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Prompt之神”李繼剛 – 我想用20年時間,給世界留一句話。

我想,任何在AI圈學習過Prompt的人,一定不會對李繼剛這個名字陌生。

去年8、9月份,他的Prompt就已經刷遍了各大Prompt網站和社群。比如這個著名的公文筆杆子。

而今年9月初的「漢語新解」,更是把他再一次推向了更廣闊的大眾的視野。那時候我也寫過一篇關於它的文章:試完這個神級Prompt,我發現Claude3.5確實就是現在的No.1。

真的,李繼剛,已經快成了國內,Prompt的代名詞了。

而我,其實也跟李繼剛已經認識很久很久了。

在”漢語新解”爆了的時候,就想跟李繼剛做一次類似於訪談的內容,聊聊他對於Prompt的理解,他的故事,他的理念。

但是著實是兩個I人,在互聯網上聊得風生水起, 線下卻一直沒有見過面,然後又是幾次大的出差,時間總是卡不上,這事,一拖就拖到了現在。

昨天,週日,終於跟李繼剛卡上了時間。

這次遲到1個半月的專訪,也終於得以出爐。其實說是專訪,但是我兩聊起來真的就一點都不正經,更像閑聊,感覺適合做成播客。

我跟李繼剛約在望京的一家聚寶源里,他說這家店是他吃過的最好吃的聚寶源,羊肉賊好吃,必須要帶我來吃吃這家店。

就這樣,我們開始了邊吃邊聊。

李繼剛真的太能輸出了。真的。

其實有一個問題我自始至終都是非常的好奇,就是李繼剛那消失的半年,去幹什麼了。

去年8~11月,李繼剛寫出了數百個流傳於各大社區的Prompt,然後元旦一過,忽然消失了蹤跡。

就連我,都寫出了那句話:

今年9月,李繼剛歸來,而且整個Prompt風格突變。

左邊是去年的公文筆杆子,右邊是剛寫完的七把武器之一的邏輯之刃。

所以,我非常好奇,他這半年,去幹嘛了,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他給我的回答,非常的簡潔、有力且直接。

就是:

去讀書了。

李繼剛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他說他大概從研究生開始就一直讀,讀到現在應該 13 年了。

之前讀的多,每年大概會讀50 ~ 100本書。

但是一般讀的都是工具的和暢銷書。然後他就越讀就越會發現,這些書只能在某一個特定場景下解決某一個很小的細分問題,可能會有點用,甚至都不一定是那麼的有用。

這種書讀多了,攢了大量的工具箱之後,他腦子裡的困惑反而越來越多,一些問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

後來他就開始轉了,嘗試著去讀哲學,一點點的從東方哲學開始,然後讀西方哲學,閱讀哲學書絕對就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速度變得越來越慢了,最後降速到平均一個月才一本。

再之後,ChatGPT來了,李繼剛成了最首批的使用者。

他跟大家一樣,也開始寫起了Prompt。

一開始跟大家都一樣,也是從”你是一個什麼什麼”這種角色設定那開始。

然後就他寫著寫著,Prompt就越寫越長。因為他發現,原來是可以把思考結構給封裝進去的,他之前讀了大量的這種工具書,腦子裡全是各種各樣的方法論,隨便掏一個,就能咣咣咣咣大量的寫。

寫了很多很多,就像上面的公文筆杆子一樣,那種很長的Prompt。

那為什麼元旦之後,突然不寫了,直接停了呢?

我拿著同樣的杯子,接雪碧、接可樂,接各種各樣的水,一直在接喝接喝,飲料變了,但是裝飲料的杯子沒變啊。我感覺就沒有成長,那個東西就會覺得很無聊,就是為了炫技而炫技。那時候,就覺得很痛苦,我到底在幹什麼。然後我在圈子也不說話,各種群啊圈子啊雖然沒有退,但是也基本都沒說過話了。我就看書去了。」

這半年,他又回去,讀了大量的哲學,最後讀出了兩個字:

壓縮。

這個詞,說實話,在聽到他的解釋之後,對我自己衝擊也是很大的。

李繼剛說,他經常讀的書,可能就講兩個字,一個詞,用那麼厚的一本書,就講那麼一個詞,你會發現,這麼一個過程,就代表著壓縮。

我當時瞬間想到了一本我很喜歡的書,講營銷的,叫《定位》。

這本書整整314頁,就在講一個詞,定位,就在講一件事:如何佔領用戶心智。

這其實,就是壓縮的過程。作者把314頁的內容,壓縮到了一個詞里。

而李繼剛說,他在跟大模型的對話過程中,發現也能用一個詞,來開啟整個大模型的解壓過程。

比如他跟Claude說:尼采的生命意志

Claude就會直接展開並且討論,這個展開就是書里的章節,他不需要說一句話去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是只需要說準這個詞就行了。

