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原來是家技術巨頭?AI、低空經濟、衛星通信,齊活了!

來源:雷科技AI硬件組 | 編輯:天星 | 排版:Kenny

2024 年 10 月 11 日至 13 日,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廣州保利世貿中心舉辦。作為中國移動「技術展示」的一部分,中國移動攜手合作夥伴,在現場展示了大量基於 5G-A、空天通信和邊緣計算的技術成果。

儘管主題都離不開運營商、網絡等話題,但此次大會給我的感覺卻和前幾年參加的運營商技術展示大會完全不同。其他展會的主題大多發散,儘管覆蓋面很廣,但缺乏一個「主心骨」,也更難通過展會看出產品背後的行業趨勢。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可能是此次大會圍繞中國移動的緣故,儘管參展商同樣五花八門,覆蓋品類也特別齊全,簡單逛下來,小雷依舊能在不同參展商的展台中找到他們的「共同話題」,或者說「未來的行業趨勢」。

那麼現場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移動未來新動向呢?

冉冉升起的低空經濟

隨著政策的不斷鬆綁,2024 年的低空空域已逐漸向「非航空人士」展開懷抱,私人飛行和無人機產業迅速擴展。各大城市紛紛啟動低空旅遊、物流運輸等創新業務,推動區域經濟增長。

無人機技術在物流、農業和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尤為顯著,為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此外,低空飛行器製造業也呈現強勁增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吸引了大量投資。整體而言,低空經濟正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當前國內外低空經濟的探索主要分為三個方面:載人、載荷、影片,代表分別為低空通航的載人飛行、物流貨運、空中巡視與應急服務。在過去,這類超視距無人飛行由於衛星距離較遠,高度依賴超高頻(UHF)、甚高頻(VHF)、衛星通信等無線通信技術,不僅成本高昂,傳輸延遲也相對較高,只有大體量用戶才看得上、用得著。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得益於 4G/5G 技術的發展,基於蜂窩網絡的無人機正憑藉驚人的性價比和極高的易用性成為主流。根據 Analysys Mason 的數據,蜂窩聯網無人機的數量和收入可以說再創新高。而圍繞蜂窩低空無人機這一行業,中國移動這樣的通信運營商,也有著轉型成「低空經濟運營商」的可能。

當然了,可能有人會覺得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與運營商聯繫有限,畢竟「運營商只是出了一張 SIM 卡」。但事實並非如此,甚至在我看來,正是因為運營商與相關行業夥伴的堅持,低空經濟才有發揮的空間。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首先,想用蜂窩網絡遙控低空無人機,網絡一定要快。而正是因為行業給出了全新的數據壓縮算法、更低的傳輸延遲、更好的信號覆蓋(甚至可以用通信無人機做空中中繼),蜂窩無人機才有「大施拳腳」的可能。另外,更高的網絡負載能力,也為蜂窩無人機帶來了同時傳輸多種數據的可能。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以海康威視展示的「無人機裝備」為例,除了常規的可見光攝像雲台外,無人機還可以配備喊話器、熱成像全景光電轉台等複雜的、對數據傳輸帶寬有極高要求的設備。從這個角度看,低空經濟的發展,確實與運營商的動向息息相關。

AI 算力正無處不在

除了全新的「低空經濟」概念,AI 同樣是此次大會的主角之一,幾乎所有參展企業都將自己的 AI 成果帶到了大會現場。以大家熟悉的高通為例,作為知名的通信企業,高通除了在展示了大量採用高通芯片的手機、平板、手錶、耳機外,還用大篇幅介紹了其在 AI 領域的技術成果。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比如首個可以在 Android 智能手機上運行的大語言與視覺助手大模型(LLaVA)、首個在 Android 智能手機上運行的低秩適應性模型(LoRA);除了 AI 的底層模型,高通也在現場展示了不少具體的 AI 用例,比如 AI 音頻降噪、人聲增強、即時混音等技術。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另一家大家熟悉的品牌——小天才,同樣在現場展示了大量運用了 AI 技術的新產品,比如智能手錶、智能牙刷、智能耳機,利用 AI 的能力優化產品的算法邏輯,提高最終的用戶體驗。

