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鴨”走紅亞運村,杭州傳遞“無廢亞運”環保理念

杭州亞運會不經意間在運動員村誕生了一種網紅小禮物——“加油鴨”。

這群可愛的“加油鴨”,來自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百丈鎮,由廢棄的木雕碎料和筍殼廢物轉化而來——“加油鴨”因其萌酷的外形、小巧精緻的設計,受到了運動員的喜愛。

土布紡織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梭博物館館長鄭芬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想通過這一隻小小的“加油鴨”,傳遞“無廢亞運”的理念。

“加油鴨”由廢棄的木雕碎料和筍殼廢物轉化製作。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加油鴨”由廢棄的木雕碎料和筍殼廢物轉化製作。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我想無廢的概念,加上中國傳統文化加上美學,能夠製作出這樣一個在各國運動員之間如此受歡迎的產品,這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4日上午在媒體通氣會上,鄭芬蘭透露運動員村已經發完了3000只左右的“加油鴨”,“每天6點到9點是領取時間,8點基本上就領完了,這不僅僅是傳遞打氣、助威的概念,更是傳遞無廢亞運的精神。”

這種“變棄為寶”的案例還有不少,通氣會現場給每位記者準備了一個裝有一把扇子和打印文件紙的紙質文件袋。

棕色外表,光滑手感,乍一眼和普通紙袋沒有什麼區別,但誰能想到,它的“前身”是一隻廢棄牛奶盒?這些巧思,是杭州亞運會打造亞運史上首個“無廢”賽事的縮影。

紙質文件袋的“前身”是一隻廢棄牛奶盒。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曹建鬆介紹,自成功申辦第19屆亞運會以來,杭州全面貫徹綠色辦賽要求,統籌賽事籌辦和城市發展,將“無廢”理念融入亞運會的籌備、舉辦和賽後利用全過程,全方位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形成具有杭州辨識度的“無廢亞運”品牌。

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規劃技術處副處長李沈飛說,大型體育賽事往往產生大量建築垃圾、塑料垃圾和易腐垃圾等固體廢物,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為此我們把源頭減量作為‘無廢亞運’創建核心,儘可能減少固廢產生。”

“加油鴨”。

56個競賽場館中,有44個為改建或臨建,12個新建場館也充分考慮賽後利用。在這些場館中,各類器材設備能租不買、能借不租,廢舊物資儘可能再生利用、變廢為寶。

例如,寧波亞帆中心大力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利用,近陸域地塊開採的76萬立方米石料全部回收,用來建設特色防波堤。

杭州亞運村市政保障中心主任孔陽說,亞運村里推行淨菜入村,不僅採用小份菜,推薦少量多次取用,餐盤也是一次性可回收的。

“塑料瓶、牛奶盒、紙質餐具等廢物回收利用後,製作成塑料椅、購物袋、摺扇等重回亞運村。”

而在亞運村媒體村,有兩張室外的景觀長椅,正是從廢棄可樂瓶“變身”而來。

賽後,亞運場館將貫徹“無廢”理念轉換利用。

例如,亞運壁球館利用杭州國博中心原4D展廳臨時改建,玻璃牆、觀眾坐席可整體拆卸、打包搬走,賽後可恢復原有展廳功能;場地自行車館的木質賽道全部通過租借而來,賽後可以拆卸,場館可根據需要再次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