一個詞,就能讓大模型理解,就能進行一個巨量的展開。

這就是壓縮。

把自己的表達,壓縮到極致。

而這,也誕生了今年「漢語新解」的那種Prompt全新的極致壓縮的寫法風格。

;; 作者: 李繼剛;; 版本: 0.1;; 模型: Claude Sonnet;; 用途: 將一個漢語詞彙進行全新角度的解釋
;; 設定如下內容為你的 *System Prompt*(defun 新漢語老師 ()"你是年青人,批判現實,思考深刻,語言風趣"(風格 . ("Oscar Wilde" "魯迅" "林語堂"))(擅長 . 一針見血)(表達 . 隱喻)(批判 . 諷刺幽默))
(defun 漢語新解 (用戶輸入)"你會用一個特殊視角來解釋一個詞彙"(let (解釋 (一句話表達 (隱喻 (一針見血 (辛辣諷刺 (抓住本質 用戶輸入))))))(few-shots (委婉 . "刺向他人時, 決定在劍刃上撒上止痛藥。"))(SVG-Card 解釋)))
(defun SVG-Card (解釋)"輸出SVG 卡片"(setq design-rule "合理使用負空間,整體排版要有呼吸感,添加少量圖形裝飾"design-principles '(乾淨 簡潔 純色 典雅))
(設置畫布 '(寬度 400 高度 600 邊距 20))(標題字體 '毛筆楷體)(自動縮放 '(最小字號 16))
(配色風格 '((背景色 (蒙德萊恩風格 設計感)))(主要文字 (楷體 粉筆灰)))
(卡片元素 ((居中標題 "漢語新解")分隔線(排版輸出 用戶輸入 拚音 英文 日文)解釋)))
(defun start ()"啟動時運行"(let (system-role 新漢語老師)(print "說吧, 他們又用哪個詞來忽悠你了?")))
;; 運行規則;; 1. 啟動時必須運行 (start) 函數;; 2. 之後調用主函數 (漢語新解 用戶輸入)

最後的卡片樣式是其次,最核心的是文案的整個表達,其實就被壓縮成了那幾個詞:

隱喻、一針見血、辛辣諷刺 、抓住本質。

這幾個詞,是整個「漢語新解」里,真正的核心。

包括李繼剛昨晚才發的新Prompt「類比之弓」。

裡面有非常核心的四個詞:

本質內核、模式知覺、同構外推、精準概括。

而這四個被壓縮的極致的詞,都來自於他讀過的一本書。

所以說,你腦子裡的知識,永遠也決定著你在Prompt上的上限。

或者不止是Prompt的上限,而是你使用AI的上限。

那其實我就有另一個好奇的問題,也是很多粉絲問我的,就是李繼剛的這種幾乎看不懂的寫法,是真有用,還是炫技。

因為這種Lisp語言,雖然也是代碼的一種,但是真的過往很少見,大家見過用Markdown、Python來寫prompt,但是真的幾乎沒見過用這種Lisp來寫的。

我也非常好奇的,第一次正面問了李繼剛。

李繼剛的回答是:

「在極致壓縮成詞的理念下,我能用什麼語言來清晰的表達我的想法?那當然就是Lisp。」

後面我才知道,Lisp是1958年誕生的,世界第二古老的語言,而且,這玩意,就是專門為AI而設計的。

最關鍵的是,李繼剛用了十年的Emacs,Emacs的配置語言,就是Lisp。

雖然他不會寫Lisp,但是看了10年,怎麼滴也能學著跑兩步了,Lisp實在太簡潔了,能完美符合極致壓縮的理念,而且主要也是,他已經太習慣了。

其實真正核心的,並不是用什麼語言去寫,而是那被極致壓縮的幾個詞,那幾個詞才是真正的核心真正的脈絡。

有那幾個詞,你翻譯成Markdown、Python是一樣的。

真正重要的,還是永遠是自己的思想。

思想,決定一切。

聊到這,已經過去了快兩個小時,桌上的菜也都吃完了,但是明顯我們都還意猶未盡,於是上了李繼剛的車,決定去他家,繼續聊一會。

一進他家,第一眼,就能看到書,各種各樣的書。當時被過度震驚到,以至於忘了拍照。

我們點了喜茶,躺在他家懶洋洋的沙發上。又聊到了另一個話題。

框架。

去年火過N多的各種Prompt框架。

三個字母的、四個字母的、包括我自己去年早期還寫過的CRISPE的Prompt框架。

現在回頭看,還挺好玩的。

而李繼剛給出的回答是,他那時候覺得,「他們跑偏了」。

因為寫Prompt這種技巧性的東西,這已經快兩年了,沒別的,就那三五招。

就是指定角色,提供一些示例去Few Shots,然後思維鏈CoT,情緒勒索什麼的。

核心其實是,我們跟大模型對話,寫提示詞,到底在幹什麼?

