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輕輕,血脂怎麼就高了

    接受記者採訪當日,北京安貞醫院心內冠心病中心副主任醫師繆黃泰接診了大約70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他們全都同時伴有高脂血症,其中大約有10名是45歲以下的。

    繆黃泰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安貞醫院心內冠心病中心,經常會有20來歲的年青人因為心血管問題前來就診,其中大多數體重明顯超標,血脂明顯高出正常範圍。還有很多年青人帶著單位的體檢報告來,他們對血脂檢驗結果感到難以置信:「為什麼會這麼高?」「是不是體檢的數據有誤差?」「年紀輕輕,怎麼就高血脂了?」

    呈現低齡化趨勢的高脂血症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中,高脂血症的總體患病率高達35.6%,這意味著每3-4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高脂血症患者。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汪宇鵬感到,臨床上高脂血症的年青人確實在增多。他對記者說:「臨床實踐中發現,以往高脂血症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但近年來,30-40歲已成為高發人群,甚至不乏20歲以下的青少年患者。」

    記者在網上搜索「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發現相關研究數量甚微。

    根據《中國循環雜誌》刊登的《2017年北京市6-16歲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流行特徵及相關因素》論文,首都兒科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2017年北京市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率為20.3%,其中高膽固醇血症檢出率較2004年已增加近3倍,孩子們血脂異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總膽固醇血症為主。

    據《半月談》此前報導,天津市2021年對7.2萬名幼兒園大班兒童和9.1萬名小學二年級學生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結果顯示,幼兒園大班兒童血脂異常檢出率為7.4%,小學二年級學生血脂異常檢出率為13.5%。

    《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22年發佈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深圳市某區17所小學一年級部分班級約2900名兒童中,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的檢出率分別為23.6%、11.8%。

    去年,中國血脂管理指南修訂聯合專家委員會修訂發佈的《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明確,血脂檢測應列入小學、初中和高中體檢的常規項目。

    「因為近年來學校體檢項目中都不包括對血脂的檢查,所以目前還沒有針對青少年的全國性調研數據。」繆黃泰對記者說,「但是通過高脂血症的併發症,例如冠心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低齡化的趨勢來反推,也可以得出高脂血症存在低齡化趨勢的結論。」

    高脂血症低齡化趨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汪宇鵬認為,飲食結構不科學,過量食用脂肪等高卡路里營養物質,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長期熬夜,吸煙、飲酒等,都是高脂血症低齡化的原因。此外,部分具有家族遺傳背景的高脂血症患者,其發病年齡也會相對較早。

    無關乎胖瘦,與代謝有關

    工作第一年體檢時,23歲的方雨薇就被查出了高脂血症。「總膽固醇超過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大於5mmol/L,但同時體重又過低。體檢報告建議我要減脂增重,同事們調侃說‘那麼瘦,還需要減脂,沒救了’。」方雨薇對記者說。

    由於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的反應,方雨薇便沒把體檢結果當回事,既沒有吃藥,也沒有對生活習慣進行調整。「當時對高血脂的嚴重性沒有認知,覺得自己什麼都好好的,即使有得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是很久之後才需要擔心的事情。」

    方雨薇向記者坦言,自己是個「美食愛好者」,而且有點「重口味」,火鍋喜歡牛油的,烤串最愛大腰子,水煮魚、紅燒肉、烤鴨、鹵煮、醬豬蹄……各種美食來者不拒,而且從不節制。「因為怎麼吃都不胖,周圍的人都很羨慕,我自己也不會想要控制。」方雨薇還不喜歡運動,她經常把「生命在於靜止」掛在嘴邊,不鍛鍊。

    為什麼明明那麼瘦,血脂卻還那麼高?

    「血脂高低和胖瘦沒有必然聯繫,而是與代謝有關。」繆黃泰對記者說,「雖然體重明顯超重的人,高脂血症的佔比很高,但偏瘦的人,只是皮下脂肪少一些,他們吃下去的油脂沒有存在皮下,而是存在了血液里。」

    「瘦人也可能患有高脂血症,這可能與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疾病因素、藥物因素以及其他多種因素有關。」汪宇鵬說。儘管瘦,但如果飲食習慣不良,長期攝入過多富含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等,也可能導致血脂水平升高。這些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在體內積累,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進而引發高脂血症。

