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性業務成盈利「壓艙石」 龍湖:不再是傳統開發商
「當前,龍湖五大航道業務協同發展,已經不同於傳統的開發商。」龍湖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陳序平在3月28日召開的業績會上表示:「經營性業務已成為龍湖集團收入、利潤及現金流的重要貢獻源。」
據同一天發佈的龍湖集團2024年度業績公告顯示,2024年,龍湖實現營業收入1274.7億元,其中由運營及服務業務組成的經營性收入267.1億元,同比增長7.4%,對公司總營收貢獻佔比達21%,更成為了主要的利潤貢獻源。
龍湖集團2024年度業績數據一覽

「預計2028年經營性營收佔比過半」
根據財報披露,龍湖集團毛利額為204.1億元,毛利率為16%;股東應佔溢利為104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後的股東應佔核心溢利為69.7億元。其中,運營及服務業務保持增長,運營業務不含稅收入為135.2.億元,較上年增長4.5%,毛利率為75%;服務業務不含稅收入為131.9億元,較上年增長10.4%,毛利率為31.4%。
陳序平預計:「到2028年,經營性收入佔比會過半。」由此,龍湖也將成為國內地產行業首個完成收入結構轉型的公司。
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龍湖集團開發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007.7億元,交付物業總建築面積為761.9萬平方米。
從銷售方面來看,2024年,龍湖集團實現地產開發合約銷售1011.2億元,銷售回款率超100%,年內首開項目平均去化率近80%;一二線城市銷售佔比超90%。
對於當前市場的判斷,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地產開發航道總經理張旭忠在業績會上表示:「今年龍湖可售貨源將超1600億元,我們會進一步細分商辦、車位、現房等不同項目,進行精細化管理,以搶抓市場窗口期,加速去化;在投資方面,持續將穩健性擺在首位,堅守投資紀律,在保障償債安全下擇機拿地,並根據市場情況保持彈性供貨。」
2024年全年,龍湖一共拿了9宗地,由此也可看出,近三年龍湖在開發領域是「主動收縮」戰略。陳序平坦言:「對於市場的調整,我們在2022年就做出了預判,提前作出了調整,三年前龍湖率先提出城市聚焦策略,這三年間,我們的存貨降了一半,相當於提前踩了刹車,這才使得龍湖在債務高峰來臨之時能夠更加從容。」
穩住「錢袋子」
在外界更為關注的負債指標方面,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龍湖集團的綜合借貸總額為1763.2億元,較年初下降約163億元;在手現金494.2億元;淨負債率為51.7%,現金短債倍數為1.63倍,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57.2%,相關指標持續保持在「三道紅線」綠檔。
在政策支持下,龍湖集團2024年全年經營性物業貸款淨增299億元,以更優的成本、更長的賬期實現債務結構優化。截至2024年12月31日,龍湖集團平均合約借貸年期拉長至10.27年,平均融資成本為4.00%,同比下降24個基點。
「三年前,正是龍湖提前預判到了市場變化,提出以正向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去降有息負債,克製投資衝動,同時,抓住了經營性物業貸發行的政策紅利,實現債務轉換,穩住了‘錢袋子’。」陳序平接著表示:「這三年內,龍湖包括天街項目在內的核心資產一個都沒有賣,物業也沒有做低估值去上市,反而龍湖加大佈局去運營和服務業務,到今天才得以實現發展模式的轉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倩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