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楚雄:「幸福調解」品牌打造基層治理楚雄樣本
近年來,楚雄市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統籌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方力量資源,創新構建「縱向四級貫通、橫向六聯協同」的大調解工作格局,打造「幸福調解」品牌,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多元聯動 建立「大調解」體系
被拖欠薪金一年後,建築工人林雲拿到了屬於他的報酬。2024年8月,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司法局及楚雄市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下,林雲等180餘名工人從開發商、建設公司等單位的「多角債」中抽離,收到了共計300餘萬元薪金。
為讓林雲等工人儘早領到薪金,當地司法部門聯合多部門開展調解,用時約3個月讓被拖欠一年多的薪金如數到賬。當地司法廳工作人員介紹,這得益於楚雄市「一中心、三調解、十一調委、千組織、萬調員」的「大調解」網絡組織體系。
「楚雄市委牽頭成立領導小組,整合司法、公安、法院、檢院、信訪等職能部門,建立四級調解網絡和‘四調對接’機制。」楚雄市司法局局長張金娜舉例,楚雄市人民調解委員會與楚雄市人民法院訴前委派調解服務中心實現無縫銜接,2024年開展「調解+司法確認」案件423件,涉案金額1.02億元,為群眾減少訴訟成本超百萬元。
在「大調解」網絡組織體系下,楚雄市通過分級負責的「(4+N)×2」首調責任製,確保每件糾紛至少經過1次調解、最多8次逐級化解,真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

「專業+科技」賦能 擦亮「幸福調解」品牌
日前,楚雄市居民魯女士因房產繼承問題與家人產生分歧,在楚雄市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員的幫助下,就房產分配問題與家人達成一致。「調解員一邊普及法律專業知識,一邊梳理親情關係,最終讓我在法律、親情之間找到了平衡。」魯女士說。
楚雄市司法局工作人員畢金林介紹,在實際調解過程中,法律科普和心理疏導同樣重要。楚雄市組建了13355名專兼職調解員隊伍,吸納退休法官、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心理諮詢師等社會力量,併成立34個行業性調解委員會,覆蓋醫療、交通事故、物業、勞動爭議等重點領域,同時建立「矛盾糾紛風險等級評估機制」,對婚姻家庭、徵地拆遷等高風險糾紛實行「四定三包」,確保矛盾不升級。

張金娜表示,楚雄市「幸福調解」品牌的核心優勢是專業賦能、科技支撐和無償服務。她介紹,除了專業隊伍建設,楚雄市還通過「雲智調」系統實現糾紛「線上+線下」調解服務,不僅能做到田間地頭無紙化調解辦公,還大大提高了調解效率,減輕了調解員製作傳統紙質文書的工作負擔。
自2011年3月成立以來,楚雄市人民調解委員會堅持中立、公正、免費調解全市重大疑難複雜矛盾糾紛,並牽頭各部門協同配合,構建「1+N」聯調聯動糾紛化解「幸福調解」品牌(1即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N即各行業、部門人民調解委員會),為群眾提供解紛服務。
近年來,楚雄市人民調解委員會2次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委員會」榮譽稱號。2024年,楚雄市各類調解組織共化解矛盾糾紛15219件,調解成功14254件,調解成功率93.65%,引導依法化解965件,為平安楚雄、法治楚雄建設注入強勁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