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昊:圍甲絕不能停 申真諝威脅不及當年李昌鎬

(轉自「新京報體育」)

常昊希望中國圍棋協會能成為服務型協會。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延冰 攝

7月22日,常昊九段當選為新一屆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挑起了帶領中國圍棋發展的重擔。從職業棋手到協會主席,角色的變化讓常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日前接受新京報專訪時,常昊表示要做好服務型協會,服務好棋手、棋迷、贊助商、媒體等,重振職業棋手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擴大賽事影響力,持續推動圍棋項目發展。

運動員時期,常昊幾乎憑一己之力與南韓棋手抗衡,他與李昌鎬的對決更是圍棋史上的經典。談及中韓圍棋之爭,常昊稱中國圍棋厚度上要佔優,但南韓圍棋每個時期都會出現一名領軍人物,從曾經的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樸廷桓,到如今的申真諝各引領一個時代。不過,他也坦言,申真諝當下帶來的壓力不及李昌鎬,中國棋手要有戰勝對手的堅定信心。

壓力

直面亞運會和圍甲兩大挑戰

7月22日,中國圍棋協會第十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46歲的常昊當選新一屆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會上,常昊用「重大局、走大場、正棋型、築厚勢」4個圍棋術語來概括新一屆協會的工作思路。常昊說,今年是他學習圍棋的第40個年頭,圍棋給予了他一切,現在該用全部力量去回報圍棋了。

儘管此前當了5年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但常昊坦言在管理領域還是個新人,角色的轉變需要他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和思考問題,「作為協會負責人,要帶領大家共同發展,這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過去這幾年,中國圍棋面臨著諸多困難。對常昊來說當務之急是做好杭州亞運會備戰,以及盡快重啟圍甲聯賽。

「圍棋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來之不易,對大家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常昊表示,杭州亞運會是協會當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接下來,中國圍棋隊將前往杭州集訓,提前適應場地、飲食、興奮劑檢測等各個環節。2010年廣州亞運會,常昊曾作為棋手參加。但那一屆亞運會中,南韓隊包攬三個項目金牌,中國隊只收穫了3枚銀牌。

與杭州亞運會相比,重啟圍甲聯賽顯得更為迫切一些。上季結束後,冠名商華為手機不再續約,每年4月開始的圍甲聯賽也遲遲沒有消息。協會換屆後,重啟圍甲聯賽被提上日程。8月18日,新賽季圍甲聯賽將在浙江長興開始首輪爭奪。

「圍甲聯賽絕對不能停辦,這是我們最優先考慮的。圍甲如果停一年,意味著圍乙也要停,否則就連不上了。」常昊說,圍甲聯賽是關乎到中國圍棋命脈的賽事,直接影響到16支圍甲球會、100多名職業棋手以及各地圍棋部門的發展。

圍甲聯賽非但不能停辦,而且還要盡快重啟。常昊說從賽事日程安排看,9月份有杭州亞運會,10月份有智力運動會,如果8月不開的話,圍甲聯賽只能拖到10月底甚至更晚的時間,這會讓協會工作開展更為被動。此外,圍甲聯賽如果遲遲無法重啟,會動搖棋手們的信心,球會贊助商也會出現波動。更重要的是,圍甲聯賽早日重啟,棋手們狀態也能得到保證。「訓練很重要,但訓練棋肯定不如高水平比賽。」常昊說。

協會換屆後不久,便定下了圍甲聯賽重啟時間表。常昊說這時候要給大家一個定心丸,圍甲聯賽肯定是會繼續的。至於贊助商方面,常昊透露協會已在積極溝通,爭取盡快解決。

常昊面臨著杭州亞運會備戰以及重啟圍甲聯賽兩大挑戰。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延冰 攝

定位

服務各方提升賽事影響力

常昊將新一屆中國圍棋協會定義為「服務型協會」,要服務好棋手、棋迷、贊助商、媒體等各方面權益,儘可能提高職業棋手的社會影響力、收入和比賽機會,擴大賽事影響力的同時,也讓贊助商得到實實在在的市場回報。

