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人工智能重塑未來戰爭

【俄媒:#人工智能重塑未來戰爭#】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登題為《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戰爭的主要武器》的文章,作者是亞歷山大·季莫欣,內容編譯如下:

2024年成為人工智能系統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軍事領域)迅速推廣的一年。今天,這一領域正在進行的研究和測試,包括在特別軍事行動區進行的測試,表明人工智能將在未來幾年內徹底改變戰爭。

從特別軍事行動中得出的不同尋常的結論之一是,下一場戰爭的主要因素不會是無人機,當然更不會是坦克(儘管它們不會消失,而且還將繼續生產、完善和進化)。未來戰爭的主要因素將是軍隊處理大數據和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分析數據、控制武器的能力。

「梅文計劃」投入實戰

下面以美國軍方如何使用人工智能為例,這與我們也有直接關係——早在2023年4月就有報導稱,美國的戰鬥人工智能將在烏克蘭戰場進行測試。這裏指的是「梅文計劃」,而「梅文計劃」的歷史要久遠得多。

2017年,美國第十八空降軍指揮部開始在阿富汗為試運行第一套輔助偵察的人工智能系統作準備,該系統後來得名「梅文」。當時,第十八空降軍除了指揮傳統的第一零一空降突擊師、第八二空降師外,還下轄第十山地師和第三步兵師,後者曾在2003年擊潰了伊拉克軍隊的整個左翼。這個兵團的一部分長期駐紮在阿富汗,新系統擬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擅長遊擊戰的敵人。

2020年,美國人繼續測試戰鬥人工智能。在第十八空降軍的指揮下,「梅文」系統在「赤龍」演習中進行了測試。除陸軍外,海軍陸戰隊第二遠征隊的偵察兵也參加了演習。

我們現在知道,他們所做的遠不止這些。在第一階段,「梅文」系統從商業衛星獲取了軍方感興趣區域的所有近期照片,並學會了搜索重要軍事目標的算法。如果是真人,光查看這些資料就需要花費數月時間,而且不可避免地會遺漏各種細節。但「梅文」使用系統所提供的算法,只用12小時就完成了任務,而且沒有任何遺漏。

後來,這套系統又學會了處理不僅是圖形數據的其他數據,處理速度也隨之加快。現在,「梅文」在第一項任務上花費的時間不是12小時,而是1分多鍾。不過,哪怕在提速之前,美國人也取得了一項重要成果。如果說在引入「梅文」系統之前,地面部隊約80%的力量投入在搜索目標上,那麼在此之後,這一比例下降到20%。部隊的賸餘資源被用於進攻和擊潰目標。

如今,「梅文」的能力已經達到這樣的程度:哪怕一個炮兵營這樣的小部隊,每小時也能從它那裡接收到1000個目標,比它憑藉自己力量能夠摧毀的目標還要多。

「梅文」系統取得成功後不久,其背後的帕蘭提爾技術公司的身影浮出水面。這是一家以《指環王》中的真知晶石「帕蘭提爾」命名的科技巨頭——法師通過它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正在發生的任何事。2024年,帕蘭提爾公司獲得了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合約,負責在軍隊中推廣基於「梅文項目」成果的人工智能系統。

目前,這套系統已經在陸軍基層部隊進行實戰運用。首要任務是在「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中加入人工智能。這是美國人正在使用的炮兵自動數據處理和目標指示系統,但目前只能在人工控制下運行,所以還不夠有效。

快速破解戰場信息

人工智能融入美軍的進程正在路上,烏克蘭戰場的態勢也令其作了大量調整。

美國人在加強對基輔政權的援助方面也繞不開人工智能系統,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破譯俄軍的公開無線電通信。

據稱,擁有「梅文」等數據分析系統的美軍能對特別軍事行動區所有未加密的無線電通話進行錄音,並將其自動翻譯成烏克蘭語和英語。然後根據情報的重要性進行分類,生成相應報告。這樣的工作是人類無法完成的。

在取得成功之後,美國人突然封鎖了所有關於情報部門如何幫助烏軍的信息。但2024年有消息稱,帕蘭提爾公司向烏克蘭司令部提供了諮詢。關於諮詢內容的說法不多,首先是選擇打擊目標。如此看來,美國戰鬥人工智能系統實際上正在與我們的戰鬥中接受測試。

同時,敵人的防禦能力也在飛速成長,這與美國開發的用於戰鬥裝備自衛的反無人機自動機槍塔有關。一旦烏軍擁有了它們,在複雜電磁環境和火力下攻擊就會變成非人力所能及之事。

