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見鍾情,與景邁山美美與共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2024年9月17日,中秋團圓之際,這片古老的茶山迎來申遺成功一週年。在星辰變換、四季輪迴的見證下,景邁山靜靜地訴說著歲月的流轉與自然的韻律。
一年來,勤勞的人們不斷賦予這片古茶林新的活力,各族群眾攜手並進,以茶為媒,編織綠色夢想,繪就了一幅和諧共生、民族團結、綠色發展的美好畫卷。
茶韻悠悠
多元共融的和諧家園
千年的茶文化,如同細水長流,滋養著這片古老的土地。
在景邁山,時間似乎放慢了腳步。山巒起伏間,茶園蒼翠,茶香嫋嫋,那是世代生活於此的各族兒女,用勤勞與智慧編織的綠色夢想。
生活在這裏的各族兒女種茶製茶、守護茶山,敬仰萬物、敬仰自然、天人和諧的智慧,造就了景邁山「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5月24日,「道中華」邊疆行——「曼行國道·219」活動走進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在探訪景邁山時,曾讚歎道:「各族人民共建共享人間仙境,我們真的看到了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生活場景。各民族像花一樣綻放,像孔雀一樣開屏,更是我們心目中的七彩雲南。」
在景邁山,民族團結的故事比比皆是。鄰里之間相處和睦,寨子之間團結互助,村民們共同管理古茶林,共慶民族節日,傳承著那些古老而又鮮活的民族文化技藝,他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護著這片美麗的家園。
一年來,景邁山景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行「支部+同心互助」共建模式,建立村寨各族群眾廣泛參與的「共治」管理機制,組建166個各族群眾「同心互助組」,實現了各民族之間的互幫互助和共同發展,形成了民族團結的強大合力。
作為全球首個茶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邁山不僅承載著千年的茶文化歷史,更是各族群眾和諧共居的完美見證。
茶香引客
多彩文化促交往交流交融
自申遺成功以來,這片古老的茶山彷彿被重新喚醒,煥發出了勃勃生機,遊客們紛至遝來,探尋那份藏匿於古老茶山深處的寧靜與美好。
在景邁山深處,布朗族的女生玉呢經營著一家溫馨的民宿。景邁山申遺成功後,民宿便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遊客。玉呢感慨道:「以前我們的收入以賣茶葉為主,從2023年開始,旅遊的收入翻了3倍,已經超過茶葉。」
位於芒景村芒洪村民小組的臘龍·雲棲小築,是一處坐落於景邁山的特色民宿,遊客躺在房間里便可欣賞到壯美的雲海。「景邁山成功申遺後,節假日幾乎每日客滿。今年國慶節的房間已經全部被預訂一空,甚至有些遊客已經提前預訂了明年12月的房間。」臘龍·雲棲小築主理人刀岩亮笑著說。
在翁基古村里,奶茶店、民宿、餐館、文化旅遊商品店等新興旅遊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村莊添上了幾分繁華與活力。
遊客們置身於景邁山,品味醇香的普洱茶,體驗採茶、製茶的樂趣,感受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古村寨、傳統民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傳統手工藝……不僅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更成為景邁山與遊客之間的橋樑,增進彼此間的情誼,以茶為媒、以旅為媒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據數據統計,自2023年9月以來,景邁山共接待遊客40.2萬人次,同比增長33.52%,實現旅遊收入3.38億元,同比增長184%。
綠色發展
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景邁山古茶林,是景邁山人的千年茶園,也是他們幸福生活的重要來源。
茶林間,茶樹在晨露微光中輕輕搖曳,散發著山林特有的清香,那是大自然對這片土地最真摯的讚歌,更承載著自然的餽贈與各族群眾的勤勞智慧。
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景邁山的各族群眾愈發珍惜這份來自自然的恩賜。他們深知,保護好這片古茶林,就是守護住了自己幸福生活的源泉。於是,村寨里私搭亂建的現象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景邁山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保護。
在景邁山,茶文化不僅是一種生產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寄託。大家以茶會友,以茶傳情,將這份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播至四面八方,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年來,景邁山加強古村落、古民居等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推進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區的建設。深入挖掘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各族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造的舞蹈、音樂、文學等民間藝術煥發新的光彩,《祝福調》《家鄉調》《布朗相聚歌》等歌曲,以及傣族創世史《波拱》、神話故事《散本》,布朗族的神話傳說和壁畫等珍貴文化遺產,都在這裏得到保護與傳承。
如今,傳統與現代在景邁山和諧共舞,現代設施巧妙融入古樸民居,原始風貌得以精心嗬護,保護傳承與綠色發展相輔相成,讓這一千年遺產在時光長河中熠熠生輝,經久而不息、曆久而彌香。
策劃:張正
統籌:段琪宇 韓煥玉
記者:楊景涵 李子楠
海報設計:蔡陳晨
部分資料來自雲南日報、普洱發佈、普洱統一戰線、瀾滄縣融媒體中心
雲新聞-石榴紅編輯:黃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