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國家僑胞積極助力中拉人文交流—— 為拉美「中國文化熱」貢獻僑力量(僑界關注)

在利馬國際書展上,兩位當地讀者購買中國主題圖書。

孟可心(右二)在秘魯國會大廈被授予「安第斯大獎章」和證書。

在里約中國國際學校,學生們正在寫漢字。

在阿根廷武術球會協會,陳敏正在帶領學員們訓練。均由受訪者供圖在阿根廷武術球會協會,陳敏正在帶領學員們訓練。均由受訪者供圖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近年來,中拉人文交流合作走深走實。從多個拉美國家湧動「漢語熱」到中拉影視文學作品互譯,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到中華傳統文化在拉美地區廣為傳播,人文交流架起跨越太平洋的中拉友誼之橋。

在這其中,華僑華人扮演著重要角色:辦中文學校,推廣中國書籍,教授中華武術……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拉美地區的「中國文化熱」貢獻僑力量。

「越來越多巴西學生開始學習中文」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前不久,在巴西里約中國國際學校「中文日」活動中,一群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孩子全神貫注地書寫唐詩,認真完成一場書法比賽。橫平豎直,運筆平穩,足以看出他們平時堅持練習的「功底」。

里約中國國際學校是拉美地區第一所中文全日製學校。學校是在中國駐里約總領館的支持下,由在巴華僑華人及中資企業資助成立的。目前,學校共有82名在校生,其中華裔學生佔一半以上,其餘學生來自巴西及其他國家和地區。校董會董事長鄭俠茂向本報記者介紹,學校採用中英葡三語授課,已納入巴西當地公共教育系統。中文教育是學校的一大教學特色,語文、數學課均採用中國國內義務教育教材,並與國內課程體系同步。

葡萄牙小女生馬麗(Maria)已經在里約中國國際學校學習了3年多。從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到能流利地使用中文交流並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馬麗成了一個「中國迷」。她經常向學校的中方老師諮詢如何去中國留學。馬麗的父母也在女兒的影響下,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家長漢語課」並表現突出。

「學校定期舉辦書法課、茶藝課、漢字比賽等校園活動。針對學生家長群體開設的漢語及中國文化課程也很受歡迎。」鄭俠茂說,每逢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學校也都會舉辦慶祝活動,向學生們介紹中國文化習俗和歷史典故。

近年來,隨著中拉關係深入發展,「中文熱」在拉美多國升溫。2022年3月,里約市議會通過法案,將每年9月28日即孔子誕辰日設立為「中文日」,並作為里約市官方節日進入里約日曆。

「越來越多巴西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開始學習中文、關注中國發展。學校外籍學生人數增加了,學生國籍來源也更加多元化。」鄭俠茂說。

今年是中巴建交50週年,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活動在學校接連舉辦。12月,籌備已久的「中國文化體驗周」活動即將開幕,來自中國國內的10多位專業教師將為學生們教授民族舞、武術、詩詞朗誦、中國畫等課程。此次活動不僅面向本校學生,還向當地少年兒童開放免費名額。

「華僑華人是中巴文化交流的橋樑。」鄭俠茂表示,將盡己所能推動漢語和中國文化在巴西的傳播,鼓勵不同國家學生相互交流、建立友誼,為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融合貢獻力量。

「人們希望通過書籍更深入地瞭解中國」

今年8月,秘魯《公言報》總編輯孟可心在秘魯國會大廈參加了一場難忘的新書推介會。會上,他的作品《當中國遇見秘魯》西班牙語版受到安第斯議會議長古斯達禾·帕切科,秘魯國會議員、秘中友好小組主席古斯達禾·高爾德羅,秘魯國會議員、外交委員會主席亞曆杭德羅·阿古拿加等人的認可。為了表彰孟可心為促進秘中文化交流所作的貢獻,安第斯議會特別授予他「安第斯大獎章」和證書。

古斯達禾·帕切科稱讚說,這本書從中國人的角度看秘魯,拉近了秘中之間的距離。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夕推介這本書,正是加強秘中兩國文化溝通的體現。

「《當中國遇見秘魯》一書包含秘魯華人歷史、秘魯‘中國熱’、中資企業在秘魯以及秘魯的風土人情等內容。西班牙語版在秘魯出版後,首批1200冊很快銷售一空。」孟可心說,「我深刻感受到兩國人民希望瞭解彼此、增進文化交流的熱情。」

