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丨減負不是減責任

文/家虎

【形式主義少一些、真抓實幹多一些,矛盾也會少一些,實績也會多一些。】

節後首個工作日,中央層面召開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會議,釋放出將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進行到底的鮮明導向,同時也進一步明確:減負不是減責任,而是要讓基層幹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精力用在幹事創業上。

▲擋箭牌。 漫畫/左駿▲擋箭牌。 漫畫/左駿

減負不是必定減少工作量,而是要減去那些佔用時間、毫無意義的事務。具體來說,就是要整治違規借調、規範過度留痕、減輕「材料重擔」、取消冗餘會議……這些本就不該由基層承擔的事項,佔據了基層幹部大量時間,影響了工作效率。 相反,那些直接服務企業和市民的事,任何一級單位都應該是「能多幹些就多幹些」。

基層減負是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切口,絕非簡單的工作量壓縮,不能將減負誤解為「降低考核標準」,這種認知偏差將導致「會議文件減少、責任傳導衰減」的異化現象。

減負要做好「減法」,更要做好「加法」。既要看到無謂負擔是否減輕,更要看到工作實績是否提升。社會治理是系統工程,涉及千家萬戶,需要各方協同。去年,我市訴訟服務好評率全省第一,系唯一實現萬人起訴率下降的市州。如今,法官有更多時間精力研究案件,案件質量顯著提升,群眾滿意度也隨之提高。

減負不是減擔子,不是躺平擋箭牌,而是要讓幹部從文山會海中抽身,把更多精力投入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中。形式主義少一些、真抓實幹多一些,矛盾也會少一些,實績也會多一些。這「少與多」的辯證法,蘊含著正確的政績觀。

編輯: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