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的「黑河溝」,該有個新的名字了

秋雨之後,河床上漸漸有流水經過,被鐵絲網牢牢固定在河底的石塊縫隙中,長出新的水草。位於北京門頭溝黑河溝畔的一座公園里,三三兩兩的居民在河邊漫步。

十多年前,這裏還是一處黑水橫流、臭氣熏天的臭水溝,十多年後的今天,整個河道早已經修葺一新,人們在兩岸遍植樹木,在沿途營造景觀,河水清澈時,天空、雲彩和岸邊的垂柳,都倒映其中。越來越多的年青人選擇住在這裏,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裏曾經的模樣,也沒人知道,這個兩岸風景優美的地方,名字叫「黑河溝」。

2024年,門頭溝區啟動「門頭溝新城五條核心溝域」命名徵集活動,為那些改變了模樣的溝域,徵集新名字,黑河溝也在其中。在黑河溝生活了57年的居民師廷寶覺得,水清岸綠之後的黑河溝,確實該有個新的名字了。

治理後的黑河溝。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治理後的黑河溝。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曾經的繁華之地,也是黑水橫流的溝渠

黑河溝是門頭溝新城區最長的一條溝域,全場8.1公里,山裡的山泉、雨水沿著溝域而下,自西北向東南,一路流歸永定河,經過許多村莊和社區。

黑河溝也是一條電子地圖上找不到的溝,甚至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大多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河邊的路叫作「門頭溝路」,而路邊的河,人們更多叫它「景觀河道」。

其實,黑河溝並不冷僻,這裏曾經是京西最繁華的地方。以門頭溝區命名的門頭溝路,穿過整條溝域,河邊就是門頭溝煤礦,兩岸的山上礦區林立,岸邊人煙輻輳,最多的時候,數萬人生活在這條8.1公里的河道旁。

師廷寶就出生在這條河溝旁,在這裏長大,也在這裏工作和居住。以前的黑河溝,沿河溝兩岸,蓋滿了平房,河溝很窄。每當下雨的時候,從煤山上流下來的水,會把整個河溝染成黑色。溝裡幾乎不怎麼長草,居民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溝裡,散發著臭氣。

師廷寶就在這條河溝旁居住。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師廷寶就在這條河溝旁居住。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33歲的張偉,也在這條黑色的汙濁水溝邊長大。他還記得,就在溝邊的山上,堆著許多龐大的煤矸石山,煤矸石是采煤時丟棄的廢棄物,規模足夠大的煤礦,煤矸石山往往比真的大山還高,當雨水從煤矸石山上留下,黑水就會漫入下遊的每一處地方,礦洞里也會往外抽水,那水同樣是黑色的。

黑河溝旁的居民張偉。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黑河溝旁的居民張偉。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儘管黑水並不好看,但在工業繁榮的時代,礦山上流下來的水,也曾是這條溝繁榮的見證,張偉回憶,當時門頭溝區第一家超市,就開在這條溝的岸邊,第一家快餐店,同樣建在這裏。

改造一條溝域,把清水還給居民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城市的發展,汙染嚴重的礦山,逐漸退出門頭溝城區居民的生活,門頭溝煤礦關閉,但黑水並沒有離開人們的生活。山溝裡的礦洞、煤矸石山依舊存在,兩岸的居民也依然向黑河溝排放污水。

2011年,門頭溝區啟動黑河溝水環境治理工程,這是一個龐大而艱難的工程。門頭溝區河湖事務中心副主任劉佳介紹,治理前的黑河溝,比老舍小說中的「龍鬚溝」更嚴重,溝道狹窄,排水不暢,兩側密密麻麻的全是各種民房建築,居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大多直接流入河溝,常年臭氣熏天。

門頭溝區河湖事務中心副主任劉佳。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門頭溝區河湖事務中心副主任劉佳。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這場治理從清理河道開始。兩側的平房拆除,建成現代社區,供居民居住,河道被拓寬和加深,岸邊種上樹木。而隨著礦區生態的治理恢復,煤矸石山等逐漸被清理,礦山綠化,黑色複綠,河水澄清,水裡也開始長出水草。

沿著河道,治理者們在河道兩岸打造了眾多的景觀、公園、觀景台,將歷史、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從清代就開始的礦業史,成了景觀的一部分,就在黑河溝的河堤上,隨處可見和采煤採礦相關的浮雕、文字等。

黑河溝河堤上,介紹門頭溝采煤歷史的浮雕。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黑河溝河堤上,介紹門頭溝采煤歷史的浮雕。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在改善環境之外,防洪也是這場改造的目的之一。劉佳介紹,黑水河是門頭溝區重要的行洪河道之一,但在改造之前,幾乎沒有什麼行洪能力。為此,在改造中通過疏挖、擴寬河道,改建河道內坡腳處排汙管道,提高黑河溝防洪排水能力。

告別黑河溝的名字,為美麗河道正名

8月28日,秋雨之後的黑河溝,山上的雨水彙入河道,讓河水顯得有些渾濁。「過幾天就清了。」師廷寶說,那時候的河道更好看。

從礦區關停,到河道治理,再到生態修復,過去許多年來,黑河溝的名字漸漸消失在了人們的生活中。師廷寶說,已經很久沒有聽過有人叫黑河溝這個名字了,更多時候,人們把這裏叫作景觀河道,或者就是河邊。而隨著生態的修復,這裏建成了許多新的社區,新來的人們,更不知道這裏還有一個「黑河溝」的名字。「都不黑了,誰還會叫它黑河溝呢?」師廷寶說。

黑河溝是行洪河道,在乾旱季節,並沒有水流。劉佳介紹,改造之後的黑河溝,啟動了補水工程,每年雨季之外的時間,都會定期補水,水源來自關閉後的礦洞積水,漫長的時間之中,原本的礦洞中積滿了地下水。因為不再有生產活動,這些地下水清澈乾淨,水質不錯,是良好的水源,抽上來以後,可以直接補入黑河溝,讓這裏常年有水流動。

從黑水橫流的河岸,到水清岸綠的家園,黑河溝的老居民們,見證了這條溝全部的變遷過程。張偉儘管是個年青人,但從小生活在這裏,長大後又在本地工作。「現在的環境,變化太大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他說,「老名字早已經沒人叫了,現在也應該有個符合這裏環境氣質的新名字了。」

據瞭解,門頭溝區將於近日啟動「門頭溝新城五條核心溝域」命名徵集活動,除了黑河溝,還有中門寺溝、馮村溝、城子溝、西峰寺溝,和黑河溝一樣,這些原本髒亂的溝域,在生態治理中完全變了模樣,而它們,未來也將會有一個更美的名字。征名活動面向全社會,所有人都可以為五條溝起一個自己心儀的名字,一旦獲選,名字將永遠留在山水之間。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