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出於「青」的生態密碼

「金」出於「青」的生態密碼——探訪屏邊天然蝦青素生產基地

俯瞰博欣生物科技公司生產基地。俯瞰博欣生物科技公司生產基地。

技術人員觀察雨生紅球藻分裂繁育情況。

近600畝的藻類光生物反應器層層疊疊呈階梯式分佈,隨著陽光灑下,反應器中不同生產週期的雨生紅球藻開始積累蝦青素,連片的基地逐漸變得色彩斑斕。在蝦青素生產基地室內藻種培育中心,不同容量的培養容器從小到大逐級擴繁,技術人員正認真觀察雨生紅球藻的分裂增殖情況。在屏邊苗族自治縣新現鎮的農特產品加工及倉儲物流產業園內,全球最大的天然蝦青素生產基地坐落於此。

作為迄今為止發現的自然界最強細胞抗氧化劑,天然蝦青素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化妝品、保健品等行業。雲南博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屏邊縣投資建設的蝦青素生產基地於去年11月建成投產,目前基地雨生紅球藻室內藻種培育、擴種順利,室外長勢良好,預計產量可佔全球市場的25%至30%。

為何選擇屏邊?屏邊博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路榮用「雙向奔赴」來形容。「雨生紅球藻是目前發現的自然界中蝦青素含量最高的生物,其養殖條件苛刻,從育種到培養結束,需要120天到150天的時間。」李路榮介紹,屏邊水質良好、氣候適宜,全年無霜凍、光照充足,這些優勢讓公司可以培育出分裂能力好、抗病能力強的藻種。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成為企業選擇落地屏邊的重要原因。」屏邊縣發改局副局長王淇崧表示,作為屏邊縣目前引進的最大產業項目,天然蝦青素生產基地在落地過程中創造了項目用地成片開發方案報批69天完成、項目建設用地征遷任務60天完成、基本農田轉建設用地報批30天完成的「屏邊速度」,這也堅定了企業在屏邊發展的信心。

新春伊始,天然蝦青素健康產業基地二期精深加工廠房正抓緊建設。蝦青素油、蝦青素微囊粉、終端產品等加工生產線陸續上線後,基地預計可年產雨生紅球藻粉200噸、蝦青素油65噸、蝦青素微囊粉200噸,實現年產值12億元,直接創造300餘個就業崗位。

「我們將搶抓施工黃金期,力促二期項目早日投產運行,實現集養殖、加工、觀光旅遊於一體的全鏈條發展。」李路榮表示,紅河綠色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還與公司進行了股權投資簽約,公司將以此為契機,與屏邊縣共同推動「高科技+現代農業+生物醫藥大健康」融合發展,持續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有效轉化路徑。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黃翹楚 饒勇

編輯:蔡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