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受訪者關注了杭州亞運會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吳欣宇 記者 李潔言

杭州亞運會接近尾聲,從開幕式循環播放的背景音樂《我們的亞細亞》,到亞運賽場上卡巴迪、圍棋等特色亞洲項目的“出圈”,亞洲元素已深刻融入亞運會。你關注杭州亞運會了嗎?提起亞洲你會想到什麼?

在杭州亞運會進行中,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7%的受訪者關注了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上亞洲地標建築構成的亞洲畫卷、背景音樂《我們的亞細亞》和部分代表團穿著民族服飾亮相是亞運會中讓受訪者印象深刻的亞洲元素。

近九成受訪者關注了杭州亞運會

來自杭州的95後蔣雨微(化名),去現場觀看了男子足球1/8決賽中國對卡塔爾的比賽,“看到中國隊三分鍾進球,很激動,現場觀眾的反應也很熱烈!”她表示,整場的觀賽氛圍特別好,現場觀眾用“造人浪”等方式為運動員加油助威,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讓她近距離感受到了亞運的熱情。

“現場氣氛非常熱烈,目光所到之處都是人。”來自中國澳門代表團的短跑運動員卜政浩是第一次參加洲際的大型體育賽事,他參加了男子100米比賽和4×100米接力賽,當站上跑道時,他內心的興奮遠遠大過了緊張。“聽到全場的歡呼聲和呐喊聲,我覺得非常振奮,感覺有無數同胞在支持我、給我力量。”

讓卜政浩更加激動的是,看到了中國國家隊短跑運動員謝震業5年來再次“破十”,在男子100米決賽中,他跑出了9秒97的成績並拿下亞運冠軍。作為一名短跑運動員,卜政浩十分能理解運動員突破的不易。“一個運動員可能努力很久,都沒辦法重回巔峰,但謝震業做到了,哪怕中間有過低潮。”卜政浩表示,謝震業的成功給了他很大激勵,“不只是對我,對所有參賽的亞洲運動員都是一種鼓舞。”

除了火熱的賽事現場,“小青荷”誌願者們穿梭在各個場館,也在積極投身亞運。在北京大學讀研三的葉瓊丹是浙江人,為了給在家鄉舉辦的亞運會做點貢獻,她成為棋類館象棋領域的一名語言服務誌願者。“能讓亞洲國家感受到我們的熱情,感受到杭州的美好,我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最讓葉瓊丹激動的是在國際象棋女子個人賽的頒獎典禮上,中國棋手朱錦爾和侯逸凡站上領獎台。聽到國歌在耳畔響起,葉瓊丹忍不住熱淚盈眶,“那一刻我理解了運動員們的感動,我的手是顫抖的,心中滿是驕傲。”

調查顯示,87.7%的受訪者關注了杭州亞運會。交叉分析得出,00後受訪者關注度最高,為92.1%,然後是90後(89.4%)和80後(85.3%)。一線城市受訪者關注亞運會的比例最高,為90.7%。

亞洲元素在亞運會“出圈”

十一黃金週,賽場外的杭州城獲得了遊客的青睞。這個假期,00後作詞人趙素冰和她的朋友一來到杭州,就被濃厚的亞運氛圍感染:賽事場館被微縮搬上了地鐵、街邊隨處可見的“江南憶”三小隻……因為瞭解到吉祥物之一“琮琮”的設計靈感源自良渚玉琮,所以在旅行中他們特意來到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感受這裏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曆史。

早在杭州亞運會開幕前,趙素冰就與其他媒體合作,創作了一首《最絢爛的紅》為杭州亞運健兒加油鼓勁。在詞曲創作上,製作組的音樂人們展現了一些巧思:童聲朗誦的古詩詞、源自《穆桂英掛帥》中“三聲炮響如雷震,鐵甲戰袍又披上身”的越劇唱段……“這些都呈現出了亞洲特色,同時又不失動感與氣勢,能很好地展現出運動員的拚搏精神。”同在製作組的作詞人季知拙說。

《最絢爛的紅》的製作人張亦鈞表示,“戲腔與說唱的結合,既能體現民族特色也能展現音樂的世界性。最後用大合唱激起大家的共鳴,能體現出一種一直向前奔跑的拚勁。”

亞洲元素不僅體現在亞運宣傳預熱的環節,更體現在亞運會的全過程中。在開幕式中,蔣雨微被運動員出場時舞台上依次浮現的“梅蘭竹菊”圖案吸引了,“場景很壯觀,都是很古典、很美的元素。”

葉瓊丹注意到,開幕式上沙特、科威特等國家出場時身著民族服飾,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有些國家的民族服飾很漂亮,非常有當地風格,也展現出了亞洲多民族的特色。”

卜政浩在亞運會運動員村也感受到了很濃鬱的文化氛圍,那裡有專門的文化展示街區,杭州的特色手工藝、中國古代傳統的投壺、踢毽子等遊戲都在其中展出,“可以讓不同國家的運動員瞭解並體驗中國文化,增進彼此的瞭解。”

卜政浩還表示,運動員村的餐廳也充分尊重了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飲食習慣,會細分到東南亞、南亞、中東等地區,“有很多種不同的菜系可以任意挑選,我第一次嚐到不同地方的特色菜品。”

亞運會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亞洲元素?調查中,54.8%的受訪者表示對開幕式上亞洲地標建築構成的亞洲畫卷印象深刻,50.9%的受訪者被開幕式背景音樂《我們的亞細亞》感染到,50.0%的受訪者表示部分代表團穿著民族服飾亮相開幕式吸引了他們的注意。此外還有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湧”中象徵亞奧理事會的太陽圖形(40.4%),卡巴迪、圍棋等體現亞洲特色的運動賽事(32.9%)等。

你會用什麼詞來形容亞洲?在蔣雨微看來,“多元”“活力”“悠久”可以體現亞洲的特色,“亞洲擁有比較多的民族,所以具有多元性。作為多文明的發源地,曆史也比較悠久。”

卜政浩則覺得“日新月異”最能代表亞洲,“杭州是一個縮影,城市變化很快,放眼整個亞洲都是這樣,都在不斷髮展中。”

數據顯示,受訪者在選擇代表亞洲的詞彙時,“東方”一詞占比最高,為61.9%,接下來是智慧(39.0%)、古老(35.3%)、勤勞(35.1%)、團結(21.2%)等。

與調查中的高頻詞不同,趙素冰覺得“青春”“熱烈”是此次亞運會中亞洲的底色。“很多00後上場參賽,今年的比賽增加了電競、霹靂舞這些新項目,讓人感覺很‘青春’。而比賽也是一個不斷突破極限的過程,讓人覺得很‘燃’,所以‘熱烈’。”

受訪者中,00後占20.2%,90後占41.6%,80後占30.0%,70後占6.4%,60後占1.8%。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占36.4%,二線城市的占37.0%,三四線城市的占20.1%,縣城或城鎮的占4.5%,農村的占2.0%。

責任編輯: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