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院里看話劇、聽音樂會,北京東城打造一站式特色文化體驗

吉他插上電,電鋼琴上架好了樂譜,這是一支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老年樂隊——隆福寺社區小樂隊。鋼琴手桑治玉良今年70歲,「玩音樂」是他退休生活里最主要的事。這支樂隊的排練場所是東城區的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這裏是東城區景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市民提供多元公共文化服務和一站式特色文化體驗。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東城區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構建覆蓋「區—街—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工作體系,目前已建成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街道社區全覆蓋。

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市民文化中心累計舉辦活動近5000場

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坐落在美術館後街,是老城區最大規模的基層公共文化綜合體。朱漆大門內,四合院古色古香,中式建築由迴廊相連,雕樑畫棟京味兒十足。

中心運營經理李雅晨介紹,這裏打造了美劇場、美作館、美書館、美畫館等15處活動空間,開展閱讀、歌舞、戲劇、國學、琴茶、非遺等特色活動,「市民走進四合院,就能看一場經典話劇,或者學習非遺技藝,這裏是集生活美學、文化體驗、文化交流傳播於一體的城市文化生活空間。」

自2020年9月開館以來,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推出「肆時韻味」「肆時風味」「肆時趣味」「肆時美味」4大板塊活動,舉辦了四合院單身青年節、四合院萌娃節、四合院音樂會、四合院藝術節、四合院戲劇節等20多項活動,活動累計4900餘場,惠及市民50餘萬人次。

「市民文化中心開設的絕大多數活動都是公益性的,市民可以免費參加和體驗。我們會儘可能提供更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務和一站式特色文化體驗,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生活。」李雅晨說。

聽音樂會、看展覽、學茶道,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不僅有多樣的文化體驗活動,還提供文化空間供市民使用。比如,在地下二層的美體館,有大面鏡子可以用於舞蹈排練,附近社區的居民舞蹈隊伍經常預約來到這裏排練。

何老師所在的舞蹈隊,成員都是景山社區的居民,平均年齡70歲以上。近期,他們正在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排練藏族舞。「跳舞讓我身心愉快,這裏正好給了我們練習的空間,環境特別好,音樂聲也不會吵到別人。」何老師說。

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居民在演奏室里練習。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居民在演奏室里練習。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彩繪、花箱點綴胡同,微景觀扮靚生活圈

老城區少不了胡同故事。深秋漫步於東城的胡同,秋葉點綴在古樸的磚牆上,老城生活優雅且舒適。走進育群胡同,昔日光禿禿的牆面上畫滿彩繪,小賣部、二八單車、黑白電視機等老物件,引得市民駐足,低聲講述過去的故事。

近年來,景山街道持續提升社區環境,開展「微景家園」建設,通過挖掘胡同文化內涵,引領地區居民和轄區單位參與社區共建共享,激發居民共同建設文明美好家園的熱情。牆面、樹幹、井蓋、電線杆等都被利用起來,畫上了特別的彩繪,讓胡同生動了不少。

文明城市建設,居民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魏家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根據不同胡同的特點,社區打造不一樣的微景觀,比如針對電線杆比較多的胡同,就會在電線杆上作畫。「在胡同微景觀的打造和建設中,我們會讓居民參與進來,比如讓小學生製作花箱,點綴胡同牆面。」胡同韻味,就這樣在一件件小事中體現出來,帶著歲月痕跡的老物件展、複刻美好記憶的牆體彩繪、凝聚著居民勞動成果的美麗花箱……胡同里的風景更好看了,也更有文化氣息。

胡雅麗是東城區公共文明引導員,服務東城20餘年,在她看來,文明是需要大家共同擔起的責任,它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看得見,摸得著。近年來,東城區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和創新的藝術形式扮靚社區空間,讓胡同生活更有煙火氣,在市民家門口打造生活圈,提升了幸福指數。

小細管胡同的裝飾牆。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小細管胡同的裝飾牆。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打造「接地氣」「聚人氣」的文明實踐陣地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工作就延伸到哪裡。東城區始終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的重要任務,聚焦群眾需求。據介紹,東城區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提質升級,目前已經構建了覆蓋「區—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工作體系,建成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街道社區全覆蓋。

不論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美後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還是景山街道各具特色的「微景家園」,都是東城區服務市民文化需要,促進城市文明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東城區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挖掘轄區文化資源,相繼打造了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顏料會館、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等文化特色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並組織開展「文化東城」會客廳、「會館有戲」等文明實踐活動,發揮區域文化資源優勢。

「我們希望以文化育文明,讓更多文化元素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東城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將把東城區打造成一個「接地氣」「聚人氣」「有生氣」的文明實踐陣地。例如,開展「文明實踐進萬家」系列活動,在豐富活動載體、精準服務群眾上拓展新途徑,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下一步,東城區將繼續堅持「崇文爭先」理念,增強文明創建工作實效,動員各方力量投身文明城區建設,將「文明指數」轉化為「幸福指數」,打通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的新時代首都核心區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新京報記者 陳璐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