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杯,青年成長與國家發展的「雙向奔赴」
今年是陝西師範大學中俄食品與健康科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教師路鵬飛第二次帶隊參加「挑戰杯」競賽。2018年,還在讀大二的路鵬飛加入了課題組,圍繞秦巴山區如何種好茶葉展開研究。伴隨著「三農」工作的重心由脫貧攻堅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課題組的研究方向也轉向了「如何實現茶葉的高值化利用」。
此次參賽的項目負責人段新婷是課題組的「第三代」學生。對他們來說,該研究已經成為一場接力賽,前輩的「托舉」讓項目從實驗室走到了田間地頭,後輩的續力讓當地的百姓實現了從「有錢賺」到「賺得更多」。
不只是路鵬飛課題組。近日,在第十四屆「挑戰杯」秦創原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的舞台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的項目團隊凝聚共識——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青年成長應回應時代發展所需,推動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走進鄉土中國深處
青年學生「自找苦吃」
靈動可愛的「漁小臨」IP形象,青花瓷片裝飾的院落,拖拉機和瓷片結合做成藝術裝飾……在今年的「挑戰杯」賽場,來自景德鎮陶瓷大學的大三學生盛君展示了團隊在安徽、貴州、內蒙古等地村莊完成的「瓷器活」。
2023年暑期,盛君前往家鄉安徽省休寧縣進行返鄉調研實踐。漁臨村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徽州大峽穀的所在地。在數月的調研過程中,盛君發現這裏有著豐富的農副產品及竹木資源,但「遊客少,賣不出」。此後的幾個月,他和同學為村里完成了漁臨村擬人IP「漁小臨」的設計,並將IP用在了村里臭鱖魚、菜籽油等產品包裝上。
與此同時,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貴州省花茂村,也有盛君團隊引以為傲的作品——一套用時一個多月,由校友贊助、團隊成員製作的3000多片景德鎮陶瓷片組成的牆繪。其中,位於花茂村村口的「花茂」牆繪,高5.3米,寬4.8米,如今已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據盛君解釋,景德鎮陶瓷製品不僅品類豐富,而且商業化程度頗高。團隊在前往花茂村前,經過兩個多月的線上調研,「我們發現花茂村也有製陶非遺,就有了將景德鎮陶瓷文化與花茂村陶藝文化相融合的想法」。
「不能只單純設計一些外觀,要全面考慮如何利用陶瓷藝術共建美好鄉村。」這次的社會實踐後,盛君和同學們並不滿足。回到學校後,他和團隊成員跟著導師與村民們面對面交流,半年里去了40多個村莊,並提出「藝潤鄉村——藝術賦能‘和美鄉村’」建設模式。
項目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村民們有顧慮,「有村民說網上買便宜柵欄也是一樣的效果」「有村民擔心對日常生活有干擾」……為此,盛君和同學們反復向村支書和村民解釋緣由,「展示其他鄉村藝術賦能的成功案例,讓村民看到實際效果進而產生信任」。
讓陶瓷藝術走進村莊的過程中,盛君團隊也收穫了不少溫暖。回憶起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口村完成民宿藝術館設計的經歷,同學們仍記憶猶新:「村民特別積極,環衛工阿姨每天一大早就開著運垃圾小車去幾公裡外,幫助我們收集運輸碎瓷片等原料。」
從起初的跌跌撞撞到如今已小有起色,盛君團隊的項目目前已覆蓋四省五市的十餘個鄉村。不僅如此,團隊如今有了更多的新生力量,「除了本校師生,複旦大學、南京藝術學院等高校的幾名碩士研究生也加入了團隊」。
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本屆競賽中,來自全國不同高校、不同專業的433個青年學生團隊,發揚「自找苦吃」精神,走進鄉土中國深處,充分運用專業所學,為打造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提供著不同解法。
從「實驗室」走進「生產線」
青年團隊攻堅核心技術
就像自動駕駛汽車一樣,飛機也迎來了自動化飛行。要實現這一步,高效安全的飛行管理系統至關重要。在第十四屆「挑戰杯」秦創原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由西北工業大學學生團隊完成的大飛機飛行管理系統斬獲金獎,也正與這一課題有關。
過去很長時間,我國採用整機採購方案購入飛機,飛行管理系統大多由歐美國家提供。「要從航空大國走向航空強國,實現自主是必然趨勢。」團隊成員翟少博說。
「實驗室一直以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為國鑄器。」翟少博介紹,得益於西工大的本科生導師制度,他8年前就開始參與支持四維航跡運行的飛行管理系統相關項目研究,有了較長時間的技術積累。
