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風」再起,價格回升下企業實現業績修復

海上風電發展再迎重磅政策文件定調。

11月4日,貝殼財經記者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創新試點,開展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試點應用。」銳軒諮詢副總經理周婷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近期披露的三季報顯示,部分風電企業業績實現正向增長,毛利率出現回升。行業加強自律的消息或是另一重利好。在今年10月的一次展會上,12家風電整機制造商共同簽署了《中國風電行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自律公約》,旨在共同抵製低價惡性競爭行為。

海上風電招標增長,多家企業三季報正向增長

銳軒諮詢副總經理周婷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對於非框架的海上項目招標,2023年全年招標容量(5.7GW)相較於2022年(10.7GW)近乎腰斬。從今年1至9月的數據來看,得益於廣東及福建海上招標量增長,海上風電招標容量為7.564GW,同比漲幅達86.5%。按照當前趨勢,2024全年海上招標量有望與2022年持平。

此同時海上風機大型化的趨勢也仍在延續。今年10月的2024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24)上,多家整機商發佈了25MW的海上新機型,包括金風科技GWH V22平台(20-25MW)、電氣風電EW25.0-310、中船海裝H305-25.0、東方風電H25000-313。

海上風電發展有何趨勢?周婷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從政策意見來看,海上風電從最早的「雙10」(指離岸距離不少於10公里、海域水深不得少於10米),過渡到「單30」(指離岸距離超過30公里或者水深超過30米),又逐步向更深遠海發展,意味著漂浮式風機將成為海風發展主要方向之一。

近期A股風電板塊企業陸續完成三季報披露。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多家企業實現了業績修復。

製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製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今年二季度以來,風機招標價格出現了企穩趨勢。」三一重能11月4日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率為14.85%,較去年同期同比提高3.23個百分點,環比二季度提高0.62個百分點,三季度風機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

招標價格數據顯示了同樣的信號。周婷婷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今年前三季度海上風電項目招標均價降幅達6.7%,後期預計價格有下探空間,但仍將較為平緩。

行業初步達成自律共識,抵製低價惡性競爭

對風電產業來說,近期的另一重利好因素在於行業初步形成了自律共識。

在CWP 2024上,金風科技、遠景能源、運達股份、明陽智能、三一重能等12家整機企業共同簽署了《中國風電行業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自律公約》。

「持續的低價惡性競爭不斷侵蝕著風電產業發展根基,阻礙風電高質量開發,對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據中國風能專委會介紹,協會確立了公約訂立的原則,製定有效的程序和細則,成立公約執行管理委員會和紀律監督委員會,依法製定低價惡性競爭行為的認定標準及罰則,依現行法律法規來規範市場競爭中的各類行為,重點解決低價惡性競爭、對競爭對手的惡意詆毀、明顯有失公平的合約條款等問題。

當前,我國風電行業「內卷」嚴重,「價格戰」已經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CWP 2024期間舉行的論壇上,多位風電業內人士均提出了這一共識。

「我們的感覺是中國風電產業在風機大型化的過程中,失去了本心。」遠景能源風機產品線總工程師黃虎表示,風機大型化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度電成本,而非一味地為了大型化而大型化。例如葉輪直徑200米與葉輪直徑230米的葉片,根據測算,通過提升性能與可靠性,200米葉片是能夠實現較230米葉片更優的全生命週期發電量,同時大幅降低生產製造、運輸、吊裝等環節的不確定性。

運達股份首席技術官兼創新研究院院長潘東浩表示,衡量什麼是一款好的風機產品的標準從技術角度而言這些年並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商業模式變了。設計者所認為的好風機,並不等於商業模式上的好產品,這也導致在進行產品創新時會陷入對成本、風量、可靠性這「不可能三角」三者之間的權衡。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秋華呼籲,希望從國家層面對最低價中標政策進行一些調整,並進行落實。山高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馬鎖明亦表示,開發商在確定招標條件時不應過度追求價格因素佔比,而可以適當提高技術分佔比。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