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6 這個升級,太離譜了!

2024年9月10日淩晨1點,Apple 如約舉行「高光時刻」線上發佈會,發佈了 Apple Watch、AirPods、iPhone 三大產品線內的多款新品,其中備受矚目的iPhone 16系列共有如下升級點:

1. 相機控制按鈕(雷科技已輸出按鈕專項評測內容,可全網搜索查看);

2. A18Pro(雷科技已輸出性能專項評測內容,可全網搜索查看);

3. 更強散熱。

那麼iPhone 16系列散熱(以及性能)表現到底如何?雷科技在第一時間購買了設備(非「媒體機」,不需要「考慮蘋果感受」的客觀評測),並進行了專門的散熱評測。在分享我們的評測結論前,先聊一下iPhone一直被詬病的「祖傳發熱」問題。

散熱曾是iPhone短板:

發燙且影響性能釋放

在安卓手機市場,散熱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管是旗艦手機還是性能手機,你都能看到廠商用大篇幅來介紹最新的散熱設計,並表示這會顯著提升你的遊戲和日常使用體驗。

手機發熱的問題曆久彌新,每一代芯片甚至每一款手機,都會有人對此提出疑問:「玩遊戲發燙嗎?日常使用發燙嗎?」,久而久之地,大家都建立了一個觀念:散熱很重要。

散熱確實很重要,手機發燙不僅影響握持,還意味著芯片很有可能因為過熱而降頻,避免高溫對其餘零件造成影響,降低則會導致手機變得卡頓。但是,就在安卓手機將散熱作為宣傳點時,卻有一個手機巨頭多年來都「無動於衷」。

圖源:小米圖源:小米

在iPhone 16系列之前,蘋果的散熱一直都是個大問題,雖然蘋果也有做屏幕散熱膜、增加導熱材料,但是從實際結果來看成效甚微。隨著芯片性能的上漲,單純的製程工藝升級已經不能解決性能提升帶來的功耗問題,加之蘋果所採用的雙層主板設計,也進一步阻礙了芯片的散熱,造成嚴重的熱量堆積。

特別是在iPhone 15系列發佈後,因為極易出現高溫降頻等問題,一度被用戶戲稱為「火龍果」,雖然在後續的更新中解決了高溫問題,但是本質上是通過優化降頻曲線,降低性能的方式來實現的,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散熱不足的問題。

當A18系列芯片的性能再次增強,並且增大NPU面積後,蘋果終於也扛不住了,大喊:我也要做散熱! 

iPhone終於要抓散熱了,

如何實現的?

或許正是iPhone 15系列的經歷過於慘痛,所以在iPhone 16系列發佈前,就有傳聞稱這一代iPhone會進行散熱升級,加入均熱板等已經被安卓用爛的散熱技術。

在發佈會上,蘋果稱:

iPhone16改進了手機的發熱表現:具體來說其將 CPU 放在了主板中間的位置,並改進了手機的散熱結構。根據 Apple 的說法,這讓 iPhone16玩遊戲時持續性能的提升最高達30%(看看就好)。A18芯片的加入也讓 iPhone16可以運行某些只能在15Pro 機型上運行的影片,比如 Ubisoft 即將發佈的刺客信條幻景。

iPhone16Pro 同樣以改進內部佈局的方式提升了散熱表現,官方稱高達20%,此外也同樣獲得了電池續航時間的提升。

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在iPhone 16系列正式發佈後的拆機影片中,我們看到了蘋果所說的「新一代散熱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用一個新設計的金屬屏蔽罩覆蓋芯片,然後通過導熱貼將熱量傳遞到金屬中框,通過金屬中框將熱量引導到外界。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不需要對內部結構進行大量的改動,就可以有效提升散熱效率。

圖源:B站圖源:B站

從拆解影片中其實可以看到,金屬屏蔽罩的面積並不大,導熱片的面積也是如此,唯一讓人稱道的金屬均熱板,目前來看也沒有增加更多的散熱設計,並沒有像安卓旗艦那樣,通過多種散熱材料以及增加導熱模塊的方式來分散熱量,加快熱量的傳遞。

這裏可以看一下小米14 Pro的散熱設計,金屬均熱板延伸到主板位置,通過導熱結構直接相連,同時對CMOS等硬件也做了單獨的散熱設計,並且在內部結構里見縫插針地塞入了更多的導熱模組。

圖源:B站圖源:B站

即使如此,小米14 Pro在遊玩《崩壞:星穹鐵道》等遊戲時,仍然無法避免機身發燙等問題。當然,機身發燙並非一定是壞事,除了會讓你握持手感明顯下降,抓不住手機外,機身溫度高也說明熱量沒有堆積在芯片附近,而是被傳導到機身上,實際上是提升了手機在長時間高功耗狀態下的使用體驗。

換句話說,用握持體驗換性能體驗,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是如此,畢竟熱量總得找一個地方疏導,不是邊框就是後蓋,堆積在內部讓一切都變得更加糟糕。

那麼問題來了,iPhone 16的新散熱設計,真的有效嗎?而熱量得到釋放的iPhone 16,在日常使用中機身溫度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散熱比小米14如何?