特別軍事行動的經驗表明,偵察部隊要查看無人機的所有航拍影片,包括當它們按照已經查看過的路線飛行時。地形的些許變化可能意味著很多東西。比如,昨天還沒有履帶痕跡的地方今天出現了。

這時需要立即進一步探查。錯過這些偵察跡象意味著可能錯過敵人的攻擊,或者讓己方部隊在前進時陷入埋伏。

首先,人工智能使這個過程完全自動化,排除了人類因疲勞、壓力或疏忽而可能造成的錯誤和遺漏。其次,由於人工智能分析數據的方式和速度與人類不同,這個過程可以加快許多倍。第三,人工智能可以應用數學算法來評估敵人在特定地點出現的可能性。第四,如果讓人工智能負責向管理空中偵察的部門提出偵察飛行申請,那麼這些申請就能立即生成,並附帶說明,以便做決策的指揮官瞭解為什麼要這樣做。

當然,這需要軍隊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計算機化。美國人就把賭注押在了上述能力上。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將戰鬥人工智能用於其他目的,但這是他們的出發點。我們的情況則有所不同。

無人機將自主行動

俄羅斯在創建戰鬥人工智能系統方面潛力巨大,並且有自己的特色。使用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系統已經交付軍隊。

自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各種類型的無人機,尤其是小型旋翼式無人偵察機發揮了巨大作用。俄烏雙方對它們的大量使用導致所謂的網絡戰在烏克蘭發展到過去不可思議的規模。無人機被劫持、迫降,其無線電信號的標識符被用來追蹤操作員。烏軍情報總部可能有數百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追蹤我們的無人機操作員。目前,他們的工作還沒有人工智能輔助。

反過來,我方需要能夠自主行動的戰鬥無人機。對於攜帶彈藥、可重覆使用的無人攻擊機和偵察機來說,這意味著能夠自主進入作戰區域和更多類似功能。對於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攻擊機來說,這意味著能夠自主發現、識別和攻擊目標,然後向操作員發送簡短的影片報告。

早在2023年,這些技術能力就在特別軍事行動區出現並進行了測試。事實證明,半自動無人機是可行和有效的,製造能自己發現和瞄準目標的「突擊手」也是可能的。

此外,出現了應對烏克蘭電子戰系統的廉價解決方案——所謂的「引導者」。這是一種用圖像捕捉目標的模塊,適用於任何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在飛行末段,當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的無線電信號因電子干擾而無法送達時,「引導者」就會給攝像頭「綁定」目標圖像,自動把無人機帶向目標。

俄羅斯擁有創建人工智能打擊系統的潛力,它主要集中在「民間軍工綜合體」。早在2024年8月,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就在「軍隊」論壇開幕禮上說過,我們贏得特別軍事行動的條件之一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先進技術基礎,建立有效的指揮控制系統」。換句話說,俄羅斯軍事領導層也認為,戰鬥人工智能是未來趨勢。

智能戰爭拉開序幕

大量使用人工智能的軍隊與不使用人工智能的軍隊作戰將是怎樣的場面?

偽裝將變得不可能。強大的算力使人工智能算法能夠不斷查看偵察部隊獲取的所有資料,不放過任何細節。比如,草地的任何變化(出現凸起)都會被立即分析出來。如果發現凸起下面有狙擊手,就會立即對其使用某種殺傷武器。

傳統形式的無線電偵察也變得不可能。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換器(ChatGPT)將支持真人聲音的無線電交流,入侵無線電網絡並獲取通話內容只會讓敵方情報部門誤入歧途。反過來,所有截獲的敵方無線電通話將被機器立即翻譯和分類,然後報告給現實中的指揮部。

偵察部隊將獲得過去完全無法想像的能力。比如,人工智能可以聽到每個電單車化步兵頭盔中內置耳機(用於無線電通信)傳來的背景噪音,從而發現敵方的火炮射擊,再通過士兵身上的大量傳感器-馬克風來確定火炮的位置。任何聲源都是這樣,比如從灌木叢中傳來的坦克噪音。

電子戰將失去意義——每個戰鬥單位都是自主的。

集群殺傷工具將會出現,但不一定是無人機,甚至可能是目前裝備的各種導彈。武器將變得更加智能。比如,反坦克導彈在接近目標時會防止目標在最後時刻猛然離開軌道。

在作戰層面,任何軍事計策只能奏效一次,之後永遠不會再奏效。幫助策劃軍事行動的人工智能將學會亡羊補牢,而且一兩百年內都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用機器智能全面武裝的兩支軍隊相互對抗是什麼樣子,我們還不知道,也無法想像。但顯然,這將是所有想保持戰鬥力的軍隊未來發展的方向。(編譯/劉洋)#歐洲AI公司受到DeepSeek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