上世紀80年代,聶衛平在中日圍棋擂台賽大放異彩,圍棋極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當下,圍棋的社會影響力較聶衛平時代有所不同,常昊希望優秀棋手能通過賽事更多地被社會關注,並由此更好地推動圍棋發展。

而棋手要實現自身價值,比賽是最好的方式。但疫情期間,眾多比賽推遲或取消,中國棋手對局量急劇下降。常昊拿中韓女子圍棋第一人做對比,於之瑩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只下了幾盤棋,崔精同期則下了幾十盤,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提升對局量,保證棋手競技狀態,也是新一屆協會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昨天在浙江嵊州結束的王中王爭霸賽,便由此前的淘汰賽改為循環賽,每位棋手都下滿7盤,此前即便攻入決賽也不過3盤棋而已。6勝1負奪冠的李維清賽後也談到了賽事上的這一變化,「感謝主辦方,這種循環賽制的比賽,讓棋手有了很高強度的對局,也能夠提升棋手的競技狀態。」

常昊也坦言,頂尖棋手之間的對決對棋力提升有很大幫助,「不僅僅體現在棋藝上,也反映在賽前解讀、備戰、心態等方面。」常昊說曹薰鉉、李昌鎬師徒巔峰時之所以對其他南韓棋手優勢越拉越大,很大原因是兩人當時下過幾十次番棋,對局量超過300盤。

服務好棋手的同時,協會也要服務好贊助商。常昊稱圍棋是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總體形象好,也頗受贊助商青睞,但目前大部分贊助商都是靠情懷支持。「我們肯定希望大家一直有這樣的情懷。但除了情懷,我們應該考慮如何在市場上回報贊助商。」常昊很清楚,從圍棋項目長遠發展來看,贊助不能只靠情懷。協會下一步要提升賽事影響力,讓贊助商得到實實在在的回報,這樣才會有更多企業投身圍棋,最終形成雙贏的局面。

提高賽事影響力,傳播是重要一環。常昊深知圍棋項目在傳播上的劣勢,無法有足球、籃球那樣的觀賽氛圍。但圍棋也有獨特的優勢,協會也正在嘗試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寬傳播渠道,未來有望通過虛擬現實的形式實現全景觀賽,提升觀賽體驗的同時吸引更多棋迷。

此外,常昊還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嘗試將一些賽事安排在傍晚或晚上進行。這樣的比賽時段並不鮮見,南韓圍棋聯賽很多都安排在晚間進行。如今,圍棋賽事多在中午前後開賽,持續到下午四五點結束,在工作日時段很難吸引到更多受眾。常昊將就賽制方面進行調研、改革,努力嘗試各種可能,更好地吸引大家關注圍棋。

夢百合杯常昊(右二)在場邊觀戰。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攝

變革

要給年輕棋手更多機會

8月2日夢百合杯開幕禮上,常昊表示未來要給年輕棋手更多機會。疫情三年,眾多大規模賽事被取消,世界大賽外圍賽也無法正常進行,直接影響到了年輕棋手的參賽機會,一些剛定段、低段位的棋手比賽機會寥寥。

常昊說過去這三年,對國內年輕棋手負面影響很大。一方面,針對低段位棋手的賽事數量偏少,另一方面升段棋手每年又源源不斷補充進來,矛盾越發突出。上月結束的全國圍棋定段賽便有36人定段,近幾年已新增百餘位職業初段。

對無數衝段少年來說,成功定段充滿著自豪感,職業棋手身份給他們帶來了無上的榮譽感。但不少棋手發現,定段後能參加的比賽並不多,一些人不得已又繼續參加業餘賽事。

「(棋手)定段兩年了都沒比賽下,有的甚至去下一些業餘比賽。出現這樣的倒掛現象,我們要反思了,是不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政策上是不是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常昊說協會下一步要給這些棋手創造機會,至少要讓他們有比賽可參加,「競技體育本身比較殘酷,三年五年沒能打出來,那可能是你的實力問題。但如果沒有比賽機會,甚至要退段去參加業餘比賽,那就是我們政策上的問題了。」常昊透露,未來可能打通職業和業餘賽事的壁壘,放寬參賽限制,讓棋手有更多的參賽機會。

