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搜索開始賺錢養家
近期,在GPT-4o創造的新範式影響下,月暗、智譜、Perplexity和OpenAI相繼上線了AI搜索推理功能。
與此前「大海撈針」不同,最近更新中AI搜索長了「腦子」,在面對問題時,能像人一樣先拆解步驟,再精準搜索,最後呈現答案。
根據「知識管理模型」,數據本身無序且缺乏意義,只有向上進化為信息、知識、智慧才能具備價值。信息解決了「What」的問題,知識解決了「How」的問題,金字塔最頂端的智慧應對了「Why」的問題。以此進化邏輯來看,CoT(思考鏈)加持下的AI搜索已經開啟了2.0時代,從信息聚合走向規律總結和輔助決策。
用戶對AI搜索的依賴程度超出了預期,Perplexity宣稱其每週能處理1億次查詢,每月能處理約4億次。從巨頭手中搶奪用戶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AI搜索在商業化上釋放出了積極信號。國外最新報告顯示,隨著AI搜索的發展,Google搜索廣告市場份額十年來首次跌破了50%。
無論新老玩家,都盯上了Google們留出來的「蛋糕」。目前有兩種路徑,一種是效仿Google做通用型AI搜索工具,向C端售賣使用權,向B端出售廣告席位和創建AI搜索能力;另一種以應用為載體,將AI搜索能力嵌入場景中,欲繞過搜索引擎中間商,自建分發渠道和數據入口。既能通過搜索優化用戶使用體驗感,提升付費可能性,也能防止中間商賺差價,增強盈利能力。
月暗大搞饑餓營銷,瘋狂上分,怒刷「國內首個4o搜索」存在感;靠Talkie賺到回頭錢的Minimax,將精力放在了AI應用的搜推上;就連一向溫吞慢熱的微信也在求變,灰測AI問答功能,打通混元與微信間的生態。
「越是共識,門檻越高」,有業內人士認為,正是由於普遍看好AI搜索,才加大了競爭,「如果不突出,還是選Google「。
搜索+深度推理=?
深度推理模式下的AI搜索對拆解、分析能力的需求,遠遠超越了「搜」這個動作本身,搜推的底層邏輯嵌套在了尋找和解決問題答案的過程中。
結合Perplexity和Kimi的使用體驗,AI搜索推理模式的基本過程如下:提出一個可能涉及大量搜索和多個意圖的問題,針對該問題AI不急於回答,而是先解題,將一個複雜的指令拆解成幾個步驟,然後依次完成「搜索+分析」動作,最後才是呈現答案。
以前的AI搜索是「書呆子」,拿著關鍵詞在題居里找,開卷作答。現在的AI是「機靈鬼」,在掌握解題思路後,依照解題步驟分點作答。而且整個解題是實時動態的,邊思考邊解答。
以Perplexity官方給出的case為例,提問是「閱讀貝索斯每年所有股東信,並列出一個每年關鍵要點的表格」。為瞭解決問題,AI將其分解為了三步,分別為「搜索並找到貝索斯所有年度的股東信」「獲取貝索斯每封股東信的內容」以及「製出貝索斯每年股東信關鍵要點表格」。如果使用Kimi探索版,會在答案生成完畢後再次搜索,完成「反思後的補充」。
「搜索+深度推理」可視為執行搜索任務的Agent,所以能看到AI給出的是可行性的操作步驟,而不是類似「貝索斯」「股東信」「要點」一類的搜索關鍵詞。AI搜索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從「找到」轉向了「解決」,「搜」這一動作變成瞭解決問題底下的子集。如果把搜索視為輔助解決問題的工具,那這個子集可以無限擴充,比如文檔、知識庫、PPT、辦公軟件等等,Agent工具的開放性和延展性為提升搜索質量埋下了伏筆。
當然就目前而言,搜索Agent有其無法克服的自身缺陷。
光子星球在測試中發現,當去過分強調搜索步驟的完整性時,就會發生過程正確,而結果錯誤的現象。這意味著單個CoT的鏈條沒有問題,但是鏈與鏈之間的連接關係出現了錯誤。在某些問題中出現了「鬼打牆」,搜索和步驟拆解動作反復循環,這將是對算力的巨大浪費。
上述也提到好的解題思路大於搜索,當CoT代替RAG成為標配,更要警惕出現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傾向。比如在一些經典的邏輯問題中,本來可以兩步到位的問題,非要強行增加分析過程,反而增加了搜索的難度。CoT不是拿數量說話,而是構建的質量。
AI搜索進階2.0
跳出單個功能語境,AI搜索離解決問題又進了一步。
搜索篩選出的內容有維度之分,最底層是信息,互聯網時代的搜索是通過關鍵詞來匹配到信息池,具體怎麼找還要靠用戶手動點擊進行頁面篩選。AI搜索最先填補了上面的斷裂,聯網的AI可以在自行搜索後,得到確定而非模糊範圍的答案。
但這個階段,用戶的感知非常明顯,ChatGPT等助手只能回答類似於4W的問題,「誰、什麼、何時、何地」。聚合的好處是不用打開N個網頁,來瞭解某個事物的最基本情況,通過prompt以上的構成要素可以隨意組合。此時,限制AI搜索是否好用的關鍵是搜索量,即搜索的範圍越大,所能涵蓋的4W越全面,也能靠量提升準確性。
