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變,向質求實
11月15日,由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辦的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職工組全國決賽閉幕式在遼寧瀋陽中國工業博物館舉行。圖為閉幕式現場。組委會供圖
這是一個兼顧傳統行業和新興領域的職業技能競賽,這也是一個聚焦重點領域、新興行業的創新創效競賽,這還是一個專門為青年職業技能人才搭建的競技舞台。
日前,由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主辦的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職工組全國決賽(以下簡稱「振興杯」)先後在重慶、遼寧瀋陽舉辦。此次大賽以「踔厲奮發啟新程,挺膺擔當建新功」為主題,來自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系統行業、中央企業的1000多名青年職工參加。
在這個國家級一類賽事的競技場上,青年技能人才們各顯神通。
首設5G、物聯網安裝調試相關賽項
「腳踏實地、放平心態」,這是來自西藏拉薩的根帝卓瑪對自己的第一次「振興杯」的評價。
此前,她並沒有參加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的經驗,比賽完後才知道,今年是「振興杯」首設信息通信網絡線務員(5G網絡建設方向)工種。她有些意外之喜:「那我還是第一屆參加(這個賽項)的呢。」
來之前,根帝卓瑪就被告知比賽難度很大,但她並不害怕,她想要挑戰自己。「有了這次經歷,今後就知道大致的流程。如果後面還想來,就會很順利,而且能更清楚如何學習。」
備賽期間,根帝卓瑪擠出工作之餘的時間踏踏實實練習。在賽場,她因為對考試系統不夠熟悉遇到一些挑戰,結果還沒出來就感覺可能沒法完成自己最初設定的拿獎小目標了,但她依然覺得這是一次不錯的體驗。
物聯網安裝調試員賽項同樣是今年「振興杯」首次引入,也是該項目首次進入全國一類賽事。可觀的是,有140多人躋身全國大賽決賽。
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部署,貼近企業生產實際需求,新設置的賽項,對參賽選手展現最大的誠意,重在鼓勵大家積極參與。
「作為職工組比賽項目,對選手的考察側重點更多在工作崗位經常使用的技能,包括前端設計、現場施工能力、後端維護能力。」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球證長閆虎民介紹,該項賽事涉及工業物聯網系統編程調試、安裝與部署、檢測與維護3個模塊。根據新職業標準及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考慮到不同地域行業發展差異,對於參賽選手所需要掌握的技能標準求得最大公約數,以鼓勵更多選手參賽。
他在現場觀察發現,選手擅長的領域各有不同,「這也體現出青年人在本職崗位上的實力。長期使用的技能體現得非常好,每個模塊都有非常優秀的選手。」
閆虎民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此次大賽在賽前公佈了題庫供選手自行練習。比賽時,模塊一比樣題簡化,更多考察選手日常學習和練習。模塊二的樣題和考題相同,主要是為了減少客觀上存在的地區行業發展水平不同所帶來的差異。對於模塊三,提前公佈比賽所用設備,比賽中設置的相關問題,也都是選手在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例如導線斷路、信號線斷路,電源、網線故障等。
「都是日常中需要的基礎技能,不是特定崗位和行業才能遇到的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帶動更多青年人瞭解崗位的基礎技能、打好基礎。」閆虎民說。
瞄準解決實際問題創新創效
在本次「振興杯」大賽上,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的青年研發設計團隊,帶來的「海基一號」超深水導管架關鍵技術創新與重大突破項目,斬獲專項賽(創新創效競賽)研發創新方向銀獎。
項目團隊負責人陸爭光介紹,從2019年起,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70%的高位警戒線。海洋油氣正逐漸成為我國原油增儲上產的主力軍,深水待開髮油氣資源尤其重要。
但對於200米-400米水深範圍內的油氣田開發,面臨濕式開發不經濟高效、乾式開發核心裝備缺位的難題。
為了破解這一困局,陸爭光和同事們組成了青年研發設計團隊。他們創新研發了一座300米級水深乾式井口油氣開發核心裝備,應用多項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
導管架下部的工程地質條件十分複雜、面臨世界級海底巨型沙波沙脊處理和就位難題。同時需要研究高等級結構材料應用等組合技術降低重量,以滿足這個海域下水駁船的安裝要求。
面對一個個攔路華(Rover)和外界質疑,團隊迎難而上。歷經15次整體方案優化、聯合國內外優勢專家力量開展100餘場技術討論,終於逐一擊破各個難題。
首先,隨著導管架所處水深的增加,如果依舊簡單「依葫蘆畫瓢」,其承受的環境荷載迅速增加,導管架重量將會大幅增加,設計、建造難度也隨之加大。同時,受國內施薪金源和經濟成本的限制,導管架的重量必須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了關鍵。
團隊為「海基一號」量身定製「瘦身」方案,優化結構,精簡導管架水平層數量,最大化發揮鋼材性能,使平台重量優化至3萬噸,為整個項目節約了至少3000噸鋼材用量,有效提升了項目經濟效益。
同時,團隊還創新性地採用精細化抗疲勞設計,確保導管架的結構安全。
為了高效經濟地解決世界級海底巨型沙波沙脊處理和就位難題,設計團隊為「海基一號」專門研發了下掛傾斜式防沉板,以適應場址最大地形4m高差。這一創新,節省了大量的海上施工處理投資費用。
