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奉獻 他們在應急「第一線」

    深圳「應急第一響應人」趙少卿(左)、瞿江楓(中)、林泉(右)。受訪者供圖    深圳「應急第一響應人」趙少卿(左)、瞿江楓(中)、林泉(右)。受訪者供圖

    在深圳,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分佈在各個年齡段,他們在平常時守望,於危急中挺身。他們就是「應急第一響應人」。自2022年始,深圳市已連續3年開展「應急第一響應人」相關培訓。「應急第一響應人」設立的初衷是培養一批社會應急誌願者,作為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前的重要應急輔助力量,在突發事件發生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初期就近應急處置工作,有效減少災害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堅守地鐵服務一線 銬牢安全「生命鎖」

    2023年7月10日,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地鐵14號線沙田站值班站長趙少卿突然接到一名乘客暈倒在地的信息,在通知地鐵站的工作人員將暈倒乘客抬至站台安全位置平躺後,她火速攜帶施救設備趕往現場。在施救過程中,她採取「輕拍重呼」的方式,在確認該乘客處於失去意識、無呼吸的危急情況下,當機立斷對乘客實施了3組心肺復甦及兩次AED除顫,乘客漸漸恢復了自主呼吸,隨後120趕到,將該名乘客送往醫院繼續治療。

    雖已時隔1年,但當再次談起這起突發事件,趙少卿仍然心有餘悸。「施救過程中只想著怎麼去正確操作,將乘客的生命挽救回來,事後也是捏了一把冷汗。」在處理好這次突發事件後,趙少卿深感應急前期處置的重要性,雖然公司的相關應急培訓已為她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她仍深切地感覺到還需要自我提升。正巧此時公司發佈了「應急第一響應人」相關培訓的通知,於是她毅然報名參加。在「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中,趙少卿更加系統地學習了相關知識,更加熟練地掌握了心肺復甦、海姆立克急救法、簡易擔架製作、緊急包紮等應急處置技能,並順利地通過結業考核,成為一名「應急第一響應人」。

    作為一名地鐵值班站長,面對客流量大、突發事件概率高的客觀情況,「應急第一響應人」的培訓增強了她面對突發情況的底氣。「參加培訓掌握的急救知識,讓我在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時,時刻做好準備,為挽救生命提供寶貴時間。」

    當問到她作為一名「應急第一響應人」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時,趙少卿表示,首要的就是冷靜,在處置突發事件時必須要冷靜,這樣才能充分並正確地使用急救技能,為挽救生命加上一把「安全鎖」。作為「應急第一響應人」,擔當意識很重要,「身份意味著責任,在關鍵時候隨時挺身而出,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我們的責任」。

    立足安全管理領域 排除安全「小隱患」

    進入商場,他是一名安全生產管理員,面對流動的人群,消除事故隱患,保障他們的人身安全。離開商場,他就轉變成深圳市公共安全義工聯合會的一員,努力幫助公眾提高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促進群防群治理念傳播。遇上應急事件,他又是「應急第一響應人」。在災害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初期就近應急處置工作,為有效減少災害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努力,這樣的身份轉變已成為瞿江楓的日常。

    瞿江楓日常工作所在的深圳市南山區某商超屬於人員密集場所,人流多分佈廣,地面汙漬、貨物陳列、環境隱患等不確定因素較多。防微杜漸,以小見大,這是瞿江楓身為安全生產管理員的職業嗅覺。「一個消火栓是否具備完善的應急處置功能,水帶是否能正常使用,滅火器是否配備到位,這些小細節至關重要。」瞿江楓說道,「我曾經去過一個購物中心,在裡面我發現,有些消火栓不具備應急處置功能,比如水帶、水閥缺失,滅火器沒有配置到位等等。在緊急時刻下,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會釀成大禍。」

    為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安全知識和技能,瞿江楓報名參加了「應急第一響應人」的培訓。「安全生產知識需要不斷學習進步,只有自己首先學會更多技能,才能更好地傳遞給別人。」

    在培訓中,通過導師專業講解,加上個人全面學習,瞿江楓充分掌握了風險評估和災害救援、火災防範和處置、心肺復甦、個體防護穿戴及檢傷分類等專業知識。培訓所學到的知識和本領,讓瞿江楓能夠從多維度向大眾傳遞公共安全防治思想,並通過二次賦能,將更多的知識傳遞給身邊的人。

    「大規模人流場所發生緊急情況時,有人能敢於救、專業救;當災害事故發生時,有人能第一時間站出來積極疏散,維護秩序。這是身為‘應急第一響應人’應擔的責任。」瞿江楓說。

    眾志成城共防難。面對未知災害事故帶來的風險,瞿江楓認為,災害事故來臨時,不是某一個群體就能夠解決的,需要大家共同面對,多出一份力,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損失。「目前提升公共安全意識,亟須拓寬宣傳面,提升受眾人群數量。」作為一名「應急第一響應人」,他始終從身邊的群眾思想改變做起,為維護公共安全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為擁有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深圳市公共安全義工聯合會成員、「應急第一響應人」三重身份的瞿江楓,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將相關知識和專業技能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群防群治理念大眾化,讓安全技能更加通俗易懂,讓更多人瞭解和學會如何預防安全事故。

    紮根應急科普一線 傳遞安全「好聲音」

    作為深圳市公共安全義工聯合會副秘書長,今年30歲的林泉從事公共安全應急知識普及工作已整整10個年頭。

    他最早接觸應急知識是在大學時期。「我在大學時加入戶外社團,一開始參加戶外拓展時,學校和指導老師會對我們進行比較系統的培訓,指導我們做好風險管理。在戶外拓展的過程中,遇到有同學受傷,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掌握了應急知識才能在現場及時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林泉說。

    對應急知識真正地進行系統學習是在2013年國慶節期間,當時林泉入選了汕頭大學南極科考探險項目,出發前,項目組對應急知識進行了系統培訓。也正因此,他後續也一直在學習相關知識。大學畢業後,在商場從事了一年的管理工作,林泉發現公眾安全應急知識普及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有意義的事。

    在開始從事公眾安全應急知識普及時,林泉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在2017年以前,我們免費進社區、公司進行培訓,發現很多人接受培訓的意願並不高,當時心中難免失落。」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深圳市政府開始大力推行公眾安全應急知識宣傳普及,群眾的積極性也逐漸被調動起來了。

    在從事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林泉的感悟很深。他提起了一件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的事:「在2018歡樂跑中國10公里錦標賽(廣州站)中,有一名運動員在離終點50米的時候突發心臟驟停,事發突然,情況危急。我在現場與誌願者和醫療人員一起通過心肺復甦和AED設備除顫將他搶救了回來。搶救回生命的那一瞬間,早幾年的艱辛與不易都煙消雲散,也堅定了我要繼續從事公眾安全應急知識普及的決心。」

    作為一名「應急第一響應人」,林泉認為這個身份意味著一種責任和使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發事件時,「應急第一響應人」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當看到有生命被挽救回來的時候,都會感覺到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華 朱浩天 實習生 鄭翔南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9月28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