以書會友,成為孟可心如今生活的常態。這些年,他活躍在周邊地區大大小小的書展上,與中國國內出版單位合作,積極向拉美讀者推介中國圖書。

作為拉美五大國際書展之一的利馬書展,是孟可心十多年來每年必打卡的重要活動。在今年七、八月舉辦的第二十八屆利馬國際書展上,一位當地讀者在開展當日就在孟可心的展台上購買了35本以中國為主題的圖書,令他印象深刻。

「近年來,利馬書展上的中國圖書品類、參展單位越來越多。中國展位每年都是最火的展位之一,人們希望通過書籍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孟可心說,中國的脫貧及發展經驗引發廣泛關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西班牙文版是近年來書展上的「明星圖書」,從他手中就售出了上千本。

孟可心還觀察到,中國傳統文化類書籍不斷推陳出新。「以《西遊記》為例,十多年前,我們在書展上推介、售賣的是連環畫版,如今有聲版《西遊記》收穫了更多新粉絲。」

旅居秘魯20多年,孟可心一直為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奔忙。比如,通過旗下《公言報》介紹錢凱港等中秘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推動「中拉維利明互鑒展」在拉美地區巡迴展出,成立秘魯中國文化體驗中心並多次舉辦文化交流活動……

「文化交流是一項細水長流的長期工作。每位僑胞都可以成為中國故事的講述者、中秘友好的推動者。」他說。

「推動中國武術走進更多阿根廷民眾的生活」

上午10時,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家武術球會內,教練陳敏開始了一天的教學。從壓腿、下腰等基本功,到各個招式的拆解,再到完整的一套動作,陳敏耐性地講解示範。學員們跟隨教練的一招一式,認真練習。

陳敏祖籍浙江台州,5歲開始習武,9歲成為浙江省武術隊年齡最小的隊員。職業生涯期間,她多次獲得全國武術冠軍,並獲東亞運動會雙冠王。退休後,陳敏來到阿根廷發展。她的丈夫洪文武也是專業武術運動員出身,曾是阿根廷國家武術隊隊員,獲得過泛美武術錦標賽冠軍。2008年,夫妻倆共同創辦了一家武術球會,推廣中國武術文化。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球會已建起4個教學點,第五個教學點正在籌備中。「我們已經與阿根廷著名足球球會——河床足球球會合作簽約,在那裡設置一個教學點,由我們提供師資,為河床足球球會的會員授課。」陳敏說。

從第一堂課的一名學生到如今的四五百名學生,洪文武和陳敏這些年收了一批又一批的「洋弟子」,年齡跨度從4歲到80多歲。學員們跟隨他們深入瞭解並學習了「神秘」的「中國功夫」,也被中國武術文化的精神深深影響和鼓舞。

阿根廷少年馬高,5歲起就跟隨陳敏學習,如今已經有了8年的武術功底。從過去的叛逆小孩到如今少兒武術課上負責任的大師兄,馬高的變化讓他媽媽感慨,武術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更有紀律性。還有一位身患癌症的阿根廷學員,在8年時間里堅持練習太極拳。她說,對中國武術的熱愛以及共同習武的老師和同學,給了她與疾病抗爭的勇氣。

「中華武術,一種和諧的生活方式——這是我們建校時就提出的一句標語。」陳敏說,武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教學時,她除了細緻地指導學員們的動作,還會潛移默化地向他們傳遞「中式哲學智慧」,比如陰陽平衡、寧靜致遠、知行合一、道法自然等。

前不久,阿根廷武術球會協會主辦的2024年「武英杯」國際武術大賽在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河床足球球會體育館舉辦。來自12個國家的近300名武術愛好者參加了20餘個傳統武術項目的角逐。作為大賽主辦方,阿根廷武術球會協會被當地市議會授予「最佳體育和社會活動項目」獎,這是該協會第二次獲得這個獎項。

在社交平台免費開設網絡課,與盧漢市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在盧漢」文化節,多次舉辦國際武術大賽,組織阿根廷武術愛好者到中國交流……傳播中華武術文化,陳敏一直在路上。

「辦學之初,我希望自己培養的學員都能成為專業運動員。現在,這種心態已經發生了轉變,我還要努力推動中國武術走進更多阿根廷民眾的生活,讓其中蘊含的豐富文化更加深入人心。」陳敏說。(本報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4年11月20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