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重回擴張區間
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製造業PMI在連續5個月低於臨界點後重回擴張區間。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10月份,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我國經濟景氣水平繼續回升向好。除製造業PMI外,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也分別達到50.2%和50.8%,三大指數均位於臨界點以上。
製造業PMI連續兩個月回升,重回擴張區間
採購經理指數(PMI),是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彙總、編製而成的指數,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PMI高於50%時,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低於50%,則反映經濟總體較上月收縮。
今年以來,製造業PMI走勢起伏,前兩月均位於臨界點(50%)以下,3月製造業PMI開始上升,達到50.8%,4月繼續位於擴張區間,隨後製造業PMI回落,5月至9月始終位於臨界點以下,至10月重回擴張區間。
需要注意的是,製造業PMI已經連續兩個月回升。9月份,製造業PMI由8月份的49.1%回升至49.8%,10月繼續回升達到50.1%。
生產繼續加快,市場需求與上月基本持平
製造業PMI包括5個分類指數: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10月份,5個分類指數全部上升。
10月份,生產指數為52.0%,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繼續位於擴張區間;新訂單指數回升至50%的臨界點,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是自4月以來的首度擴張。兩項數據分別反映了產能和需求的情況,表明10月份製造業企業生產繼續加快,市場需求總體水平與上月基本持平。
其中,通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於54.0%以上,說明這些行業產需釋放較快。木材加工及傢俱、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非金屬礦物製品等行業兩項數據均低於臨界點,產需仍顯不足。
除以上兩項數據外,10月份,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仍低於臨界點,不過,與9月份相比均有回升,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收窄,用工景氣水平有所回升,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較上月延長。
價格水平明顯改善,部分行業升至高位景氣區間
10月份,與製造業PMI相關的其他指標也有明顯「起色」。比如,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由9月份的45.1%上升至53.4%,出廠價格由9月份的44.0%上升至49.9%,分別上升8.3和5.9個百分點。
趙慶河分析認為,製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明顯改善,主要是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帶動價格回升。
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的兩項數據均升至60.0%以上的高位景氣區間,相關行業原材料採購價格和產品銷售價格上漲較多。
企業預期升至近4個月高點,部分企業預期較為樂觀
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5%,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景氣水平穩中有升;中型企業PMI為49.4%,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景氣水平繼續改善;小型企業PMI為47.5%,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景氣水平有所回落。
趙慶河表示,隨著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企業信心有所增強。10月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0%,比上月上升2.0個百分點,達到近4個月高點。
其中,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汽車、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的預期指數均位於57.0%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說明企業對行業發展預期較為樂觀。
專家:預計11月製造業PMI將繼續改善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宏觀高級研究員羅奐劼表示,10月份PMI重回擴張區間,發出了經濟下行態勢扭轉的信號,為四季度經濟加快增長開了好頭。
從各項指標來看,內需偏弱情況和製造業生產活動在繼續好轉,特別是企業的預期和信心顯著增強。羅奐劼表示,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台對於改善市場預期和提升市場信心有最為直接的推動作用。10月,預期指數擴張加快2個百分點,且為近4個月高位就是最好的體現。
不過,出口指數微降0.2個百分點和小企業PMI下降1個百分點等仍需引起足夠重視,提示我們要把提振小企業經營狀況作為四季度的政策發力點。
展望11月,羅奐劼認為,製造業PMI將繼續改善。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顯效,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將繼續改善,市場預期和信心也將繼續提升,經濟增長動能有望加快。
其中,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繼續發揮「兩大抓手」作用,將對投資形成有效支撐。消費在政策帶動下,增速將重新加快。近期,房地產利好政策接連推出,或對建築業形成利好。
羅奐劼建議,為了更好地配合政策有效落實和推進,後續相關政策仍將繼續向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增加收入、支持中小企業和提振房地產行業等方面發力。
新京報記者 薑慧梓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