    同時,運動對於維持血脂水平也至關重要。汪宇鵬介紹,長期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代謝減慢,脂肪堆積,進而影響膽固醇的代謝和排泄。即使較瘦,如果缺乏運動,也可能出現膽固醇水平偏高的情況。

    此外,遺傳因素在高脂血症的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汪宇鵬介紹,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較高的膽固醇合成能力或存在膽固醇代謝相關基因的變異,這可能導致即使他們較瘦,也容易出現膽固醇水平偏高的情況。特別是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一種由遺傳基因缺陷導致的疾病,患者可能從年輕時就表現出較高的膽固醇水平。

    「對於這類人群來說,除了關注體重管理外,還需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運動量、定期體檢以及積極治療。」汪宇鵬說。

    生活方式干預極其重要

    方雨薇真正意識到高血脂的危害是在十多年後,「身邊血脂高的朋友和同事越來越多,大家都在討論這種慢性病的危害,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決定去看醫生」。

    醫生讓她先通過生活方式調節,保持飲食清淡,每週3次中等強度運動。於是她開始跑步,大約一週兩三次,每次半小時,其間「實在忍不住」還是吃了一次火鍋。一個月後,她再次檢查,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明顯降低,但仍然嚴重超標。醫生懷疑她有遺傳病,給她開了他汀,讓她每日服用。

    汪宇鵬向記者介紹,生活方式干預在防治高脂血症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血脂異常明顯受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因此,改變生活方式是治療血脂異常的基礎措施。對於輕度血脂升高的患者,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體力活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生活方式干預,往往能夠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今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發佈高血壓等慢性病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針對成人高血壓、高血糖症、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研究製訂了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其中,《高脂血症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生活方式干預,特別是營養和運動干預,對高脂血症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可以調節血脂?回答是:確定、一定和肯定。」繆黃泰說,「堅持嚴格的飲食控制、適量的運動強度和頻次、規律的作息時間,就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即使是遺傳性的高脂血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脂水平。」

    汪宇鵬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對於初診的輕度高脂血症患者,無明顯臨床症狀時,醫生通常會先建議患者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通過這些非藥物治療措施,大多數患者能夠有效控制血脂水平,避免或延緩疾病的進展。同時,這些措施也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

    在什麼情況下醫生會選擇給藥呢?繆黃泰說,首先是遺傳性的高脂血症,這一類患者通常比較年輕,為頑固性的高脂血症,如果一般的口服藥物治療效果欠佳,還可以使用降脂針劑治療。其次是患者已經通過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飲食和運動調整,血脂水平依然明顯超過正常範圍,這時也需要口服用藥。再者就是已經合併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此類患者即使血脂水平不那麼高,也需要使用降脂藥物,更嚴格地控制血脂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強化運動和飲食控制來調節血脂的患者,需要進行的是長期的、有規律的、高頻次的有氧運動,運動時長和心率需要同時達標,計算心率可以用210減去年齡,例如30歲的患者,心率需達到180次/分鐘。如果僅僅是每月一兩次高強度運動,則作用不大。

    很多人會認為,生活方式干預太辛苦,只要吃上藥就萬事大吉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藥物治療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健康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藥物治療必須與健康飲食和適當運動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繆黃泰說。

    「長期依賴藥物治療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和風險。因此,即使在使用藥物治療的情況下,也應該繼續注意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以維持良好的血脂水平和整體健康狀況。」汪宇鵬說。

    當總膽固醇和「好膽固醇」同時超標

    3年前,1988年出生的沈寒體檢結果中第一次出現了血脂異常,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都高出了正常範圍。她沒去醫院,因為「不想吃藥」,同時也覺得自己的飲食習慣「非常健康」「沒有可以調整的餘地」。學醫的朋友告訴她,總膽固醇高可能是因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好膽固醇」,於是她便放下心來。

    體檢中與血脂相關的幾個主要指標應如何理解?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出正常範圍需要擔心嗎?這種「好膽固醇」是不是越多越好?