至於我們的老朋友聯想、中興,同樣在現場展示了大量 AI 設備。這些設備不僅有直接和消費者接觸的 AI 消費級產品,甚至還有一般消費者接觸不到的 AI 運算節點等邊緣運算設備。

小雷之所以著重強調這些產品,不僅是因為這些產品在他們各自的領域做得足夠出色,更是因為這種「萬物 AI」的做法,同樣也是 AI 浪潮下科技行業不約而同的新發展方向——讓 AI 算力無處不在。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曾幾何時,AI 算力只處於遠端服務器中,設備本地只能進行簡單的機器學習(ML)運算。5G 技術的出現縮短了設備端調用遠端算力的延遲,但並不能降低 AI 請求對遠端 AI 算力的需求。隨著 AI 請求的增加,遠端算力總有枯竭的一天。

而如今這種「讓算力無處不在」的做法,就很好地解決了算力枯竭的問題。本地算力+雲端算力、本地模型+雲端模型的混合架構,允許 AI 請求在設備上先分流,僅「必須使用遠端大算力」的請求會傳遞到遠端的 AI 算力節點中。這種類似的「CDN」的做法不僅有效分擔了用戶對算力的請求,同時也縮短了用戶獲取 AI 算力的時間。

而這種混合模型、混合算力的技術設想,最離不開的就是來自運營商的網絡支持。事實上,運營商同樣利用 AI 對用戶的網絡請求進行智能調度,在保證用戶體驗的情況下提高整體響應速度,同時降低 AI 算力節點的運營成本。這裏的成本不僅僅是「金錢成本」,還有「綠色成本」,讓 AI 行業朝著更綠色的方向邁進。

5G/Wi-Fi/衛星全面覆蓋

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哪來的這麼多 5G 資源?

不可否認,從技術的角度看,5G 資源的鋪設確實比 4G、3G 時代更具挑戰性,過去也一直有 5G 不如 Wi-Fi 的言論。但事實上,5G 同樣可以像 Wi-Fi 一樣靈活部署。

在大會現場,我們能輕易找到各式各樣的「5G 節點」。這些節點有些利用有線網絡傳輸數據,可以作為家用 5G「迷你基站」;有的利用衛星中繼,可以在極端災難情況下提供穩定的信號連接。同時,不少品牌也展示了基於 5G 技術的 5G 專網(Private 5G networks)設備。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同於一般的 5G 網絡,5G 專網是為特定企業或行業用戶定製的獨立 5G 網絡,通常用於工廠、礦山、港口等場景。前段時間舉行的巴黎奧運會,其通信技術供應商 Orange 也在巴黎大量運用了 5G 專網技術。5G 專網具備更高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定製化特性,能夠滿足特定場景下的數據傳輸、超低延遲和大規模設備連接需求。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這些 5G 專網依靠專屬的專網基站通信,而專網基站可以靈活部署在各種場合,就像超大型的 Wi-Fi 路由器一樣為 5G 專網設備提供可靠的網絡連接。就像在「低空經濟」部分提到的那樣,通過部署 5G 專網,政企客戶可以擁有更靈活的 IoT 入網方式和更高的通信帶寬,而更高的通信帶寬允許企業實現更多樣化的數據傳輸,進一步擴大 5G 專網的影響力。

此外,更豐富的數據也讓邊緣 AI 節點擁有更豐富、更準確的參數,從而提升政企 AI 的準確度。

用移動技術構建網絡未來

一直以來,移動通信技術都和移動互聯網息息相關,通信的進步往往會引發互聯網的變革。已經商用三年多的 5G,它的技術優勢已經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被用戶所感知到。

圖片來源:雷科技圖片來源:雷科技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5G 未來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關鍵。運營商近期在推進的 VoNR、VoWiFi、5G+、異網漫遊等,技術原理上來說都並不複雜,要推廣與否更多是從商業角度進行考量。不管怎麼說,對普通用戶而言,這些技術或功能推廣普及後,都能切實提升日常使用網絡以及通信服務的體驗。

而對於整個移動通信產業來說,點點滴滴的技術進步,正在一步步夯實 5G 的技術基底,為未來的爆發打好根基、做好儲備,這或許是運營商近期這一系列動作背後更加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