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模特「長」出六根手指?你買的「高顏值」商品,可能只是AI謊言
來源:讀特新聞
「寬鬆收腰的‘夢中情衣’,到手竟成廉價塑料布!」消費者李女士(化名)的網購「翻車」經歷,在社交平台引發無數網民共鳴。近日,讀特新聞記者發現,部分電商商家借助AI技術生成完美模特圖或過度美化商品細節,導致「圖片與實物嚴重不符」等情況頻繁發生,女裝類目更是淪為AI技術濫用「重災區」。
今年3月底,淘寶啟動AI假圖專項治理,明確禁止商品圖失真,但未出台具體處罰措施,加之平台內置AI製圖工具與治理新規衝突,令商家陷入「用還是不用」的困局。隨著中央網信辦將整治AI濫用列入專項行動,四部門新規即將實施,行業內呼籲完善技術監管,推動AI技術真實傳遞商品信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聲音亦愈發強烈。
網購「夢中情衣」竟是AI「傑作」
回憶起在上次淘寶的購物經歷,李女士記憶猶新:「從展示圖來看,寬鬆版型、收腰設計,完全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夢中情衣!」但這份期待在拆開快遞的瞬間化為泡影:「實物布料廉價,版型奇怪,穿上身完全不是商品頁呈現的效果。」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將這段購物經歷發至社交平台,看到網民們的評論才意識到,原來看到的商品頁模特圖片,可能是AI的「傑作」。「AI生成圖片時,會將衣服的每一處細節進行優化,以至於實物和圖片嚴重不符。」在李女士帖子的評論區,不少網民分享了類似經歷:「連買家秀都是AI生成的」「衣服質感被過度美化,無法想像真人穿上是什麼效果」……
記者搜索電商平台發現,女裝類目已然成為AI假圖的「重災區」。在某款標價近200元的連衣裙商品頁,AI生成的模特擁有完美身材比例,但只要稍加留意,便能發現手指扭曲得極不自然。

記者注意到,有女裝店已在店舖主頁醒目位置張貼公告。公告中提及,近期發現有不少店舖存在盜用本店真人模特圖片的不良行為。針對此現象,店舖鄭重聲明,堅決抵製一切盜圖行為,對於違規者必將依法追究責任。

在社交平台上,也不乏以「如何用AI實現服裝零庫存」為主題的影片筆記。這些影片大致內容是教授如何利用AI技術生成服裝圖片,強調無需打樣製作樣衣,借助AI生成模特圖和產品影片,便可直接上架銷售,然後根據銷售數據採購面料、下單製作衣服。
「像這樣的情況在業內確實存在。」從業五年的淘寶商家劉先生(化名)向讀特新聞記者透露,AI技術已發展多年,但這種先銷售後生產的模式並未帶來實質性的改善。究其根本,AI生成的圖片往往過於理想化,在現實中根本無法完全複刻。「AI只負責生成圖片,消費者看後產生購買慾望,但實際上卻做不出來。」
高端品牌「造景」,低端玩家「造假」
劉先生經營著數家淘寶女裝店與女鞋店,「早在兩年前,我就嘗試過用AI製圖。」他回憶道,「我算是較早一批接觸AI作圖的商家。當時,我推出了一款瑜伽服類目的新品,試著製作AI圖片,成品效果還算不錯,但確實耗費了不少精力,畢竟那時AI技術尚未成熟。不過,最後點擊率確實比傳統模特圖高出不少。」
「然而,基於擴散模型的特性,AI在生成複雜圖像時顯得尤為不穩定。比如,模特的手指可能會出現六根,或是擺出彆扭的姿勢,關節顯得僵硬不自然。」劉先生說,在製作AI圖片時,大量精力都花在了修復這些瑕疵上。
如今,是否仍有商家在使用AI製圖?劉先生表示,有幾類商家十分青睞這項技術。
首先是高端品牌方,他們運用AI並非為了修飾人物面部或衣物細節,而是借助AI製作背景。「比如,模特棚拍後,將模特形象摳出,置於AI生成的背景之中。這種方式頗為真實,接受度也較高,因此品牌方在這方面並不避諱。」
其次,對圖片質量要求較高的商家,也會選擇AI製圖,且光影質感皆屬上乘,衣物質感逼真。劉先生特別提到,在這種情況下,AI製圖的成本也相對較高,有時甚至超過模特拍攝。「在國內一些電商拍攝產業鏈成熟的地方,模特拍攝的成本已相當低廉,一個模特一天能拍攝數百套商品,平攤下來,每套的成本並不高。比如,有些地方拍帽子,一上午就能拍好幾百種款式。」
「還有一種常被詬病的AI假圖。」劉先生補充道,「我曾見過一件衣服的商品圖,看起來水潤清透,宛如水晶一般。但消費者收到貨後發現,只是一片塑料布。這類商家通常不在乎售後評價,也不擔心退貨問題。」
在劉先生看來,AI技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些商家為規避盜圖懲罰,在盜用他人模特圖後,借助AI換臉。雖然淘寶有圖片原創保護機制,商家可申請原創保護。但AI技術卻能繞過這一機制,因為原創保護需通過特定計算方式判斷圖片是否相同,而AI生成的圖片則很難被識別為原創圖。」
新規劍指「AI造假」
不久前,淘寶發佈《治理AI假圖保護消費者和原創商家權益》公告,宣佈全平台啟動AI假圖治理,嚴厲打擊利用AI假圖欺騙消費者、侵害原創品牌商家的違規行為。
根據淘寶官網公示的《淘寶平台關於商品圖片不失真的規則解讀》,嚴禁利用AI等技術合成方式,呈現顯著失真的與實際不符的商品信息效果圖。比如,利用AI等技術導致材質表現失真,過度美化以致無法展示商品真實效果,或產出畸形人體、違反物理規律的圖片等。

連日來,記者在淘寶檢索發現,目前該平台仍能刷到「AI感」十足的假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提到的《解讀》中,並未給出對AI假圖的具體處罰措施,這或許也是一眾商家仍在觀望、未積極整改的原因之一。
此外,劉先生向記者透露,淘寶的千牛賣家工作台中配備了AI製圖功能,商家能夠借此更換背景、衣物乃至人物面部。對此,他感到困惑:一邊大力推廣AI技術,一邊嚴厲打擊AI假圖,這究竟該如何平衡?
據新華網報導,淘寶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平台鼓勵探索AI應用,但要求圖片修飾適度,不能失真、濾鏡過重。AI的發展和使用應該提高消費體驗、促進原創、保護合法商家權益,而不是成為黑灰產違規獲利的工具。
今年以來,AI造假等現像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月,中央網信辦開展2025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將重點整治8類行為,其中包括整治AI技術濫用亂象。3月,四部門聯合發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旨在有效防控AI技術造假、濫用現象,該方案將於9月實施。
「當前,低門檻的AI商拍解決方案尚未達到能夠真實傳遞商品信息的程度。」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這導致消費者知情權受損、商家生態惡性‘內卷’、劣質供給擠壓優質商家生存空間等情況頻繁發生。」他認為,唯有AI技術進一步完善,電商行業方可能實現革命性提升,真正釋放技術普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