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開展整治短影片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

#網信辦整治惡意虛假擺拍#【#網信辦開展整治短影片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為進一步深化短影片惡意營銷問題治理,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中央網信辦自4月15日起,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短影片領域惡意營銷亂象」專項行動。

針對提供短影片服務的網站平台,從深從細全面整治,依法依規處置處罰,持續淨化內容生態。重點聚焦以下4類問題:

1.惡意虛假擺拍問題。打造悲慘人設,假冒新就業群體身份,虛構「苦情」戲,利用公眾善意賣慘營銷。通過自我包裝、作秀等手段,編造「社會名流」「成功人士」等虛假人設和情節,虛誇「爽劇」經歷,收割流量牟取利益。打著「助農」「扶貧」名義,編造悲情劇本引流斂財。打造低俗惡俗人設,擺拍編造打架鬥毆、謾罵吐髒、無底線騷擾等低俗惡俗內容。

2.散佈虛假信息問題。以「剪切拚湊」「斷章取義」「故意模糊時間地點」「冒用身份」等方式惡意製造不實信息。編造、誇大渲染家庭矛盾、職場衝突、暴力案事件,製造社會焦慮、網絡戾氣,挑動群體對立。利用「換臉」「換聲」「P圖」等手段編造不實內容。假借「科普」「解讀」名義,或假冒、「碰瓷」權威機構、專家學者,惡意編造、散佈涉經濟、法律、歷史、醫學等專業領域虛假信息。

3.違背公序良俗問題。以「戶外搭訕」「街頭採訪」等方式尾隨陌生路人進行語言、肢體騷擾,或在互動交流中以「撩妹」「相親」「求吻」等話題為噱頭,誘導受訪者口述隱晦色情內容。在短影片標題、配文中故意關聯低俗、「軟色情」字眼或話題,在短影片內容中突出呈現低俗聲音、暴露著裝、誘惑動作等,刻意製造性暗示、性挑逗氛圍誘導用戶低俗互動。

4.違規引流營銷問題。利用「情感交流」「國學文化」「中醫養生」「快速致富」等噱頭,誘騙老年人等特定群體非理性消費。使用「揭露行業秘密」「曝光行業內幕」「舉報行業騙局」「我被行業封殺」等誇張、煽情的「標題黨」文案博眼球吸粉引流。打著「網絡打假」「維權鬥士」等旗號發佈虛假「打假」「測評」「探店」內容,誤導用戶對相關品牌形象、商品質量、服務水平認知。(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