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AI大模型巨頭開始下場做硬件了

日前,Meta 前增強現實眼鏡項目負責人凱特琳・卡利諾夫斯基(Caitlin Kalinowski)在社交平台X官宣自己將加入OpenAI,擔任機器人和消費硬件領導位。

在她發佈的帖子中提到,「在我的新角色中,我將最初專注於 OpenAI 的機器人技術和合作夥伴關係,以幫助將AI引入物理世界並為人類解鎖其潛力。」

卡利諾夫斯基的加入意味著,OpenAI正在重啟自己的機器人團隊。

據瞭解,卡利諾夫斯基在Meta工作了11年,其中領導VR硬件團隊約9年,負責了 Meta Quest 2、Touch 控製器、Oculus Rift 等產品。

2022年3月,她開始領導Meta的AR眼鏡團隊,並主要監督了Orion項目的開發——這是 Meta 最近在其年度 Connect 大會上展示的增強現實原型。

在加入Meta之前,她還在蘋果公司擔任技術領導,負責Mac Pro和MacBook Air產品,並且是原始一體成型MacBook Pro團隊的重要成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卡利諾夫斯基很有可能會與她的前上司、前蘋果高管祖尼·艾菲(Jony Ive)合作,開發一款新的 AI 硬件設備。

就在今年9月,祖尼·艾菲已確認他正在與 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合作,開發一個 AI 硬件項目。他將其描述為,「一款利用 AI 創建計算體驗的產品,其體驗不像iPhone那樣具有社會破壞性」。

在OpenAI發展早期,就有研究機器人的計劃。

2018年,OpenAI曾製造了一隻能夠自主學習抓取物體的機械手。

只不過,隨著ChatGTP獲得的成功,OpenAI逐漸決定,將所有資源都押注在了大模型上。

2021年,OpenAI以「缺乏訓練機器人使用 AI 進行移動和推理所需的數據」為由,解散了自己的機器人團隊。

但OpenAI一直都沒放棄這個方向,頻頻出手機器人領域。

去年3月,OpenAI投資了挪威人形機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

今年2月底,OpenAI又宣佈和Figure進行投資合作;

近日,OpenAI還參與投資了由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領投的機器人初創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

並且,OpenAI 最近還開始招聘研究工程師,組建一個完整的機器人團隊,以幫助 OpenAI 的合作夥伴將其多模態AI 整合到他們的硬件中。

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多家公司將 OpenAI 的模型整合到他們的硬件中。

比如蘋果,其最新推出的iPhone 16就集成了ChatGPT 相關功能,實現了手機體驗的再次升級。

比如機器人公司Figure,其人形機器人02,在OpenAI大模型的加持下,已經能夠看、聽和遵循人類的指令。

AI與機器人為代表的硬件的結合被認為是產業發展的必然,兩個產業之間將天然的「雙向奔赴」。

現在有一些PC廠商已經推出了AI PC產品,手機廠商們也在研發AI手機,

還有不少企業在探索AI和可穿戴設備的結合。

去年年底,Meta發佈內置Llama大模型的智能眼鏡Ray-Ban Meta。

蘋果、Midjourney等公司也在探索頭顯與AI的結合。

在國內市場,科大訊飛已經發佈了幾款AI耳機。

字節在今年9月也正式收購了耳機研發團隊Oladance,一個月後,字節的就上線了第一款AI硬件設備——AI OWS(開放式無線立體聲)耳機,Ola Friend。

據瞭解,目前字節的AI眼鏡也在同期開發中。

2024 年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長 CEO 吳泳銘稱,未來所有能夠移動的物體都會變成智能機器人。

「它可以是工廠里的機械臂,工地裡的起重機、倉居里的搬運工、救火現場的消防員,包括家庭里的寵物狗,包括家庭里的保姆助理」。他說。

吳泳銘認為,未來工廠里,會有很多的機器人在AI大模型的指揮下生產機器人。未來的每個家庭,可能都會有一個或者兩三個機器人以上,幫助他們來解決生活當中很多的困擾,或者幫助他們提升生活當中的效率。

在雲棲大會主題為「人形機器人的「圖靈時刻」的圓桌對話中,所有嘉賓都認為,隨著 AI 大模型這兩年的突破性發展,機器人的「圖靈時代」已經到來。

北大-銀河通用具身智能聯合實驗室主任王鶴指出,AI是代替人來思考決策的,機器人本質上要代替人來運動的,這兩個能力上能達到跟人一樣的環境適應能力和任務的泛化性後,就形成了通用機器人。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表示,通用機器人是AI 大模型最好的落地載體,它同時可以解決大模型落地場景的問題,兩個是非常好的組合關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創頭條」(ID:ctoutiao),作者:沐風,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