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名足球小將,從大山走到了工體

孩子們的目標正變得更具體、更堅定,從“好好踢球”到“考北京的大學”“踢進職業隊”“成為一名警察”等等,他們在講述自己夢想時也更加自信。

全文5477字,閱讀約需14分鍾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王嘉寧 王飛 王子誠 王穎 實習生 吳依晨 王浩霖 楊夢夢 編輯 彭衝 校對 吳興發

在34名足球小將心中,參加足球夏令營的7天里,“北京”和“夢想”都在變得更具體。

7月10日下午,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一群穿著印有“黔西南”字樣隊服的孩子登上了返回貴州的飛機。他們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這支隊伍由北京支教民警組建並執教,分為U13男子、女子兩支代表隊。

孩子們從教練口中聽過很多次“北京”,一週前,他們終於踏上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踢友誼賽,在工人體育場看球賽,在北京特警總隊體驗訓練日常,攀登八達嶺長城,在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他們開拓了眼界,收穫了友誼,還體驗了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在工體踢球,第一次喝豆汁兒……

▲7月10日,升旗儀式結束後,隊員們在天安門前拍照留念。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7月10日,升旗儀式結束後,隊員們在天安門前拍照留念。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就像做夢一樣,這次能來北京很開心!我要努力訓練,爭取以後再來踢球。”女足隊長李夢圓覺得自己“圓夢”了,希望以後能代表國家參加足球比賽,為國爭光。

“這些孩子的眼睛都比以前亮多了,變得更自信了。”北京支教民警王鋼觀察著隊員們這些天的變化,他相信孩子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後,也會有更大的夢想,並為此付出努力,走向更寬廣的未來。

據瞭解,2021年3月、2022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先後選派兩批40名有專業特長的民警,赴貴州省黔西南州興仁市、普安縣,開展為期三年的足球、英語支教工作。其中,兩批24名足球支教民警(留任4名)持續推廣普及校園足球文化,共組建22支校園足球隊,吸納隊員421人,組建足球興趣社團4個,吸納社團學生216人。他們幫助學生掌握足球知識,練好基本功,並多次帶領校園足球隊在全國、貴州省及學校所在縣市舉辦的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初到北京,迎接隊員們的是精彩的友誼賽。

7月5日傍晚,在北京市大興區聚加足球場,京黔兩地少年迎來首場友誼賽。“孩子們,穩紮穩打,去享受你們的比賽。”來自北京市公安局的足球支教民警王鋼告訴隊員們,“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並叮囑他們多喝水。之後的三天里,黔西南州U13男子、女子兩支代表隊,與北京6支青少年隊伍共進行了六場友誼賽。

▲7月5日,貴州省黔西南州U13男子足球隊對陣北京聚加足球俱樂部青訓隊。  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7月5日,貴州省黔西南州U13男子足球隊對陣北京聚加足球俱樂部青訓隊。  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女足隊員們留著清一色的短髮,每次賽前,她們手搭著手,肩並著肩,圍成一個圈,一人用貴州話高喊了隊長名字“李夢圓”,其他人再齊聲喊“加油,加油,加油!”比賽由此開啟。

開賽後,雙方隊員在綠茵場上不斷拚搶。首場比賽剛開始不久,女足隊員楊盈快速帶球射門,為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奪得首分。下半場,隊長李夢圓接到隊友傳球,遠距離射門,踢出一記漂亮的“世界波”,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也有失落的時刻。比分落後時,隊員們會急得冒出貴州話,“黔西南,加油!”首場比賽中,對方球員發了一個角球,作為邊後衛的陳佳容沒能防住,在休息時大哭了起來。隊友們給她擁抱和安慰,她迅速調整了情緒,在一旁為隊友加油呐喊。

京黔兩地青少年不僅享受比賽,還收穫了珍貴的友誼。

比賽首日,隊員們驚喜地發現,北京市大興區U13女子足球隊一名隊員來自貴州省銅仁市。黔西南州的隊員們立即跑上去,拉著“小老鄉”的雙手不停晃動,嘰嘰喳喳地問起她的情況,“你還會講貴州話嗎?我們來說貴州話。”“你什麼時候來的北京?”“什麼時候開始踢足球?”

