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藝文界交流會將舉行,共同探討區尼雲化藝術發展趨勢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2024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發佈實施五週年,肩負新的文化使命,展現灣區文藝新氣象、新作為,由文化和旅遊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以下簡稱「文化藝術節」)將在10月19日至11月24日舉行。藝術節首次由香港擔任主辦城市,策劃及統籌逾260場演出及交流活動在大灣區「9+2」城市舉行,展現人文灣區新活力。

活動海報。活動海報。

其中,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10月25日至26日舉辦「2024粵港澳大灣區藝文界交流會」,作為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焦點節目之一。本次交流會由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負責統籌及策劃,彙聚灣區以及其他內地城市的業界精英,共同探討區尼雲化藝術發展的最新趨勢。交流會旨在為提供一個互動交流平台,促進灣區內藝文界工作者、團體和表演場館之間的緊密合作。

本次交流會首場講座,將以「以共製創作:文化交融與人才共創」為主題,於10月25日在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舉辦,今場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藝術中心顧問團主席鄭新文主持,珠海金灣藝術中心總經理、《雄獅少年》製作人陳睿、香港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將圍繞著「如今,來自不同城市的藝術家和製作人共探創意、共製創作的模式已成為表演藝術創作的新趨勢」分享其寶貴經驗和見解,思考未來更多共製創作的可能性。

在首場講座之後,還將繼續以「永續拓展:文化旅行與觀眾發展」,邀請「蛇口戲劇節」負責人張顯靜、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管理專業應用副教授及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林國偉,共同討論如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旅遊體驗,並吸引更多觀眾參與,同時在眾多競爭中突圍而出,並分享他們怎樣看文化和旅遊結合的優勢和挑戰。今場講座將由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院長陳頌瑛主持。

在10月26日,舉辦「大型圓桌會議」上,第一部分內容,將以「文化空間:記憶與創意的跨界探索」為主題,邀請北京南陽·共享際劇場顧問、蘇州蘇藝演藝文化集聚區顧問安妮,澳門劇場文化學會理事長莫兆忠,「一台好戲」廠牌負責人漢坤,新加坡藝術團體「避難階段」藝術總監劉曉義,四位講者將從不同的角度分別討論內地近年新興文化空間的經營策略、在澳門進行特定場域創作與流動表演的優勢與挑戰、文化空間的製作與劇場營運,以及文化和空間的結合對文化發展所產生的效益。並由資深藝術行政人員茹國烈主持會議。

再此之後,來自「遙劇場」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戲劇教育工作者李思遙,《科蘭肯史丹》製作人、奧哲維文化總裁李琮洲,「瘋閣樓Mad Attic」主理人沈璐珺,戲劇自媒體「劇場摩天輪」主理人楊小亂,創作創意有限公司營運及創作總監鄺華歡,五位講者將圍繞「觀眾拓展的策略與視野」這一主題,根據自身的經驗,分別分享兒童劇場的觀眾拓展策略、分析疫情前後內地觀眾消費模式的轉變和製作人應對的方式、特定主題如何帶動觀眾思考和發展、分析內地觀眾的形態和自媒體在觀眾拓展的角色,並會討論灣區觀眾的特性,分享如何把節目介紹給目標觀眾。

據悉,本次的交流會活動豐富多元,公開演講和圓桌會議的費用全免,向香港及灣區各界公眾人士開放。此外,本次交流會另邀請業界人士參與工作坊和文化導賞團,讓他們增進交流,深入體驗香港不同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工作坊定有四個題目,包括「演藝空間的現況」「宣傳合作與社交媒體」「藝術節與文創發展探索」和「鄉村藝術機構及其空間實踐」,導師分別為戲劇製作人兼「曉年青劇團」製作總監王瑞璞、香港中樂團市務及拓展主管黃卓思、「西戲」創辦人及主理人兼杭州市濱江區戲劇協會副主席董雲衍和「二高表演」製作人潘雄。文化導賞團則會探索荃灣、深水埗、中上環和土瓜灣四個社區,從多角度考察香港對於保育、活化與社區創新的文化策略。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