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渡科技與中山六院攜手打造首個結直腸癌專科大模型,推動醫療服務均質化

結直腸癌(CRC)作為全球第三常見的惡性腫瘤及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在醫療科技領域,一項創新合作項目正引領著結直腸癌治療的新方向。國內AI醫療頭部企業醫渡科技(2158.HK)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中山六院)共同打造了首個結直腸癌專科大模型,旨在通過高科技手段提升醫療服務的均質化水平,讓更多患者受益。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2022年發佈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結直腸癌居我國癌症發病率的第2位、死亡率的第4位。

中山六院作為我國技術水平一流、具有顯著專科特色的「三甲」綜合醫院,其胃腸肛門專科已形成全國影響力。醫院擁有國內最高水平之一的結直腸腫瘤、胃腫瘤會診診治中心,吸引了廣東省乃至全國的疑難病症患者前來就診。

數據顯示,中山六院是全國收治結直腸癌患者人數最多的醫院之一,結直腸癌年手術量近6000例,總體上治癒率(除晚期腸癌外)可達到75%以上,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中山六院的1400多張床位中,有超過一半的患者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一個醫院的體量畢竟有限。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基於中山六院經驗標準打造的結直腸癌專科大模型,將中山六院的先進診療技術和經驗輻射到更多的醫共體單位和基層醫療機構,讓醫療服務均質化,讓群眾看病不再難。」中山六院副研究員高峰博士表示。

此前,醫渡科技與中山六院已在專病庫和腸癌多組學數據項目上建立了緊密、富有成效的合作關係,中山六院對醫渡科技的技術實力以及醫療大模型的專業度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在AI醫療行業深耕10年,醫渡科技累計處理和分析了超過50億份醫療記錄,覆蓋2500多家醫院,沉澱下來大量多維度可量化的知識圖譜作為大模型的知識來源。而在結直腸癌領域,醫渡科技也是國內首個《結直腸癌標準數據集》的共同建設者,對該疾病有著深入的理解。

「專科大模型與通用大模型有所不同,不僅要準確,還要可靠。」高峰博士表示,隨著大模型技術的進步,GPT-4等通用大模型已經能夠正確回答例如「腸癌如何治療」諸類問題,但回答往往缺乏具體的實踐指導意義。在中山六院與醫渡科技的合作過程中,一個關鍵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將中山六院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數據轉化為可量化的結果,從而為醫生和患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例如,當一個患者通過這個大模型問診時,系統首先會根據指南提供標準化的治療建議。然後,系統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與臨床知識庫相匹配。假設有500個類似患者,其中300個接受了某種治療,100個接受了另一種治療,系統會顯示這些患者的預後概率。這樣,患者就可以獲得一個基於大量臨床數據的參考建議,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回答。

在訓練專科大模型的過程中,模型並不能直接接收臨床指南、臨床經驗等知識,而是需要經過中山六院臨床醫生和醫渡科技大模型技術團隊的共同努力,將內容進行整理,並將其轉化為計算機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流程,才能「投喂」給大模型。醫渡科技過往10年的文本數據治理經驗起到了關鍵作用。

目前,結直腸癌大模型完成初步測試及試用,在複雜病曆理解能力、診療思維、治療方案推薦等方面表現出色,獲得了醫生的普遍好評。高峰博士介紹,「基層醫院的醫生也對結直腸癌大模型的出現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認可,認為這為基層醫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可以高效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診斷和治療,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下一步,中山六院正在計劃將結直腸癌大模型用於科普宣教、多學科會診等場景中。

高峰博士認為,專科大模型的建立對於像中山六院這樣的研究型醫院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義。某些醫院在具體專科診療方面成果顯著,但是有限的醫療資源無法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專病大模型對標的正是基層最缺的專科專家。通過專科大模型,醫院可以將先進的診療技術和經驗傳播出去,提升基層醫院規範化診療水平,患者也可以獲得更便捷、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當前,醫渡科技正積極與包括中山六院在內的多家知名三甲醫院合作,在專科大模型領域進行探索,涵蓋了糖尿病、口腔正畸、心內科、鼻咽癌、肝癌等多個專科領域。醫渡科技相信,專科大模型在緩解醫療資源緊張和推動醫療服務均質化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和優勢,希望能夠攜手更多醫院、專家,把握創新技術的改革可能,改善臨床診療現狀,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