▲7月7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隊員與前兩天相認的“小老鄉”(左)合照。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7月7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隊員與前兩天相認的“小老鄉”(左)合照。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7月7日,最後一場友誼賽落下帷幕,京黔兩地青少年隊員合影留念,並互贈禮物。

來自黔西南的女足5號隊員陳佳容展示了她收到的禮物,一個草莓擺件、一封手寫的信和一小袋糖果。這些禮物來自大興區U13女子足球代表隊的20號隊員,她和陳佳容組成了“520”組合,並留下手寫贈言,“一開始,你上來就牽著我的手。咱倆還是‘520’組合,一定要記得我。”

陳佳容回憶起她們初見的情形,那是首日比賽剛結束,雙方隊員在拍大合照。她突然發現20號隊員站在旁邊,便拉起她的手說,“我們組個‘520’吧!”隨後,她把隨身攜帶的髮夾贈給對方。沒想到,兩天后還收到了回禮,陳佳容說:“我很喜歡這些禮物,要把它們帶回貴州珍藏。”

▲7月7日,北京市大興區足球隊員送給貴州省黔西南州足球隊員的信件。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7月7日,北京市大興區足球隊員送給貴州省黔西南州足球隊員的信件。  新京報記者 吳采倩 攝

“這就是孩子們在比賽之外更為珍貴的收穫,他們不僅可以走出家門、走出貴州,還可以自信地去結交新朋友。”教練王鋼對孩子們的表現感到欣慰,他希望這次經曆能拓寬他們的視野,見識不同地區同級別隊伍的水平。

━━━━━

闊別一年後的重逢

當隊員們正在球場上揮汗如雨時,一場“驚喜”正在場外醞釀。

▲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赴貴州省黔西南州第一批支教民警帶著禮物看望隊員們。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赴貴州省黔西南州第一批支教民警帶著禮物看望隊員們。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孩子們長大了,個頭變高了!”7月6日傍晚,三位民警正扒著足球場外的圍網“偷看”比賽。他們是北京市公安局民警宋曉川、唐永鑫、張吉楠,是第一批赴貴州黔西南的足球支教民警,也是帶著這些孩子走進足球世界的“引路人”。

去年夏天,第一批支教民警離開貴州時與孩子們約定,等他們考上北京的大學再見。時隔近一年,得知孩子們來北京參加夏令營,唐永鑫覺得興奮又緊張,“我心裡一直掛唸著他們,沒想到這麼快又見面了。”

唐永鑫回憶起2021年剛到黔西南州時,他被分配到興仁市陸官小學,那時看到的孩子很靦腆害羞,說話時都低著頭。如今,他們不僅在球場上任意馳騁,在生活中也變得樂觀開朗。

“感覺他們長成大小夥子了,球也越來越穩。”張吉楠邊“偷看”比賽邊念叨,他也為孩子們的進步感到自豪。2021年3月初,他來到普安縣龍溪石硯小學時,這些十幾歲的男孩還有些“不服”,甚至會想辦法為難教練,讓他們展示一些高難度的足球技巧。慢慢地,民警用技術“征服”了他們,也獲得了孩子們的信任。

比賽結束後,三位教練拎著蛋糕和水果走進球場,很快被眼尖的隊員發現。

他們一下子圍過來,“你們什麼時候來的?”“看到我們比賽了嗎?”“明天還來嗎?”隊員們問個不停。女足隊員楊盈直接衝進唐永鑫懷裡哭了起來,闊別近一年後首次見面,楊盈害羞地承認,“太想念教練。”

