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會開幕:潮起亞細亞,團結向未來|新京報社論

▲2023年9月23日晚,中國香港代表團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圖/新華社▲2023年9月23日晚,中國香港代表團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圖/新華社

隨著亞運會曆史上首個“數字火炬手”點燃主火炬塔,杭州第19屆亞運會正式開幕,亞運時間再度開啟!

此刻,世界的目光聚焦於金秋江南、錢塘江畔,期待著亞洲健兒在競技場上寫下新的傳奇。

40個大項、61個分項、481個小項,超過1.2萬名運動員報名,亞洲45個國家和地區奧委會全部報名參賽,除了主辦城市杭州,還有5個協辦城市,報名人數、項目數量、賽事組織複雜程度均為曆屆之最。

這些數字,都在說明著本屆亞運會的“不平凡”。

開幕式上,錢塘“潮水”從地面奔湧直上,一線潮、交叉潮、魚鱗潮,變幻的大潮之舞,生動詮釋了“潮起亞細亞”的主題,更展示了新時代中國與亞洲、世界交融激盪、奔湧向前之態;大屏幕上,一個個小火苗、小發光點彙聚成數字粒子人,超1億名數字火炬手與現場火炬手一起,共同點燃主火炬,讓每個人都仿若置身火炬點燃的激動時刻,鮮明地傳遞出全民參與的理念……

盛大的開幕式,呈現的正是這樣一種理念:亞洲乃至世界,都應當在更大的範圍里攜起手來,向著更遠的未來,攜手同行。正如杭州亞運會的口號——“心心相融,@未來”,亞運會應當是一次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互聯網符號“@”更凸顯了一種面向未來、全球互聯的意蘊。

這是杭州亞運會的創意,也是當今這個全球化、科技化的世界所熱切盼望的訊息。

回溯曆史,亞運會與中國有過三次相遇:1990年的北京,2010年的廣州及2023年的杭州。每一次相遇,都標誌著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曆史時刻。北京亞運,是中國舉辦的首場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廣州亞運,是我國第一次在非首都城市承辦亞運;杭州亞運,則是中國開啟中國式現代化新徵程後,向世界講述“中國之治”的一次重要契機。

▲2023年9月23日晚,阿聯酋代表團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圖/新華社▲2023年9月23日晚,阿聯酋代表團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入場。圖/新華社

亞運會不只是體育盛會,更是一場亞洲國家和地區文明互鑒的深層次交流。亞運會的細節,處處流露著中國韻味:吉祥物“江南憶”的名字來自白居易的詩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設計則取材自三個世界文化遺產;會徽“潮湧”來自於錢江潮“弄潮兒”的典故,象徵勇立潮頭的奮進精神;獎牌“湖山”則呼應著西湖山水……

這一切,都在向世界表達中國文化的風雅深邃與悠遠綿長,展現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與此同時,亞洲各地文化也在杭州亞運會舞台上得到了豐富的呈現。比如,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這5個區域,都有代表本區域的項目,包括武道(柔術、克柔術、空手道)、卡巴迪、武術、龍舟、藤球等都被納入賽程。

同時亞運會期間,還會舉辦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來自亞洲各地的特色風物、文化意象,都會逐一呈現於人們面前。

今天的中國,已經有了相當多的國際賽事舉辦經驗;而國人對體育競技的理解,也越發深入與內化,不只在乎爭金奪銀、勝敗名次,更重視彼此欣賞、相互尊重的體育精神。

正如《杭州第19屆亞運會文明觀賽禮儀》所倡導的,尊重各參賽國家、地區,在升旗、奏歌環節,請肅立並行注目禮,不要在場內隨意走動。而無論勝負,都要對各國參賽運動員的精彩表現給予應有的尊重。

這些都呈現著杭州亞運會更深遠的寄託——體育這個舞台,主旋律永遠是和平與友誼、團結與協作,是人類朝著共同的目標同向而行。

這就是本屆杭州亞運會的豐厚內涵,她集體育競技與文化交流、中國特色與亞洲風采、科技魅力與人文底蘊於一身,註定將在亞運會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將為體育世界貢獻來自中國的巧思與智慧。

四年一度的亞運會精彩啟幕,帶著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祝福與期待,再次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們有理由相信,本屆亞運會將會為世界獻上一場屬於亞洲的體育盛事,帶來一曲亞洲人民團結與友誼的大合唱;也相信杭州亞運會的理念與精神,能夠為當今的國際社會帶去靈感與啟示,引導著人們奔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編輯 / 劉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