遊戲更燙手,影片略勝一籌

在日常使用中,導致手機出現高溫狀況的,基本是長時間遊戲和拍攝4K影片兩種情況。其中遊戲時的發燙問題最讓人難以接受,因為多數「榨乾性能」的手遊都是需要雙手遊玩的3D遊戲,所以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隻手必須抓著手機的上半部分,那裡往往是手機最燙的地方。

所以,我首先測試了遊戲狀態下的手機溫度,在室內溫度為26度的情況下,持續半小時的《崩壞:星穹鐵道》遊戲後,iPhone 16的機身最高溫度為43.2度,小米14的機身最高溫度為37.2度。

圖源:雷科技 左為iPhone 16 右為小米14圖源:雷科技 左為iPhone 16 右為小米14

可見溫度差距還是較為明顯的,實際上手時能明顯感覺到iPhone 16的上半部分發燙,而小米14只是感覺溫熱。

雖然在旗艦手機里,43.2度算不上是什麼特別高的溫度,但是凡事就怕對比,在小米14的37.2度襯托下,iPhone 16的溫度明顯高出不少。

然後我又進行了長時間的4K60幀錄像測試,在持續30分鐘的錄像後,iPhone 16的最高溫度為44.1度,小米14的最高溫度為43.8度,兩者都沒有出現高溫警告,一切如常,估計直接錄像到沒電關機都是輕輕鬆鬆的。

圖源:雷科技 左為iPhone 16 右為小米14圖源:雷科技 左為iPhone 16 右為小米14

不過,空調房裡的溫度只能代表我們一部分使用場景,戶外高溫下的溫度表現又如何呢?

圖源:雷科技圖源:雷科技

在外界溫度為30度時,半小時的《崩壞:星穹鐵道》測試後,iPhone 16的最高溫度為44.5度,左下角的溫度也不低,達到39.4度。

上側邊框溫度為41.5度,下側為39.3度。

作為對比,小米14此時的溫度為38.5度。

側邊框為38.1度和37.7度。

雖然環境溫度上升了4度,但是從測試來看,機身溫度上升並不大。

而在後續的4K錄像測試中,結果卻與在室內時有所不同,持續錄像30分鐘後,iPhone 16的最高溫度為44.6度,小米則是45.8度,iPhone 16的表現反而優於小米14。

然後我對邊框的溫度進行了記錄,結果卻有點意外,iPhone 16的邊框溫度差距十分明顯,底部僅為36度,而上半部分則是43.1度。

小米14則是截然不同的表現,上半部分為43.1度,下半部分為44.4度。

從這裏其實就能看出iPhone 16與小米14在散熱設計上的不同,iPhone 16僅對芯片散熱進行了升級,並沒有改動CMOS模組的散熱,所以CMOS的熱量無法傳導到機身的下半部分,而是全部堆積在上半部分。

而在小米14的拆解中,可以看到CMOS是有單獨設計散熱結構,並且與均熱板相連,所以熱量並傳導到整個機身。

不過,從中也能看出小米14的CMOS發熱情況明顯比iPhone 16嚴重,即使在更高效的散熱系統支持下,其機身溫度也依然高於iPhone 16。

但是,在4K錄像上以微弱優勢勝出的iPhone 16,依然無法解釋為什麼打遊戲時的溫度會比小米14高這麼多。雖然從iPhone 16的幀率來看,幾乎沒有波動的幀率曲線和接近60幀的平均幀數確實讓人忍不住點個讚,但是43.2度也確實是高了一些。

你覺得散熱測試到此就結束了?並沒有,其實還有一個平常大家關注度不算高的問題:結束應用後,手機要花多少時間回到正常溫度?iPhone 16給出的答案是3分鐘。

在結束測試後的3分鐘,我對iPhone 16的溫度再次進行測試,最高溫度僅為35.9度,側邊溫度則是34.9度。

作為對比,小米14此時的最高溫為42.2度,側邊溫度為39.9度。

這組數據意味著iPhone 16的熱交換效率確實不差,甚至比同樣尺寸且同樣採用鋁合金邊框的小米14要好上不少,而且內部的積熱問題不嚴重,很快就完成了熱量的傳導。

最後來說說結論吧,在整個測試過程中,iPhone 16和小米14都沒有出現卡頓和高溫警告等問題,而且iPhone 16的表現與前代相比確實有著明顯提升。

因為iPhone 16的A18芯片性能與iPhone 15 Pro的A17 Pro幾乎沒有區別,而iPhone 15 Pro的「火龍果」稱號估計大家也還沒忘記。此前測試時後蓋的最高溫度直接突破50度(26度室溫狀態下),而iPhone 16在相同的性能表現下,即使是30度室外環境的最高溫度也只有45度左右。

換言之,在日常使用中,即使是烈日下,只要不是長時間的4K60幀錄像和遊玩大型3D遊戲,基本上都不會出現過熱等問題。而在室內環境下,基本上隨便折騰都不會再出現iPhone 15 Pro那樣化身「火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