    繆黃泰向記者解釋說,總膽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是人體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的總和;甘油三酯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脂類,主要來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肝外組織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由膽汁排出體外,是有益的,因此也被稱為「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容易在血管壁內沉積,形成粥樣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因此也被稱為「壞膽固醇」。當總膽固醇高和/或甘油三酯高出正常範圍時,均可診斷為高脂血症。

    雖然被稱為「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卻不是「越多越好」。汪宇鵬告訴記者,雖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保護性脂蛋白,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但過高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也可能與某些疾病相關,如慢性肝病、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症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時,可能會帶來肝臟負擔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一系列危害。因此,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高時,也應保持警惕,定期複查血脂,並關注其他血脂指標的變化。

    汪宇鵬進一步解釋說,在沈寒的體檢報告中,總膽固醇和「好膽固醇」都明顯高出了正常範圍,尤其是總膽固醇「太高了,應該有著不太適宜的原因」。雖然這種病例沒有被納入經典的高脂血症分型,但也可以考慮為高脂血症。

    沈寒告訴記者,她平時每頓飯都是自己做,水煮菜、白切雞、清蒸魚、白灼蝦……主打一個「少油」,只有出差時,吃得才有點「油」。雖然「控油」了,但是甜食卻抵擋不了,冰淇淋、小蛋糕都是沈寒的心頭好,差不多每隔一天就要吃一回。除此之外,她也沒有運動習慣,「因為工作太辛苦了,完全顧不上」。

    1997年出生的唐糖去年剛入職,入職體檢結果一切都還正常,工作一年後再次體檢,血脂出現了異常,總膽固醇幾乎達到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遠高於正常範圍。她覺得這是因為經常吃外賣導致的,「上班以來已經胖了十幾斤」。

    體檢結果出來後,唐糖並不打算看醫生,因為「心裡有愧,知道自己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打算先調整一段時間再說」。她告訴記者,「身邊很多同齡人也是這樣,覺得‘三高’離自己比較遠,即使某次體檢異常也以為是這段時間生活不規律,總能調整回來,所以不會去看醫生。」

    「對於45歲以下的人來說,只要不是遺傳性的高脂血症,如果能痛下決心,就都還有機會通過生活方式干預調節過來。」繆黃泰說。

    健康生活方式需要極高的自律性和極強的執行力

    2011年,繆黃泰從南方來到北京求學,在研究生入學體檢的時候,他的各項血脂指標都還很低。然而,在工作後的十多年時間里,每次體檢,他的總膽固醇都在升高,眼看即將高出正常範圍,繆黃泰痛定思痛,決定放棄晚飯,午飯也吃得很健康。此外,他還堅持每週做三四次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打球、騎車,每次都要運動一小時以上,出一身大汗,「不出汗是不行的」。經過一年的努力,他的總膽固醇終於恢復到10年前的水平。

    「通過足夠強度的鍛鍊和非常嚴格的飲食控制,努力3個月,就可以脫胎換骨。」繆黃泰對記者說,「但是這個過程非常痛苦,需要極高的自律性和極強的執行力。」繆黃泰告訴記者,從門診情況來看,只有少部分人能堅持下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多的人最後還是選擇了用藥。

    為何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難?在繆黃泰看來,這更像是一個哲學問題。「高脂血症通常都是長期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讓一個人打破長久的惡習,走出慣性,談何容易?」

    繆黃泰分析說,從主觀來看,很多人是因為沒有充分認識到高脂血症的危害,覺得血脂高了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而高脂肪的食物又比較美味,因此很難遠離美食誘惑;同時,玩電子設備和運動出汗比起來,前者顯然更加舒服,後者卻很痛苦,選擇後者需要毅力。從客觀來看,在現代社會打拚的上班族,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連有效睡眠都難以保證,更別說抽出時間進行規律的運動和作息了。另外,城市里的運動配套設施也有限,運動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高,也是一個原因。

    「這種疾病是由生活習慣導致的慢性病,也只能通過生活習慣的慢慢改變來實現逆轉,沒有捷徑。」繆黃泰說。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其實很有難度。」唐糖對記者說,「因為健康生活意味著持續自律。我覺得自己在比較清閑的時候,才有精力和時間去健身和管控自己的飲食。而現在很多年青人因為工作壓力大,精神處於高壓狀態,這個時候就只想點一些好吃的東西犒賞自己,通過飲食或是生活方式上的放縱來釋放情緒。」

    健康生活雖然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實現。唐糖告訴記者,她現在每天都乖乖地去單位食堂吃飯,不再點外賣,平均兩天去一次健身房,每次做一個半小時的有氧加無氧運動,器械力量訓練、跑步機爬坡。她和好朋友約好了每天打卡,互相監督,彼此激勵。「我感覺,找個搭子會比較有動力。」她對記者說。

    (為保護患者隱私,方雨薇、沈寒、唐糖均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21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