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物會說話丨孔子誕辰2575週年!鑒古知今 看古人祭孔的「儀式感」

「禮有五經,莫重於祭」。祭祀是古代社會中重要的禮儀活動,祭祀聖賢是中國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廟祭祀,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祭祀禮儀之一,不僅承載著對孔子的崇敬與緬懷,更深刻體現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核和社會價值。孔子逝後,因宅設廟,歲時奉祀,後世經不斷髮展逐步納入國家禮製。

孔廟祭祀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沉澱,已經成為一門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獨特知識體系。不知古禮,則創新無本。今年是孔子誕辰2575週年,讓我們穿越時空,鑒古知今,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一起看看古人祭孔的「儀式感」。

 祭服——皂羅衣

祭服,在古代為祭祀時所用的禮服。「服以旌禮」,服飾是個體最明顯的外在符號,所以古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通過祭服來表達祭祀時由內產生的誠信與忠敬。《大明會典》載「凡上親祀郊廟社稷,文武官分獻陪祀則服祭服。」這件皂羅衣是孔府舊藏明代衍聖公(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祭服,充分展現了祭服的禮儀內涵及祭孔的教化功能。

洪武二十六年定:文武官陪祭服,一品至九品青羅衣白紗中單,俱用皂領緣,赤羅裳皂緣,赤羅蔽膝,方心曲領,其冠帶佩綬等第並同朝服。品官家用祭服,三品以上去方心曲領,四品以下並去帶綬。雜職與九品同。

在明代後期祭服出現了上衣改用皂色、衣裳都為青緣的現象。

  古籍——《幸魯盛典》

康熙二十三年(1684)冬,康熙占士南巡迴鑾途中,專門前往曲阜孔廟祭祀孔子,行三跪九叩禮,其規格之高遠超曆代,展示了清代帝王對孔子的尊崇,為清代祭祀孔子禮儀奠定了基礎。衍聖公孔毓圻後將康熙占士曲阜祭孔之行詳細記錄,編撰成《幸魯盛典》一書。全書共四十捲,包括事蹟二十捲,藝文二十捲,記載了占士駕臨曲阜時的迎駕、駐蹕、釋奠、墓祭、經筵、優渥、送駕等詳細的儀程和經過。

樂器——八卦紋銅鎏金編鍾

這套清代編鍾是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頒賜曲阜孔廟的中和韶樂樂器中的一組。一組共十六枚,形製、紋飾、大小相同,銅質鎏金。交體雙龍鈕,鼓形身,平舞,乳釘枚,平口,通體鎏金。篆飾八卦紋,鼓部飾圓形餅。每件編鍾上分別鑄有「黃鍾」「大呂」「太簇」等律製名稱及「康熙五十二年製」的銘款。

十六枚編鍾陽律、陰呂各八,以壁之厚薄、腔之大小區分音高,作樂時,當鎛鍾擊響後,敲擊編鍾一下,以宣其聲,歌生唱歌詞一字。清脆明亮、悠揚動聽,仿若大自然之聲。

中和韶樂,樂器八音俱全,符合儒家「大樂與天地同和」的禮樂思想,是清代最高規製的樂曲。編鍾來源確切,規製極高、製作考究,保存完好,對研究祭孔禮樂以及清代禮樂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禮器——清雍正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銅胎畫琺瑯五供

這是一套雍正占士頒賜給孔府來專門祭祀孔子的國寶重器。這套器物由五件組成,中間的是香爐,兩側為花瓶,最外邊的是尊。五件供器所組成的祭祀形製被稱為五供製,是祭祀的最高等級。

清雍正黃地彩繪纏枝牡丹紋銅胎畫琺瑯五供通體是明黃釉為地,彩繪纏枝牡丹、纏枝蓮紋等。花卉塗色釉色豐富,絢麗多姿。它們高達70多釐米,是目前我們所知,國內所存保存最好的、個頭最大的明黃色的銅胎畫琺瑯五供。

  禮器——商周十供

「商周十供」本名「周範銅器十事」「周十供」,為商周彝器。形狀古樸、紋飾精美。其中「四足鬲」重量最重,為一百五十五兩,「伯彝」最輕,為五十六兩。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乾隆占士駕臨曲阜,並舉行盛大的祭孔典禮。在此次祭典中,他看到孔廟中所陳祭祀禮器多為漢代所造,不足以顯示孔子「帝師」的身份。乾隆占士認為,祭祀孔子所用的器物,應更為美觀,應依照周製,所以特令將內府所藏周朝青銅器十件頒賜給曲阜孔廟,作為祭祀孔子之用。

策劃:萬方呂放

文案:袁晗別培輝秦來玲楊曼妮

製作:丁宇飛

鳴謝:孔子博物館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山東頻道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