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森林」讓異龍湖煥生機




初春的陽光穿透異龍湖澄澈的碧波,在雲南紅河州石屏縣異龍湖國家濕地公園「水下森林」示範區的水域下,成片的海菜花如繁星鋪展,狐尾藻、眼子菜等水生植物隨水流搖曳生姿,各類魚群穿梭其間。
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到來之際,3月20日,由中交天航局承建的雲南紅河州異龍湖生態治理一期工程順利通過交工驗收。該項目採用「立體多樣化水下森林」修復技術,重構湖泊自淨生態體系,使曾因富營養化導致水質急劇下降的異龍湖重煥生機,成為國內首個通過生態治理實現湖體修復的高原湖泊典型案例。
異龍湖的生態危機可追溯至上世紀。作為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異龍湖曾因工農業汙染而「受傷」。大規模的開河放水、人為水系改道導致湖水水位驟降2.55米,湖面面積縮減近三分之一。後來,伴隨周邊工農業快速發展,湖體富營養化持續加劇,尤其是擬柱胞藻為優勢種的水華爆發讓湖內水質指標急轉直下,水體透明度一度不足0.4米,超過了地表水體劣Ⅴ類標準。
「擬柱胞藻處於納米級,肉眼不可見,傳統物理手段束手無策。」中交天航局生態環保院總工程師黃佳音舉起試管中的水樣解釋,「要解決這個‘頭號敵人’,只能用生態鏈的手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為了扭轉異龍湖水質,2024年年初,中交天航局的工程師們接過了治理重任,專門為異龍湖定製了一套「立體多樣化水下森林」構建方案,即通過多樣化水生植物種植和引入微生物菌群,在湖區內構建四季穩定的水下森林生態修復示範區,湖底種植沉水植物形成森林系統,最終達到抑制藻類生長環境、淨化水質的目的。
「可別小看水下森林的作用!」異龍湖生態治理項目負責人馬永剛揭開「水下森林」的奧秘:湖底苦草與微齒眼子菜鋪開形成一片綠色地毯,用來穩固底泥;中層50-80釐米高的輪葉黑藻構築「水下灌木叢」;上層篦齒眼子菜和穗狀狐尾藻挺立水面,形成天然懸浮物攔截網。「三層水下森林不僅給湖水裝上了防護網,更相當於裝上了‘生物淨化器’。」馬永剛笑著說。
隨著「水下森林」持續發揮效能,兩年間,異龍湖的生態有了肉眼可見的顯著變化:水體透明度從不足0.4米提升至1.5米,COD濃度由52mg/L降至32mg/L,總磷濃度穩定在0.026mg/L,14個監測點位水質全部達Ⅴ類以上,部分核心區甚至達到Ⅳ類標準。更令人振奮的是,湖區內生物多樣性顯著恢復,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海菜花穩定恢復,底棲動物新增15種,白骨頂雞種群突破千隻。
「異龍湖越變越好!」生活在湖畔的大瑞澄村村民吳繼有撐著豬槽船,撥開水面漂浮的海菜花。他告訴記者,前些年湖面被藍藻覆蓋時,連划船都要屏住呼吸。「現在水清了,海菜花回來了,我們彝族的海菜腔又能對著清波唱了」。
「‘立體多樣化水下森林’修復技術破解了高原湖泊‘治理-反彈-再治理’的怪圈,為全國30%透明度不足0.8米的湖泊提供了可複製的生態樣本。」石屏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向傑表示,該項目是第一個通過生態治理實現湖體修復的高原湖泊典型案例,也是雲南省乃至全國首個在中大型湖泊中穩定恢復二級保護植物海菜花的湖泊。
「未來,我們計劃將在湖區內打造更多更廣的水下森林示範區,爭取讓異龍湖早日恢復高原明珠應有的亮麗模樣。」李向傑說。
夕陽西下,粼粼波光中成簇的海菜花隨晚風輕擺,成群的白骨頂雞在湖面悠然遊弋,遠處傳來悠揚的海菜腔彝族調子:「異龍湖水清汪汪,海菜花開白茫茫……」這片重新舒展生態畫卷的水下森林,正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國強,張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