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是怎麼知道我哪裡痛的?|知識窗

人只要活著就多多少少都會有點頭疼腦熱,頭痛、牙疼、關節痛、「姨媽」痛可能隨時到來 ……

對此,止痛藥是家家戶戶的常備藥之一。為什麼止痛藥這麼神奇一吃還真的就不疼了!那它是怎麼知道我們哪裡痛的呢?

人類疼痛最為常見的兩種,一是炎症性疼痛(也就是發炎了),二是神經病理性疼痛。這種疼痛離不開「前列腺素」的功勞。

前列腺素是致痛物質,可與相應受體結合,易產生疼痛信號且傳遞給大腦,從而使人感到疼痛。比如,女性患者出現痛經的重要原因就是前列腺素會促進子宮強烈收縮,從而引起疼痛。不僅痛經,拔牙、摔跤引起的疼痛及各種炎症疼痛等,都與前列腺素密切相關。

當人體因疼痛用藥後,止痛藥就要開始它的「尋痛」之旅。止痛藥首先進入小腸,穿過小腸壁進入肝臟,它在這裏要躲開能讓藥物變形的酶,才能順利進入血液。

止痛藥接著搭乘血液「順風車」前往全身各處尋找目標。它會使用排除法:挨個上門詢問器官疼不疼。如果吃藥後一段時間內還在疼,可能是藥物還沒到達這個器官或部位。

止痛藥找到了治療目標後,就要去解決疼痛的罪魁禍首。藥物並沒有對前列腺素動手,而是和產生前列腺素的「環氧化酶」結合,阻止更多前列腺素的合成。但已經合成了的前列腺素,只能交給時間來解決了。

止痛藥分兩類,一類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如曲馬多,主要用於中等程度的急性疼痛及術後疼痛;嗎啡、杜冷丁等止痛作用很強,常用於外傷性劇痛、內臟絞痛和癌症疼痛等。另一類是作用於外周系統的,一般指非甾體類抗炎藥。比如常見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萘普生、雙氯芬酸等,主要用於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等。

有些疼痛是身體在報警。若在不明確痛因的情況下隨意使用止痛藥,有可能止住了疼痛,卻掩蓋了原發病,不利於患者和醫生觀察病情和判斷患病部位。對於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腹痛、胃痛、頭痛等,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