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交彙點評|校企合力「鍛造」現場工程師 塑造產業未來中堅力量

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是協調教育供給與人才需求的有效方式,它深化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動職業教育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9月20日的《新華日報》聚焦江蘇「現場工程師班」開辦一年來的發展情況。從首批「現場工程師班」開班起,60對本科、專科、中等職業學校與企業組建了60個「現場工程師班」,如今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校企聯合培養現場工程師這一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課堂延伸至生產一線,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里,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能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綜合素質。這種培養方式有助於縮短學生從校園到職場的適應過程,使其更好地契合企業需求。

學生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的模式,實現了學生與企業的雙贏。對學生來說,穩定的就業前景使其能夠更專注於學習和實踐,進而明確自身的職業目標;對企業而言,提前培養與篩選合適的人才,既能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又能增強員工的忠誠度與歸屬感。這種緊密的合作關係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這一培養模式在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職業院校與企業間存在資源不匹配、合作形式單一等情況,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在實行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地區,通過探索利用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聯合體等校企合作平台的功能,整合各方資源,達成優勢互補,打破校企之間的壁壘,構建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已經出現的問題。

校企合作培養現場工程師的模式是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既能解決企業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難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質量,對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未來,仍需要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完善體系化建設,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融合與協作。一方面,院校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與企業、產業進行對接,依據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持續優化課程設置,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另一方面,企業要更多地「出題」,更多地「預定」人才培養方向,以此提升產教融合的深度與廣度。

必須看到的是,校企聯手「批量培養」現場工程師,是塑造產業未來的關鍵舉措。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現場工程師作為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關鍵力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現場工程師,才能推動我國產業朝著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祖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