的生活常態。幾年前,張育從福州回到家鄉陝西省寶雞市眉縣從事獼猴桃種植技術相關工作。

    返鄉前,張育最大的顧慮是愛人的選擇,他們在福州工作時相識相戀,讓對方離開家鄉到眉縣從事農業工作,他心裡很沒底。但他的愛人到眉縣實地考察後,發現這個行業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們決定在此開拓新事業。

    2019年,25歲的肖源從國外留學歸國,成為湖南省婁底市的一名人民教師。但她逐漸發現,自己對農業很有感情,於是在當地考察後決定辭職回村種果樹和水稻。「我父母都是從農村走出去的,但在我打算回村做農業時,母親不太支持,她覺得我沒在農村生活過,也沒接觸過農業生產,不瞭解其中的辛苦。後來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與挑戰,不過我覺得做農業雖苦,但也很酷。」

    黑龍江省北安市的90後陳浩從事農業工作有10年時間了,他記得剛到村里與村民打交道時並不順利。「那時我們下鄉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時,時常會受到質疑,有些村民覺得‘我都種了一輩子地了,還沒你這個小年輕懂嗎’。」陳浩說,因為東北的氣候原因,作物一年就一熟,所以推廣新品種的週期比較長,如果當年錯過了,只能等來年。「這讓我意識到,與村民打交道,得站在他們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還需要有耐性,和他們一起把種地這件事做好。」

    讓「新農人」成為一份職業

    張育說,公司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青年人才不足,雖然這些年在招聘上下了不少功夫,但願意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的年青人還是比較少。

    「吸納年青人從事農業方面的工作,得有師傅帶進門。」張育認為,不少年青人很早就離開土地,對農業生產缺乏直觀認識和親身體驗,更不瞭解其中有哪些就業機會、發展前景如何,這需要高校、企業共同努力,比如企業到高校進行宣講,向學生介紹公司的發展情況、人才培養及薪資待遇等,讓他們認識到「新農人」是一個職業。

    肖源介紹,當地團委每年會邀請高校學生回家鄉參與社會實踐,其中一個環節是到農村參觀,帶他們瞭解農業農村的變化,讓他們看到農村的發展機會。「現在高層次人才的評選開始向農業領域傾斜了,返鄉創業者、農業生產者也能參評,這是一種激勵,讓年青人看到從事農業工作做出成績一樣能被看見。」

    肖源覺得,對年輕的「新農人」來說,資金是很大的困擾,她建議政府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尤其要向一線的農業生產者傾斜,同時在辦理營業執照、流轉土地等方面提供指導。「培訓也要更有針對性,比如種植水稻,洞庭湖地區做得比較好,可以邀請這些地區的種植大戶過來培訓,真正提高‘新農人’的職業素養。」

    助力「新農人」職業發展,53.0%的受訪青年建議為其提供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和服務,51.7%的受訪青年希望健全「新農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50.9%的受訪青年期待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增強抗風險能力。其他還有:打造「產學研用」全鏈條助農體系(48.1%),加大對「新農人」創業扶持力度(44.2%),培育和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41.3%),適當擴大「新農人」融資渠道(32.3%),「時代楷模」等國家級表彰向一線「新農人」群體傾斜(16.3%)。

    鄉村想留住年青人,發展產業是第一位的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美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帥認為,農業生產面臨的風險因素多,對從業者的挑戰也更多,建議當地政府多關注「新農人」的成長,提供一些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同時鼓勵企業吸納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讓更多年青人願意投身到農業生產當中,為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讓更多「新農人」樂於紮根鄉村,65.3%的受訪青年建議提升鄉村義務教育質量,讓「新農人」不擔心下一代輸在起跑線上,55.9%的受訪青年希望完善農村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51.7%的受訪青年期待進一步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暢通物流渠道,50.3%的受訪青年認為應鼓勵「新農人」參與村集體事務,增強認同感。其他還有:不斷推動鄉村環境整治,讓鄉村更宜居(42.5%),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縮小城鄉差距(37.5%)等。

    「鄉村想留住年青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產業。」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革命老區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前恒指出,要為青年返鄉創業提供更多支持,比如提供資金和專業培訓,進行創業指導等。「對於回到鄉村的年青人,村三委(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編者注)要與他們加強聯繫,吸納優秀的年青人參與鄉村事務,這樣不僅能提升鄉村治理能力,也能增強青年對鄉村的認同感,讓他們願意在鄉村紮根。」

    陳前恒認為,隨著年青人回到鄉村,結婚生子、子女教育、看病就醫等需求會逐步顯現,因而,城鄉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需要持續推進。「現在數字技術很發達,可以進一步發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增強鄉村的公共服務能力,不斷解決返鄉青年的後顧之憂。」

    調查顯示,87.2%的受訪青年期待更多「新農人」紮根鄉村,成為鄉村振興的青春力量。

    如今,肖源所在的村子有了村民議事場所,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對村子的建設和發展提出建議,「這不僅增強了鄉村的治理能力,也讓村民有了更強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大家朝著把村子建設得更好的目標共同努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誌偉 見習記者 吳欣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19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