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彙局放大招!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大禮包」來了

6月18日,國家外彙管理局(簡稱「國家外彙局」)發佈通知,就深化跨境投融資外彙管理改革有關事宜徵求意見,擬從三個方面深化跨境投融資外彙管理改革,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涵蓋投資、融資、支付等一攬子便利化政策措施,綜合體現了外彙管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引資穩資的政策導向。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彙局局長朱鶴新在同日舉行的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多措並舉支持外貿企業發展,積極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在自貿試驗區實施一攬子外彙創新政策。

「我們將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統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項目高質量開放,強化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朱鶴新表示。

投融資兩端同步深化跨境外彙管理改革

此次,通知從投融資兩端同步深化跨境外彙管理改革,在投資端政策推出四項措施,在融資端政策推出了兩項措施。

在深化跨境投資外彙管理改革方面,通知取消了境外投資者境內直接投資(FDI)前期費用基本信息登記;取消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登記;允許外商直接投資項下外彙利潤境內再投資;便利境內非企業科研機構接收境外資金。

國家外彙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取消FDI前期費用登記,將降低境外投資者「腳底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助力加快投資落地。此次新政從法規層面明確允許外資企業在境內合法產生的外彙形式利潤、境外投資者合法取得的外彙利潤在境內進行再投資,為外資企業和境外投資者辦理相關業務提供了明晰的政策依據。

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國家外彙局不斷拓展企業跨境融資渠道,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深化跨境融資外彙管理改革上,此次通知擴大了跨境融資便利,並簡化了跨境融資便利化業務登記管理流程。

「全國範圍內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可在不超過等值1000萬美元額度內借用外債。其中,有關部門依託‘創新積分製’遴選的符合條件的企業,可在不超過等值2000萬美元額度內借用外債。」通知明確。

上述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政策發佈後將有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增加研發投入、推動技術進步。此外,企業財務審計流程較長,審計的財務成本也較高,新政發佈後能夠有效降低企業財務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縮減資本項目收入使用負面清單,優化資本項目外彙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

此次推出的三項支付便利政策包括,第一是縮減資本項目收入使用負面清單,取消資本項目外彙收入及其結彙所得人民幣資金不得用於購買非自用住宅性質房產的限制。第二是便利境外個人境內購房結彙支付。將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購房結彙支付便利化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允許境外個人在滿足各地購房政策條件下,可以在取得房地產主管部門出具的購房備案證明文件之前,憑購房合約或協議先行在銀行辦理購房相關外彙資金的結彙支付,後續再向銀行補交購房備案證明文件。

近年來,國內房地產行業步入新發展階段,相關外彙管理措施也有必要加以優化,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此次通知發佈後,境外個人在境內購房結彙支付將更加便利。另外,將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實施的港澳居民購房結彙支付便利化政策推廣至全國。

第三是優化資本項目外彙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允許銀行在統籌便利化服務和風險防範前提下,依據客戶合規經營情況和風險等級等自行決定便利化業務事後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率。

上述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稱,結合市場反饋,允許銀行依據客戶合規經營情況和風險等級等自行決定事後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率,並與外彙展業改革有效銜接。這將進一步提高企業便利化業務體驗,助力優化外資來華投資興業環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