「有了技術積累,為什麼不自己嘗試一下呢?」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翟少博和其他團隊成員在既有科研項目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技術研究,發表了不少作品並獲得了十餘項技術專利,不斷加深支持四維航跡能力的飛行管理系統的研究,並在老師和學校的支持下開始了創業。
「我們的項目常常需要去外場試飛。」翟少博回憶,夏天室外高溫,跑道附近會更熱,給身體與心理帶來雙重考驗。「為了突破某項技術或指標,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飯。」
雖然作為學生團隊「闖進」民航應用系統並非易事,但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團隊收穫了更大的信心,對於認定的目標,翟少博說:「只要有時間,就要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到最後一刻,都會做優化與提升。」深知做飛行管理系統馬虎不得,翟少博說,試飛前一天都要調試到很晚,進行很多次測試,有的測試方案好幾百頁,涵蓋幾千條可能出現的場景。
目前,團隊研發的大飛機飛行管理系統的多項核心算法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行自動控制研究所、中國航空無線電電子研究所等落地應用,核心算法的性能通過了飛行器結構完整性技術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的檢測。
近兩年,低空經濟不斷活躍,翟少博和團隊成員捕捉到了飛行管理系統更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在未來高密度、大流量、小間隔的飛行中也有一席之地」。明年他即將博士畢業,在規劃飛機航線的同時,翟少博也規劃了自己的人生路線。他表示,未來想進入科研院所,繼續在飛行管理系統領域發光發熱。
與時代同心同向,讓青春綻放光芒。在本次「挑戰杯」中,不少學生創業團隊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用紮實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在產業化的實踐應用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打通賽場與市場
科創青春力量生生不息
從賽場到市場,「挑戰杯」為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現實路徑。11月2日,為期3天的「秦創原·青年創新領航計劃暨青創訓練營」結營,並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辦項目落地簽約對接會,114個優質科創項目與產業、金融、服務等資源方完成簽約。
訓練營中,經驗豐富的科技經理人團隊對項目進行全程跟蹤,深入瞭解項目團隊的具體情況,通過觀察學員們的互動實踐,判斷項目及團隊負責人的未來發展潛力,為項目提供個性化的孵化賦能服務,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在參加「挑戰杯」前,馬超凡和團隊成員的「得力‘焊’將——助力陝西鋼鐵產業的激光大電流復合銲接引領者」項目已經與一些鋼廠和船企進行了合作,但落地經驗、客戶資源不足等問題給這個學生團隊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融資、入股、股份結構、場地、政策等這些創業相關的知識,我們作為學生是不太瞭解的。」在青創營,有很多的創業講座和創業導師的經驗分享,介紹如何孵化項目、怎麼招募團隊夥伴、怎樣根據企業的招標投標調整產品、怎樣為產品進行市場定位與客戶定位……這些曾經困擾馬超凡的問題都在青創營得到了回答。
「借助青創營才有這個機會,去介紹自己的項目,把自己的商業計劃展示給公司負責人,通過平台更容易被看到,有更大的概率被孵化。」目前,馬超凡的項目已經與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孵化協議,並已經「入庫」。「團隊與公司會在後續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促進項目落地。」馬超凡說。
同馬超凡團隊一樣,今年來自全國2700餘所高校的300餘萬學生懷揣創業夢想與報國熱忱投身競賽,競賽也以資源、平台、啟迪、榮譽等予以回應。伴隨著競賽帷幕的落下,帶著屬於「挑戰杯」的沉澱、情懷和勇氣,他們向更大舞台發起的挑戰正在開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亞雲 實習生 史子瀟 沈天奕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1月2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