▲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赴貴州省黔西南州第一批支教民警宋曉川與隊員們相擁。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赴貴州省黔西南州第一批支教民警宋曉川與隊員們相擁。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宋曉川還給自己教過的6名女足隊員準備了一份特殊禮物——初中英語詞彙書。他根據隊員們的特點,在扉頁上寫下贈言,並解釋了送這份禮物的初衷,“足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學習也很重要。如果她們將來走職業隊的路線,英語也是一項重要技能。”

隊員們圍著宋曉川,讀著他寫下的贈言,開玩笑地說,“這份禮物太沉重了。”私底下,她們又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背單詞,讓宋教練看到自己的進步。

▲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赴貴州省黔西南州第一批支教民警宋曉川給隊員們帶了初中英語詞彙書。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赴貴州省黔西南州第一批支教民警宋曉川給隊員們帶了初中英語詞彙書。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宋曉川給隊員徐佳佳的留言很溫暖:“望你堅守夢想,用努力去實現我們的約定。未來北京見!”兩年前,他帶著讀五年級的徐佳佳練足球,幫助她入選黔西南州足球隊,並順利升入初中。不久前,他得知了徐佳佳考取全班第七名的喜訊,希望她能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到北京當一名警察。

“希望此行能讓孩子們的視野再打開一些,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對他們的訓練也有幫助。”宋曉川說,他從小練體育,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來到北京,希望孩子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7月6日,晚飯後,幾位民警和隊員們一起吃了蛋糕,為7月生日的孩子們慶生。這是足球隊的慣例,教練會給大家過集體生日,女足隊員陳進芳的手機屏保一直是之前慶生的照片。唱完生日歌,他們又唱起民警寫的支教歌曲《像鷹一樣飛》。

男足隊員王秋銀的眼角逐漸濕潤,他想起在貴州陸官小學讀書時,每天放學後,他就唱著這首歌走在回家的路上,夏天的山邊掛著夕陽,冬天的薄霧朦朦朧朧。如今,在北京再唱起這首歌,他覺得自己變得更勇敢了,就像歌中所唱:“奔向未來的路,金色盾牌與我風雨相伴,像鷹一樣飛,所有的夢想來自勇敢……”

━━━━━

從大山到工體

此次來北京,隊員們還圓了現場看比賽的“足球夢”。

▲7月8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與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球員合照。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7月8日,走進北京工人體育場主場球員更衣室,隊員們驚喜地發現,更衣櫃上貼著自己的照片和名字,他們激動地大喊,紛紛合影留念。女足隊長李夢圓說,“今天能來到工體很開心,還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希望以後也能在這裏代表國家參加比賽。”

踏上工體的專業足球場,女足隊員陳進芳覺得很開心,還有點小擔憂,“怕把真草球場踩壞了。”隨後,他們參加了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的足球訓練課,還和北京國安U12梯隊進行混編組隊比賽。

▲7月8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參加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的足球訓練課。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7月8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參加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的足球訓練課。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隊員們第一次走進這麼大的球場,第一次在國家級足球場地踢球。比賽結束後,男足隊員王秋銀覺得還不過癮,想從對方球員身上多學點新技術,“我有一腳射門打進門框範圍內,但球被擋出去了,對方球員的基本功很紮實。”

得知貴州的隊員只練了一兩年足球時,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青訓總教練楊璞很驚奇,他鼓勵道,“希望孩子們能多交流、多接觸,這是瞭解中國足球很好的機會。”

北京國安U12代表隊教練席悅也肯定了貴州球員們的團隊意識,他覺得這些孩子們積極性很高,眼裡有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希望這次訓練課可以教他們新的東西,帶去新的思維方式,讓他們發現足球還可以這麼踢。”

踢球的同時,工體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視頻,講述了北京支教民警與貴州孩子們的故事。