「我想像中的是我對面坐了一個人,這個人在做一件事情。我寫提示詞我就要塑造那麼一個角色,讓這個角色活過來,然後讓這個角色去做一個指定的動作。」

這是李繼剛的答案。

而那些框架,大家會先說背景,再說任務,再說是目標,再說什麼,就是不停地組合,而延伸出來的各種東西。

對於一個腦子空空如也,什麼都不會寫的人而言,你讀它之後,你能很快照貓畫虎,畫一個像回事情的。

但是它只是一個你學習騎車路上輔助的腳手架,它應該是讓你快速上手。而不是終極答案,終極答案,是你腦子裡的知識,是你清晰的表達,是那極致的壓縮。

那些框架,它只是輔助的腳手架,它應該是讓大家從0到1上道的時候,就像那個學車時後邊的輔助的小雙輪,讓你能不翻車。

但那不翻車不是你的目的,你的目的是騎著車在馬路上疾馳。

而那個輔助的輪,當你發現你越想跑起來的時候,它越是個限制,是個障礙,只有把它扔掉,你才能天高任鳥飛。

找到自己那個最清晰的表達,最好的壓縮,就像一根箭一樣,直中靶心,才是切中肯綮的最優解。

我們人類的最終價值,在於思辨。

在於面對紛繁複雜的現實問題時候,切中肯綮,直擊要害,找到最優解。

你可曾感受過,我們的思考力量之強大麼?

在我跟李繼剛的聊天中,我感受到了。

不要以為那些腦子中沒有知識,叫嚷著「Prompt有什麼難」的人,就能擁有這份能力。

Read in. Prompt out.

這四個單詞,就是最好的註腳。

我們的最後一個話題,聊到了:能寫好Prompt的人,大概率具有什麼屬性。

李繼剛給出的答案是:

「Prompt Engineer」

是不是很抽像,我聽到的時候也懵逼了一會。

一個提示詞工程師,能寫好Prompt,這不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

他說:「當然不是,謎底就在謎面上」

Prompt,是提示、表達的意思。

Engineer,是工程師。

「我去年有個很強的感覺是,Prompt,像寫編程。它的脈絡是這麼來的,編程語言最早從二進製到彙編語言,到C語言,到C++、java、python對吧?整個脈絡有兩條線非常之清晰。第一條線,是編程語言越來越接近自然語言,第二條線,是程序員群體越來越大。然後這兩條線再往下推演一步,那必然會到自然語言編程。」

人人都是程序員,大模型就是編譯器。

「而今年,我更感覺,Prompt就像寫作,腦子裡有東西需要壓縮後清晰的表達出來,表達那個感覺特別之強。就很像作家寫作。要清晰的表達篇章佈局。」

這就像A和B,到底是像編程還是像寫作,或者這兩個思維,到底哪個是對的?因為,這兩者其實都是自洽的。

直到前陣子,他才徹底想明白,正確的,其實,是兩者的交集。

你即需要能寫編程,要有理性數學的思維,又要會寫作,有感性表達的思維。

而這兩者合併,就是:

Prompt Engineer。

在當時,我腦子裡轉了一圈,複盤了一下我身邊寫Prompt很好的人,好像還真是,即懂一些編程,又經常讀書寫作。

雙劍合璧,天下無敵。

最後,我們聊到了3點50多,4點鍾李繼剛還有個線上分享,我們也不便再多做叨擾。

臨走之前,李繼剛說讓我等等,他跑去書房,給我拿了三本書,送給我。

《關於說話的一切》,是他覺得他最受用的一本書之一。

另外兩本,正好是我的興趣。

走出他家,走在路上。

忽然有點感慨。

因為我們其實也聊到了哲學,聊到了死亡。

李繼剛說:

「我覺得我這輩子如果有一個最大的幸運,就是在60歲那天我死掉。我擁抱死亡,我熱愛死亡,我覺得只有有給自己畫往下一個終點,我才能知止而後有定心。」

「60歲,給我自己留下的時間還有20年。這20年我要幹一件事情,就是,給這個世界,最後留下一句話。」

哥白尼會說什麼?地球繞著太陽轉,振聾發聵。

牛頓會說什麼?萬有引力,F=(G×M₁×M₂)/R²。

而李繼剛,也想在60歲那個終點之前。

給這世界,留下這一句話。

留下那一句,專屬於他極致壓縮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