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給吳豔妮貼上“營銷咖”標籤 | 新京報快評

轉自:新京報評論

不妨將目光從“流量”上移開,重新聚焦於體育運動本身。

▲2023年10月1日,吳豔妮(右二)在杭州亞運會田徑項目女子100米欄決賽比賽中。圖/新華社▲2023年10月1日,吳豔妮(右二)在杭州亞運會田徑項目女子100米欄決賽比賽中。圖/新華社

文 | 張洋

杭州亞運會賽程已過半,精彩比賽仍在進行中,#吳豔妮搶跑#、#吳豔妮道歉#相關詞條衝上各平台熱搜榜所引發的爭議,也仍在持續。

10月1日,運動員吳豔妮在杭州亞運會女子100米欄決賽中失誤搶跑,經裁判複議後取消成績。10月2日淩晨,吳豔妮在其個人社交媒體發文道歉,稱自己辜負了所有人的期待,表示接受失敗、正視失敗、重新再來。

此事瞬間便上了熱搜,也引發了熱議。有人支持、寬容吳豔妮,表示“都是小事兒,可以從頭再來”;但也有人質疑其是“營銷咖”,類似“吳豔妮經常搶跑、故意博出位,而真正的冠軍無人問津”的議論也甚囂塵上。

其實,運動健兒亦是普通人,參賽表現難免受到身體、對手,甚至當時當地的氣候、場地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在高度緊繃的精神狀態下,出現失誤再正常不過。面對運動員賽場失誤,觀眾應以平常心對待,這已經是常識。

吳豔妮此次引發爭議,也因為曾取得女子百米欄比賽冠軍,備受矚目。加之其鮮明的個性,又有著“美女運動員”等標籤,“流量體質”使其站在了風口浪尖。

一直以來,“明星”運動員中不乏有人迅速“出圈”,這無可厚非。但在人人手握“造星”權力的社交媒體時代,運動員的個人特質與個性被無限放大,觀眾的此種“喜愛”反而容易變成枷鎖。

▲2023年8月4日晚,在成都世界大運會決賽上獲得田徑項目女子100米欄銀牌後,吳豔妮含淚向自己的媽媽揮手。新京報記者 王飛 攝

誠然,擁有“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運動員的知名度,也能為其今後的退役生涯提供更多選擇,但這也意味著,運動員作為“明星”,其行為時刻處於聚光燈之下接受輿論審視,不能存在任何瑕疵。這方面,已有不少前車之鑒。

這實際上也已經與體育競技的精神背道而馳。殊不知,在崇尚競技、敢拚敢贏的同時,如何坦然面對失敗,在對手的激勵下重新來過、不斷成長,也是需要所有運動員學習的課題。

因此,運動員的拚搏與榮耀都應該是在運動場上,而觀眾也要將關注的目光集中在賽場上,不必輕易給一名職業運動員貼上“營銷咖”這類邊界模糊的標籤。

在吳豔妮搶跑事件中,也有“粉絲”尋找各種理由,為其開脫,這就更無必要了。在智能檢測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運動員犯規與否更有科學依據,應該相信裁判結果是公正的,且公正的比賽規則是體育競技充滿魅力的保障。

面對吳豔妮“搶跑”事件,不妨將焦點從運動員的過往經曆上移開,重新聚焦於體育精神,將是非成敗看得輕一點,將公平競技、拚搏奮進的精神看得重一點,給她們沉澱、打磨技術的時間,為其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喝彩。

至於輿論對運動場上的“流量”擔憂,一如坦然面對“搶跑風波”的吳豔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所說,“我沒事兒,放心吧!”是的,沒事兒的,放心吧!無論這一代年輕運動員,還是這一代年輕人,都值得我們更多信任與期待。

撰稿 / 張洋(南開大學學生)

編輯 / 劉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