陳進芳是視頻里的主角之一。看到大屏幕上的自己,這個大眼睛女孩害羞地轉過頭。12歲的她是普安縣龍溪實驗小學的學生,也是這次夏令營中年紀最小的隊員。陳進芳的家在大山深處,距離普安縣城有一個多小時車程,進村的道路崎嶇不平。一年多前,她開始接觸足球,有空就在自家房頂上練習顛球,球技越來越好,性格也由內向變開朗。

比賽結束,京黔兩地足球隊員合影留念,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隊員大聲喊道: “北京,我們來了!”當晚,他們還和四萬多名觀眾一起,觀看了北京國安隊對陣深圳隊的中超聯賽。

▲7月8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觀看足球比賽。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7月8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觀看足球比賽。  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在球員通道,他們和北京國安球員相遇,並一一擊掌,給專業球員們呐喊加油。陳進芳開玩笑說“不想洗手了”,還激動地比畫著雙手,說“球員的手掌比自己的長半截”。

這是小隊員們第一次觀看足球職業比賽。專業的球員、激烈的比賽、熱情的觀眾,感染著小隊員們,他們時常忍不住站起來鼓掌。女足隊員楊盈邊看比賽、邊學習專業的站位和技術,“這場比賽太精彩了,我也好想下去踢球。”

觀眾離場後,女足隊員陳佳容仍沉浸在精彩的賽事中,她說:“我看到了跟我一樣位置的球員是怎麼踢的,他們踢得很好!我也要繼續加油,以後也想來北京踢球。”

━━━━━

種下一顆種子

除了足球,孩子們還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夏令營的最後兩天,他們來到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觀看了特警日常訓練科目的演練;爬上了八達嶺長城,實現了“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心願;觀看了天安門升旗,感受到了愛國氛圍。

▲7月9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隊員們在長城上高高躍起。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7月9日,貴州省黔西南州青少年足球隊隊員們在長城上高高躍起。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他們對教練的瞭解也更多了。第二批支教民警佟吉享是一名特警隊員,孩子們以前就對他的工作很感興趣,但他只能通過口述或照片介紹。“現在孩子們有機會來到我工作的地方,總算是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佟吉享說。

7月10日清晨,隊員們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這裏是支教民警葉衛平曾經工作的地方,他向孩子們介紹了三軍儀仗隊的出場方位、儀式流程以及觀看升旗儀式的注意事項。葉衛平說,自己以前常服務觀看儀式的群眾,這次帶著隊員們來看升旗更有意義,“滿足了孩子們的心願,也讓他們見到了我工作的地方。”

觀看完升旗儀式後,隊員們沿途依次參觀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等,認真傾聽了導遊的講解。

即將離開北京之際,隊員們回憶起在北京的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飛機,陳佳容緊張地抓著安全帶;第一次喝豆汁兒,王秋銀評價“味道太大了,冷的更好喝”;第一次觀看特警的訓練,徐佳佳的“警察夢”更堅定了。

陳進芳覺得,這次來北京,自己學會了“自信”和“禮貌”。和別人交流時,她不再害羞內向,而是自然地打招呼,自信地介紹自己。這個年紀最小的隊員,會主動給工作人員拿礦泉水,天熱時,她愛把冰塊握在手裡,等手涼了再跟人握手。

夏令營的最後一天,王秋銀有點想家,他拍了很多視頻和照片,迫不及待地想跟家人分享。但此行結束後,北京並不會成為過去式,而是未來,“我要加倍努力學習,考北京的大學。”

▲7月10日,升旗儀式結束後,隊員們在天安門廣場上拍照留念。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7月10日,升旗儀式結束後,隊員們在天安門廣場上拍照留念。  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支教民警王鋼也發現,孩子們的目標正變得更具體、更堅定,從“好好踢球”到“考北京的大學”“踢進職業隊”“成為一名警察”等等,他們在講述自己夢想時也更加自信。這次帶隊員們來北京,彷彿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

王鋼希望這些孩子未來能學好本領,回報家鄉,為祖國做出貢獻,“這次北京之行,將像一束光照耀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