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接力,從比賽項目變成慶典

圖片說明: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運動員恩里克塔·巴西在最後一站傳遞火炬並點燃奧運聖火。圖片說明: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運動員恩里克塔·巴西在最後一站傳遞火炬並點燃奧運聖火。
圖片說明: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唐·克雷格傳遞奧運聖火。圖片說明: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唐·克雷格傳遞奧運聖火。

張可心

近日,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啟動,火炬將在浙江省11個城市傳遞,聚焦展現不同地方的文化風貌。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指揮中心副指揮長杜作鋒表示,本屆杭州亞運會有望創造亞運火炬傳遞曆史上的三個“之最”——規模最大、項目最多、覆蓋面最廣。

火炬傳遞一直是世界級運動會開幕的焦點,發揚運動精神,展現各國風采。出於對火種的紀念,這項活動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火炬傳遞還是一項盛大賽事。

用接力賽紀念普羅米修斯

在古希臘,火是神聖的,代表著光明和希望。在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違背宙斯的命令,將火種偷偷帶到人間,人類獲得了火才得以繁衍發展。為了紀念普羅米修斯盜火送給人類,古希臘人會舉辦宗教節日,並在節日中讓跑步者手持火炬奔跑。

比賽時,保持火炬不滅是最重要的,然後再比誰跑得快。有古希臘作品描繪當時火炬接力賽的場景——選手一隻手拿著火炬,另一隻手持盾牌,急速奔跑。有曆史學家認為,選手拿盾牌是為了擋風,防止火炬在跑動過程中被吹滅。據記載,當時的火炬接力賽中選手一般都是赤身裸體奔跑,但頭上一般會戴一個花環或類似王冠的頭飾。

古希臘時期的火炬接力賽並不設獎金或獎牌,獲勝者的獎賞就是用火炬點燃祭壇的火焰。對於選手們來說,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值得所有人為之竭力奮鬥。古希臘火炬接力的形式不拘泥於人類的雙腿,柏拉圖和蘇格拉底時代還出現了賽馬火炬接力,柏拉圖稱之為“馬背上的火炬接力”。古人應該想不到,後世的火炬接力活動會更加精彩,火種上天入海,甚至去往太空。

“火炬旅行”上天入海

1896年,雅典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開啟現代奧運會的火炬傳遞。火炬接力變成一種迎接聖火的歡慶儀式,是每屆奧運會預熱的慶典。

隨著奧運會的舉辦變得更加現代化、國際化,火炬接力的距離也逐漸變長。前幾屆現代奧運會多在歐洲國家舉辦,1948年的英國倫敦奧運會上,火炬接力的距離為3160公里;1952年的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上,火炬接力的距離為4725公里。到了1956年的澳州墨爾本奧運會,火炬接力距離繼續變長,達到4900公里。在1968年的墨西哥墨西哥城奧運會上,火炬接力距離達到1.3萬公里。

當然,在接力路途增加的同時,“火炬旅行”的載體也更加多樣化,東道主借助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完成洲際接力。1948年的英國倫敦奧運會上,火炬離開陸地在海上傳遞。1952年的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上,火炬接力途中使用了自行車和獨木舟。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火炬乘坐飛機在空中旅行……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對火炬傳遞再度創新,從雅典到渥太華,火焰化身電子脈衝,借助人造衛星在太空中傳遞,此舉為火炬接力曆史增添更多現代科技的色彩。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是現代奧運的百年慶典,在這一年的火炬接力中,火炬乘坐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在2000年的雪梨奧運會火炬接力中,奧運火炬周遊太平洋島國。在澳州大堡礁水域,火炬甚至潛入海中,借助現代科技進行了一段水下接力……

火炬接力傳遞風情

在這項傳遞“火之精神”的活動中,主辦國在展示科技實力與創造力的同時,也在努力展示自己的曆史文化、傳統風情,火炬接力變身傳承人類文明的美好載體。1948年倫敦奧運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屆奧運會。當年參與接力的第一棒火炬手是希臘迪米特雷利斯下士,他脫下軍裝、放下武器,換上運動服,接過火炬開始奔跑。這一舉動是對古希臘奧運會休戰的致敬,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珍視。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借火炬接力儀式向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致敬,火炬從希臘傳遞到哥倫布的出生地——意大利熱那亞,之後又去往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橫穿大西洋抵達北美洲巴哈馬群島和墨西哥,東道主借助火炬傳遞的線路紀念推動人類文明前進的地理大發現。

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很多韓國火炬手選擇身著傳統韓服完成接力儀式,將傳統文化與火炬接力結合起來。

在2000年澳州雪梨奧運會的火炬傳遞活動中,奧運火炬的設計融入水、火、土3種元素,在接力過程中,燃燒的火炬一半走海路,一半走陸路,暗含水、火、土元素並存之意,展現澳洲的風土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