知識在信息的基礎上進一步被提煉出來,它涉及到對信息的深度理解和處理,是通過大量搜索、對比後發現的規律、趨勢。智慧是知識的進一步升維,是運用規律後的指導決策和執行。
2.0階段的AI搜索處於知識與智慧中間,例如可以追加提問「貝索斯經常提到的關鍵詞」「貝索斯提到的關鍵點對亞馬遜發展產生了怎樣影響」等問題。也可以上傳《孫子兵法》文檔,讓AI提出亞馬遜發展建議。以上都脫離了4W層面,來到了How、Why問題的探討。正是因為搜索處理信息維度升高,其價值才水漲船高。
就目前而言,開卷考試和自主思考兩種搜索方式的差距並不大,同樣的問題用關鍵詞搜索也能獲取差不多水平的答案。從信息到智慧,AI 2.0搜索押注的是長期價值,但鑒於目前後訓練推理投入不充分,這仍需時間。
除了CoT方式,AI搜索也有其他增強方式。信息搜索是地基,基於此衍生出三條思路,一是擴大搜索量和範圍。Kimi探索版的搜索量是普通版的十倍,一次搜索可精讀超過500個頁面。
Kimi探索版產品負責人曾下過一個結論:「如果 Kimi搜不到的信息,那大概率用戶也很難自己通過傳統搜索引擎找到」。其潛台詞充滿了對Kimi搜索量的自信,但也忽略了一個問題,「全」不能與「準確」「優質」劃等號。
這就誕生了第二條思路,優質化搜索。核心是提前過濾冗餘、低質的信息,確保搜索池質量的基礎上再開發搜索能力。相當於建立了一個搜索漏鬥池,頂部是未經篩選的信息,第二層按照AI搜索公司或用戶定製標準進行過濾,第三層進一步細分,比如關聯性強弱、相似程度、優先級等,將重新分配信息的把關權、分發權。
最後一種是直接補充信息來源,因為無論怎麼在數量、質量上做取捨,都可能不符合用戶預期。如果這樣,不如讓用戶自己上傳數據和文本。Perplexity目前支持用戶自建AI研究和協作中心,用戶可以上傳內部知識庫,結合網絡搜索來獲得針對性的答案。
瓜分「Google」,人人有份
傳統搜索退,AI搜索進,趨勢日益凸顯。當下,AI搜索成為了必爭之地。
招聘信息顯示,AI六小虎中重押AI搜索推理方向的是月暗,大量涉及推理和工程優化方向的崗位顯示在招。功能上,越來越像Perplexity。Minimax同時也在招聘搜索推薦相關的工程師,但思路有所差異,聚焦在旗下AI應用里的算法、廣告投放優化。
誰也不知道留給新玩家的窗口期有多久,盡快吞下顯現出的「蛋糕」迫在眉睫。此前積累的用戶規模和留存淪為了AI搜索的「餌」,到了廣告變現時刻。據悉,Perplexity即將在本季度在其應用內投放廣告,可投放廣告位有「問題回答」的媒體贊助,搜索答案下方的「相關問題」以及」顯眼位置「的影片投放。
參照Perplexity,Kimi探索版一改免費版界面,新增搜索展示頁面,預留廣告招商位。Kimi本身免費使用,其公司月暗也沒有其他業務,投流、算力、人力成本的投入急需輸血,To B廣告商收入是選擇項之一。
「二次售賣」達成的前提是將「用戶」售賣出去,用戶構成決定了賣給誰。有數據顯示,Perplexity中65%用戶為「高收入職業白領」(醫學、法律、軟件工程),30%處於「高級領導職位」。這決定Perplexity瞄準的是高端廣告市場,科技、金融、藝術等領域。媒體報導,Perplexity的CPM(每千次展示成本)廣告收費為50多美元,是市場平均水平的4.5-20倍。
對Kimi們不算友好,其普遍用戶畫像為大學生、初入職場白領、寶媽、老師等。對廣告主來說,上述用戶的消費和轉化能力相對有限。Perplexity的用戶定價與ChatGPT持平,一年多的時間已完成了用戶篩選。國內AI搜索和助手類應用,為了爭奪市場,採取免費策略至今。投流打響了知名度,卻也讓收費更加難以推行,更廣泛的用戶意味著更模糊的廣告投放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Perplexity借鑒Notion協作空間提供了AI搜索to小B的模式。Perplexity對外開放了AI搜索能力,既能共享知識庫,也能提升檢索、分析問題的效率,取代了一部分「RAG+知識庫」的解決方案。在該版本上,有很大想像空間,比如提供AI搜索融入軟件生態的渠道。像Notion一樣,開放自身也允許其他產品API接入,既能彌補能力缺陷,也能提高用戶使用率。
在這基礎上,訂閱收費模式進一步分層。除了原先的專業版收費模式,還會按照企業規模數量為標準收費,小規模、中等規模、大規模和定製化解決方案。
種種跡象表明,AI行業正在步入營收和利潤導向階段。搜索被譽為「離錢最近的領域」,AI搜索如果能打響大模型商業化的第一站,無疑是一針強心劑。Google們後退,誰能吃掉第一口「蛋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光子星球」,作者:郝鑫,編輯:吳先之,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