說到參賽資格,常昊打趣前不久曾查過等級分排名,儘管已是不活躍棋手,但等級分仍能排到第60位左右。即便這樣,常昊也沒多少比賽能夠參加,因為很多賽事入圍資格都要求等級分前32名,「我都沒比賽下,那些新初段就更沒多少機會了。」據中國圍棋協會7月份最新等級分排名顯示,目前活躍棋手有390人,不活躍棋手也有幾百位,這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常昊有個設想,將現有的職業賽事分成幾個等級,滿足不同等級分棋手的需求。同時,保持現有新秀賽、新銳賽的基礎上,擴大世界大賽外圍賽範圍,給更多年青人機會。「大家憑實力下棋,誰都有機會。」如果沒有合適的比賽機會,常昊說很多新初段或低段位棋手慢慢就被埋沒了。

正在鄂爾多斯進行的中國女子圍棋名人戰,此前參賽資格劃定為等級分前32名,今年則首次增加了外圍賽。「(協會)換完屆後,我跟劉菁(中國圍棋協會副秘書長)他們商量,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增設了外圍賽,留出本賽相應名額,給更多年輕棋手機會。」本屆女子名人戰,共有52人通過外圍賽爭奪16個本賽席位。其中,2011年12月出生的葉子璿首輪與2012年8月出生的趙千越碰面,這也是世界圍棋界第一場「10後」職業棋手對局。如果不是惠及年輕棋手的新政,這樣的青春對決可能還要等上很長時間。

常昊希望給年輕棋手更多比賽機會。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攝

對手

申真諝威脅不及當年李昌鎬

近二十年來,世界圍棋格局始終是中韓爭霸的局面。常昊回憶,中國圍棋最早處於劣勢,形勢非常艱難,「那會兒上面有老當益壯的曹薰鉉老師。當然最厲害還是李昌鎬,他是當時公認的最強者,一度覺得他就像一座很難翻越的高山。」

棋手生涯,常昊曾一度連拿6個世界大賽亞軍,其中決賽不敵曹薰鉉、李昌鎬師徒的便多達5次。直到2005年第5屆應氏杯決賽,常昊3比1戰勝崔哲瀚才拿下首個世界大賽冠軍。2007年第11屆三星杯、2009年第7屆春蘭杯,常昊在決賽中兩次零封李昌鎬,才終於將「鄧肯」拉下神壇。

2013年,中國圍棋包攬了當年全部6個世界大賽冠軍,終於翻了身。談及中韓圍棋實力上的對比,常昊認為中國圍棋厚度上要優於南韓,「中國的一冠群棋手很多,拿過世界冠軍的有十幾個,這說明大家水平很接近。」

不過常昊也表示,南韓圍棋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精英棋手的出現。從最早的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到後來的樸廷桓,再到如今的申真諝無不是如此,「在這個層面,他們的表現是優於我們的。」

常昊直言,中國圍棋2013年之後逐漸佔優時,也正是南韓圍棋缺少領軍棋手的一個空白期。那段時間,由於經濟等原因,南韓圍棋整體下滑厲害,比賽非常少,贊助商也大幅減少。

2018年,南韓政府通過了《南韓圍棋振興法》,之後推出了很多規模不大、獎金不高,但能給棋手鍛鍊機會的賽事。同時,南韓圍棋聯賽得到進一步完善,整體實力逐步回升,陸續湧現出一些有潛質的年輕棋手,申真諝逐漸成長為新一代領軍人物。

如今,中國棋手面臨著跟常昊當年一樣的問題,便是如何戰勝南韓的領軍棋手。「從短期看,申真諝包括女子方面的崔精,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壓力,我也希望我們的年輕棋手能夠頂住壓力。」不久前結束的爛柯杯和夢百合杯中,辜梓豪、李軒豪相繼戰勝過申真諝,也給了中國圍棋很大信心。

「小申雖然很強,但我感覺他並沒有像當年李昌鎬帶給我們的那種壓力。」常昊說,處於巔峰期的李昌鎬給所有棋手都帶來了很大壓力,要想贏他一盤非常難。相比之下,他認為申真諝並未強到不可戰勝的地步,「我一直跟大家說要有信心,只要我們刻苦訓練,就有機會戰勝他。」

新京報首席記者 孫海光

編輯 張雲鋒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