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了!他們的老師是亞運裁判,來自廣州這些高校……

在萬眾矚目的杭州亞運會賽事中,既有運動健兒為國征戰、綻放光彩的拚搏身影,還有一群人為杭州亞運會的精彩而努力著,其中就有不少廣東高校師生的身影,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

廣州中醫藥大學 黃文儀 :

換個身份與亞運再續前緣

黃文儀,前中國賽艇運動員,曾效力於中國國家女子賽艇隊,獲得多項世界賽事冠軍。

黃文儀退役後選擇到廣中醫體育健康學院成為一名體育老師,並擔任學院團委書記。

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上,黃文儀與隊友潘飛鴻奪得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金牌,2014年仁川亞運會又為中國隊斬獲一枚寶貴的賽艇女子四人雙槳金牌,連續兩屆獲得亞運冠軍,讓她與亞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次黃文儀受到組委會邀請,擔任杭州亞運會裁判員。“在做運動員的時候,我參加了兩次亞運會,與亞運會很有緣分,所以當我得知將出任杭州亞運會賽艇項目裁判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和期待。我將會以金牌的標準要求自己,保證圓滿完成此項任務,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黃文儀表示,能夠參與其中,與國際級運動員和裁判員一起工作,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她將秉持敬業精神,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比賽的公正和順利進行做出貢獻。

華南理工大學 虞將苗:

為亞運保障道路護航

虞將苗,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導,“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第十七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獲得者。

在杭州亞運會籌備期間,他帶領的團隊先後承擔了西湖北山街-南山路、慶春隧道、繞城高速、新業路、浙大路、楊公堤、複興大橋等一系列亞運保障道路的品質提升改造。

一次次從夜色漸深到晨曦漸露,虞將苗已很難細數,為了確保工程推進,伴著機器轟鳴、高溫“烤”驗,自己在杭州的工地上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然而,在亞運會延期舉辦的一年中,團隊鋪設的高韌超薄磨耗層,經曆了杭州難見的冬日嚴寒與夏日高溫,卻幾乎完好如新。過硬的路面質量,讓虞將苗贏得了家鄉父老的讚許。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劉珊:

廣州亞運會當誌願者 與田徑結緣

劉珊,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教師,國家級田徑裁判,具有豐富的大賽執裁經驗,曾執裁於南京青奧會、北京田徑世錦賽和第31屆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多次在國內的國際賽事中擔任終點攝像主裁判的工作。

劉珊剛剛結束成都大運會的裁判工作返回學校,開學不久,9月21日下午,劉珊又從廣應科出發,馬不停蹄地飛赴杭州,應邀參加杭州亞運會田徑賽事的終點攝像助理裁判。她說,她在本次在亞運會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確保終點攝像設備的性能符合要求,確保比賽結果的準確性。

劉珊介紹,自己讀大學期間,就曾參加過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當時作為一名學生誌願者,被安排到田徑項目,負責相關新聞服務以及賽後採訪運動員。劉珊表示,在廣州亞運會的誌願服務途中,她認識了許多良師益友,帶領她逐漸接觸田徑,同時這也是劉珊老師投身於田徑項目的一個契機。

對於出征杭州亞運會,劉珊滿懷期待與激動。劉珊認為,本次杭州亞運會工作對於她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個成長的機會。因為國際的執裁規則以及賽事運行模式在不斷變化,作為一名裁判,她也在努力適應變化,並不斷調整,提升自我。劉珊說,她十分期待杭州亞運會中的男女子4*100米接力項目,因為這是一個考驗團隊綜合實力的項目。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 杜慧芳:

最期待排球和電子競技賽事

杜慧芳,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主要擔任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部課程教學工作。

7月1日~8日,該校外國語學院杜慧芳老師,應第19屆亞組委邀請和中國排球協會委派,以技術官員的身份,赴杭州參加亞運會測試賽暨“第一屆U16亞洲女排錦標賽”,入住亞運村,負責為亞洲排球聯合會(AVC)撰寫現場賽事英文新聞稿,同時協助亞組委各場館的同事在混合採訪區和新聞發佈廳的運營工作。

杜慧芳對能以技術官員的身份參與杭州亞運會測試賽深感榮幸,提前感受到了亞組委與排球項目賽事工作人員的專業。“當時得到這個機會很興奮,我之前也有過一些經驗,不過初期還是有一定挑戰,要盡快適應賽場環境。”

提及亞運會賽事,杜慧芳最期待男、女子排球和沙排項目,以及首次成為亞運會正式項目的電子競技賽事。

信息時報記者 徐珊珊

圖片來源:各學校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