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人大聯手打造學生話劇《陝北公學》,北京藝術中心上演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9月30日,由北京人藝指導、中國人民大學在校學生演出的原創劇目校史話劇《陝北公學》登上北京藝術中心的舞台。今場演出是北京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群眾性活動的重要安排,是2024年「‘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重點展演劇目,也是北京市推動市屬藝術院團與首都高校學生社團合作共建的又一創新成果。

由北京人藝指導、中國人民大學在校學生演出的原創劇目校史話劇《陝北公學》登上北京藝術中心的舞台。

中國人民大學是今年北京人藝「‘京’彩行動」文藝行中「大團小團手拉手」項目的結對學校之一。此次由北京人藝指導的《陝北公學》是以人大真實校史改編的作品,講述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陝北公學在抗日烽火中誕生、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的故事,全景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創辦新型高等教育的光輝歷程。

演出前,北京人藝相關負責人介紹了「‘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大團小團手拉手」項目的開展情況,並表示活動有力推動了高校人才培養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雙促進、雙提升,未來將繼續與高校攜手共進、共創輝煌;中國人民大學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市的指導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學校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生動實踐。團中央,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相關負責人,北京市市直機關幹部代表、首都「最美家庭」代表、首都各界群眾代表,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研一新生、「大團小團手拉手」項目參與高校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學生代表,約600人共同觀看演出。

在排演過程中,北京人藝發揮「大團」專業優勢,帶動「小團」藝術發展,派出以導演、演員、舞美等組成的專業藝術團隊,進行了全程指導、支持和保障。指導團隊從8月開始就進入校園啟動排演工作,以專業演出的標準,對作品進行了全方位的指導。不僅對舞美、燈光、服裝等部分進行重新設計、製作,更派出實力陣容,在導表演層面進行全面細緻的打磨,最終讓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都實現了提升。

「這是人大自己的故事,所以在演出過程中,人大學子們的演出既熟悉又充滿熱愛和自豪感,他們的這種情感也打動了我們。」藝術指導唐燁介紹稱,因為北京人藝的傳統是演人物,所以把人物突出是這一輪打磨中的重點,讓觀眾在舞台上看到歷史上這樣一群人,從而感受到那段光輝的歷史。作為一名多次參與進校園活動的指導老師,唐燁更加感慨活動的意義,「我們通過進入不同的學校,看到不同學生對藝術的認知,真正感受到我們的藝術教育已經開花結果。」

「這次的演出,重點是要看到希望,看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表演指導付瑤認為,在本輪的排演中,要凸顯青年學生的熱血和朝氣,從而感染台下觀眾。「除了人藝舞美班底在舞台設計上突出的地域特色,我們還運用山歌等民族元素的音樂,通過現場演唱,將大家帶回那片土地。」

演出當晚,黃土高坡激盪著一代人的青春與熱血,手持薪火、無畏遠方的理想與信念,感染了現場每一位觀眾。人大學子們也將對於前輩的致敬和書寫未來的使命融入舞台表演中,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帶觀眾回到那一段歷史,看到以微弱的星光,點亮天空,照亮未來的青年人面貌。

演出謝幕。

成功的舞台呈現離不開舞台下學生和老師們數月以來的精心排練。劇中飾演中年成仿吾的彭友,來自人大2019級新聞學院,面對這個和自己有「年齡差」的角色,他積極完成詮釋,「北京人藝的老師們會告訴我,不要刻意壓低聲線、放慢腳步來表演‘老’,而是思考人物所處情境,把握人物行為內在的動機。」他說道,在北京人藝各部門老師的指導和支持下,本次《陝北公學》增添了許多新鮮感,不光舞美上有新設計,整體表演調度上也加強了。「通過老師們的指導,我明白了要把重點放在提升表演效果,而不是依賴音響、燈光等元素。」飾演陸曉的人大2022級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學生古麗娜孜·塔依爾江說。在這部戲排演過程中,她坦言沉浸其中,體驗感十足,角色也給了她許多發揮空間,讓她充分演繹出革命先輩的一腔熱血和赤誠。

今年5月起,北京人藝正式啟動2024年度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以來,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戲劇活動,8月開始,「戲劇的力量」——北京人藝進高校活動正式拉開帷幕,藝術課堂、閱讀專區、專題展覽、入校演出……各項活動都得到了在校大學生們的廣泛參與,積極反饋,形成了藝術與青春相互對話、共同綻放的熱烈氛圍。

《陝北公學》的成功上演不僅是今年北京人藝落實「‘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的各項活動的圓滿收官,也是今年行動計劃「文藝行」優秀成果的展示。半年來,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文旅局大力推動「文藝行」各項活動,促進首都文藝資源與高校深度融合。今後「文藝行」還將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將藝術的種子植根校園,與青春的力量共話未來。

編輯 佟娜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