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彭陽農民坐享「陽光收益」 首個家庭光伏發電站實現並網發電
中新網銀川12月19日電 (李佩珊 扈誌明)12月19日,走進位於寧夏固原市彭陽縣古城鎮高莊村王灣組村民張有明的家庭光伏電站,只見一排排光伏發電板集群整齊排列,在藍天的映襯下折射出耀眼的「光伏藍」。只要打開手機APP,張有明就能對當天的發電量進行實時監測。
今年42歲的張有明是高莊村遠近聞名的創業帶頭人,之前曾在建築行業打拚多年。瞭解到國家電網分佈式光伏發電並網放開政策出台後,今年5月,他決定返鄉,投資140餘萬元,利用自家廢棄的養殖場棚建起了彭陽縣第一家農民家庭式光伏發電站。
「以12月18日為例,當天的收益是420餘元。11月整月的收益則超過了1.15萬元。」他說。
歷經5個多月的規劃建設、審批、調試,今年10月底,在國網寧夏電力有限公司彭陽縣供電公司驗收通過後,張有明的家庭式光伏發電站實現並網發電。
「在農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可充分利用牛棚、屋頂、房前屋後等閑置資源,將光伏清潔能源建設與發展‘光伏+農業’有機結合,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張有明表示,光伏發電既輸出了清潔能源,又是一個一本萬利的富民增收渠道。
據張有明介紹,除了陰雨、下雪天氣外,電站每天都會滿負荷運行。他的家庭光伏電站佔地2540平方米,共安裝光伏板862塊,總裝機容量500千瓦,設計使用壽命25年以上。按寧夏平均每天5小時的有效日照時間計算,他的家庭光伏電站預計日發電量達到2500至3000度,年發電量約90萬度,並網電價每度電0.2595元,每年可創收益23萬多元,5年後即可收回投資成本。
不只是在彭陽,如今,寧夏各地也在探索「農光互補」的全新生產方式。「光伏中藥材種植」「光伏魚塘」「光伏林場」等新業態不斷湧現,讓「光伏+」的鏈條越來越長,發揮出越來越大的產業創新效能。(完)
責任編輯:李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