投產至今,「海基一號」經歷了5次颱風,平台各項技術狀態良好,經受住了大考驗證。
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和效率缺一不可。
「海基一號」成功應用後,可以大幅降低適用水深範圍內的油氣田開發投資,將我國經濟高效開發陣線由200米水深整體向前推進至300米,超深水導管架整體技術進入世界第一陣營。
陸爭光介紹,目前已推廣應用兩個項目,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了關鍵裝備國產化突破。通過帶動國內鋼鐵材料研發、建造和海上施工機具研發等在海洋油氣開發重大裝備製造業的發展,為我國向海洋強國邁進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複雜海域大型互通樞紐橋樑鏈接體系研究與應用」「迎刃冰解——線路帶電除冰機器人」「基於礦化沉積技術的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利用研究」……在本次「振興杯」大賽上,從研發、技術、管理等不同方向湧現出不少瞄準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創效項目。
豐富賽事內容,傳承工匠精神
為了豐富賽事內容,為更多青年職業技能人才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重慶賽場舉辦了「智青春 創未來」青創先鋒分享會。
在這場青年技能人才聚集的精神盛宴上,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駕駛工程師餘龍,講述了他和團隊的奮鬥故事。
餘龍和同伴們是智能技術無人區的拓荒者。
4年前,智駕量產的核心技術還被外資壟斷。這支團隊迎難而上,著手攻克跨場景全棧式自動駕駛關鍵技術。
「我們打趣地稱自己為‘孤勇者’。」餘龍說,團隊成立了236人的青年突擊隊。大家白天測試,晚上修改軟件,118天連續奮戰,組織了104次日清日結會,發佈了101版軟件,解決了2376個難點堵點……
為了把知識產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他們還搭建了嵐天引擎、嵐峰平台和嵐光數據平台,建立了完善的智能駕駛開發工具鏈。
幾年來,團隊依靠自主研發的開發平台,取得了400餘項海內外發明專利,完成了多項國家級課題,培育出規模近千人的自動駕駛「產、學、研、用」青年研究團隊。
智能駕駛最關鍵,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如何在衛星信號不穩定時實現精準定位,這在全世界都是尚未完全破題的重大課題。
餘龍和團隊勇闖研發深水區,敢啃科技硬骨頭。4年間連續攻克四大關鍵技術難題,研發出感知融合定位技術,讓車輛在隧道、地下停車場等極端情況下實現精準定位,誤差僅9cm,精度比傳統技術提升了5倍,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如今,這項技術已獲得70項發明專利授權、35項軟件著作權,並編製了29項國家、行業和企業標準。
「我們在發展理念、建設技術等方面不斷作出有益探索,為全國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貢獻‘山東經驗’。」山東省漁業發展和資源養護總站工程師趙振營的這份自信,來自無數次的調查和探索。
2015年,山東啟動海洋牧場觀測網建設。這支團隊實地走訪調查了20多個牧場、校核了3000多個養殖網箱,深入分析目標海域生態環境指標等影響因素,一邊科學指導生產,一邊形成了以海洋觀測與物聯網技術為基礎的觀測網架構。
為確保觀測網順利施工建設,趙振營帶領團隊主動請纓跟隨施工方指導安裝。
目前,團隊通過觀測網打造出的「透明海洋牧場」,解決了海洋生物看不見、測不準、難預警的問題,讓海洋牧場的生產經營、生態環境等實時在線監測,實現「可視、可測、可預警」。
他們還創新打造了國內首個省級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管理平台,截至目前,該平台已有效減少潛在經濟損失幾十億元。
在瀋陽,「振興杯」閉幕式現場,主辦方邀請「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山東港口青島港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高級經理許振超,講述自己50多年來走過的工匠路。
「青島港是涉外港口,我們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直接反映的是國家形象。只有進行崗位技術創新,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才能架起通往世界的橋樑。」許振超覺得,有了世界一流的碼頭和一流的裝備,那就一定要幹出一流的業績。要有敢想、敢說、敢幹的自信和膽量,技術上要有自己的殺手鐧。
在這樣的信念激勵下,許振超和團隊成員用手中掌握的絕活,多次打破集裝箱裝卸船世界紀錄,為中國碼頭和碼頭工人增光添彩。
「許老師的分享使我受益匪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道路機械分公司裝配鉗工時正宇,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了鉗工金獎。在閉幕式現場聽了許振超的分享,他表示,作為一名新時代產業工人,將紮實掌握裝配鉗工和高精密裝調的技術要求,不斷提升操作水平和專業能力,立誌成為復合型工匠,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鍛造民族品牌工程機械產品質量,為推動行業進步不懈努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金卓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1月1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