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運會場上的輪椅棋士 葛淩峰:爭取一直比賽到退休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葛淩峰八段是智運會五朝元老,這次征戰,除了棋桌上的對手,車禍恢復中的傷痛也與他為敵,每個比賽日,他都堅持坐著輪椅來去賽場。創造智運會個人賽最佳成績的他說,與五子棋的感情特別深,爭取一直下到退休。

圖說:葛淩峰在比賽中 李名珠 攝(下同)圖說:葛淩峰在比賽中 李名珠 攝(下同)

五子棋發展見證人

說起五子棋的發展,葛淩峰是見證人。1997年的時候,他接觸到這項智力運動,隨即被深深迷住,開啟20多年的棋手生涯。這裏指的棋手,跟圍棋、象棋、國際象棋等不同,五子棋項目不設專業編製,葛淩峰與顧煒、黃宇峰等誌同道合的愛好者,都有自己的職業,下棋是抽出工作之餘的時間。2009年,首屆全國智運會在成都舉辦,五子棋成為正式競賽項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要知道,一年前北京承辦的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競賽項目為橋牌、國際象棋、國際跳棋、圍棋和象棋。在這前後,得到國家體育總局的關心和扶持,五子棋被列為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全國個人和團體錦標賽相繼創辦,全國少兒錦標賽落地。五子棋加入「五棋一牌」的智力運動大框架,踏上體系化發展的快車道。

五屆智運會,葛淩峰做過運動員,也當過教練員,見證五子棋從首屆的3個小項發展為如今的7個小項,男女個人、少年男女個人外,還有少年男團、女團和混合團體。首屆智運會,葛淩峰的隊友在成都感染甲型N1H1流感,團體賽上海隊缺兵少將,成績不理想。第二、第三屆,他作為教練助力上海隊贏回4枚金牌。上一屆,他再度出戰個人賽,結果發揮一般。本屆智運會,葛淩峰已是五子棋賽場資歷最深的棋手之一,「這回也是參加個人賽,爭取比上屆有所突破。」

我們爭取都下到退休

不巧的是,備戰智運會期間,葛淩峰遭遇車禍,身上包括股骨在內多處骨折,不得不接受手術。在病床躺了三個月,他仍堅持要上智運會,並按計劃恢復訓練,「剛開始,坐到下午腰已經撐不住了。」最後出戰智運會,是妻子陪著葛淩峰一起來的。他解釋:「如果她不來照顧,我得拄枴杖,但醫囑要求我腿不能著地,避免受力。」於是,大家在賽場見到了「輪椅棋士」葛淩峰。為了方便進出,分組特地為葛淩峰安排了固定的賽位。坐著輪椅下棋的老葛成了智運會賽場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他開玩笑:「如果輸棋理由也找好了,反正受傷了。」

結果,拖著傷腿的葛淩峰沒讓對手佔到便宜,男子成人組,他經過9輪積分賽成功殺入8強,創造個人征戰智運會的最佳成績。對手覺得這兩年老葛棋力又長了。「年輕時,棋下煩了會去搞其他愛好,但精力一分散,水平就下來了。現在工作沒有過去忙,孩子也上班了,花在棋上的時間更多。」葛淩峰心裡清楚,下棋,水平是跟投入成正比的,「五子棋需要花費大量精力準備,各種佈局熟悉後,上了棋桌就不緊張,對手什麼招法都能看清局勢。你肯花時間的話,一定能打出成績的」。

葛淩峰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五子棋成人隊的教練,輔佐現任上海隊總教練的顧煒。老葛說,有時候,自己挺羨慕青少年棋手,上海有市隊和區隊的建製,日常訓練下沉到特色學校,每年除了市級的青少年錦標賽、青少年精英系列賽,還有特色學校的校際聯賽等,「他們可以參加的比賽比我們的多,有些小棋手幾乎每個週末都在賽場忙碌。」但有一點毋庸置疑。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若沒有顧煒、葛淩峰、黃宇峰、朱建鋒、鄭蔚楠等成年棋手常年的堅持與耕耘,小棋手們又何來目標追隨,夯實上海五子棋的群眾基礎?

雖然影響力目前不及圍棋、象棋和國際象棋,但在習棋20多年的葛淩峰眼裡,五子棋有獨特的魅力,「圍棋雙方可能錯進錯出,都還有反勝機會,但貴在制衡的五子棋是一子定勝負,只要一步走錯,滿盤皆輸。五子棋下到最後,高手之間比的是誰沒有失誤,相比象棋、國象,它和棋的情況不多。」

問葛淩峰,下一屆智運會還參加嗎?他乾脆地點頭,「我和顧煒說好了,爭取都下到退休。」(新民晚報特派記者金雷 今日合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