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漾濞站 劉加巫麗娟奪冠

2024年11月23日,為期兩天的2024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雲南大理漾濞站)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石門關景區落幕。全國15個省份及直轄市的攀岩精英齊聚一堂,歷經預賽與決賽的兩輪激戰,劉加與巫麗娟脫穎而出,分別斬獲專業組男子、女子冠軍。

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高山運動部主任李文茂、中共漾濞彝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楊發、中共漾濞彝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王騫、漾濞彝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定偉、漾濞彝族自治縣政協主席陳迤君、中攀體育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歐喜濤、大理漾濞蒼山石門關旅遊開發集團董事長吉小冬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閉幕儀式。

作為此次賽事的舉辦地,石門關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境內,地處蒼山西坡腹地,是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門戶和南方絲綢之路上自然與民族文化交融的典範。作為「蒼山之門」,石門關擁有「霧鎖石門」「福國晚鍾」「澄明虛穀」「崖澗幽蘭」「霞客忘歸」等世界級自然景觀。在2024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上,石門關還入選了「2024登山戶外運動目的地」推介榜單,這進一步彰顯了其在戶外運動領域的重要地位。此外,通過堅持以「體育+」、「旅遊+」為方向,實現體育、旅遊、生態、文化、健康、經濟的互促共進、深度融合、多成多贏,石門關正在成為大理國際旅遊新的增長極。

此次是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連續第二年落戶漾濞的石門關景區,今年的比賽線路設立在景區雄偉岩壁中170多米高的玻璃棧道上,共有四條,其中決賽的線路難度達到了5.12c-d,攀爬高度約25-30米,寬度約4米。因為石門關的岩壁是世界上最大的變質岩壁,具有花崗岩的特性,小摳點比較薄,會有爆點或鬆動的可能。因此,比賽中的小指力點和裂縫攀爬會居多,加之小段平台,對於運動員的腳法選擇和平衡能力有極大的挑戰。

此次賽事設有專業組(男、女難度速度賽)與公開組(男、女難度速度賽),分預賽與決賽兩個階段,賽事總獎金為10萬元。各組別預賽前8名運動員進入決賽,並獲賽事證書和獎金。運動員按照排名獲得相應積分,且計入2024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總積分。

李文茂(左一)為難度速度賽男子專業組前三名劉加(右二)、桑治梟(左二)和魏來(右一)頒獎。李文茂(左一)為難度速度賽男子專業組前三名劉加(右二)、桑治梟(左二)和魏來(右一)頒獎。
陳定偉(左一)為難度速度賽女子專業組前三名巫麗娟(右二)、朱文佳(左二)和鍾裕(右一)頒獎。陳定偉(左一)為難度速度賽女子專業組前三名巫麗娟(右二)、朱文佳(左二)和鍾裕(右一)頒獎。
陳迤君(左一)為難度速度賽男子公開組前三名徐寧(右二)、餘鑫(左二)和範夢傑(右一)頒獎。陳迤君(左一)為難度速度賽男子公開組前三名徐寧(右二)、餘鑫(左二)和範夢傑(右一)頒獎。
吉小冬(左一)為難度速度賽女子公開組前三名韋思琪(右二)、黃秋月(左二)和鄭佳秀(右一)頒獎。吉小冬(左一)為難度速度賽女子公開組前三名韋思琪(右二)、黃秋月(左二)和鄭佳秀(右一)頒獎。

最終,經過激烈的爭奪,劉加延續了預賽第一的好狀態,在難度速度賽男子專業組決賽中奪下冠軍,桑治梟和魏來分列二、三名。女子專業組,巫麗娟完成「黑八」逆襲摘得桂冠,朱文佳和鍾裕分獲二、三名。在難度速度賽公開組較量中,徐寧獲得了男子組冠軍,餘鑫和範夢傑分獲二、三名。本次參賽年齡最小,年僅14歲的韋思琪則獲得了女子組冠軍,黃秋月和鄭佳秀分獲二、三名。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決賽我第一個出場,完賽後,我感覺特別好,有一種從內而外的自信,因為我知道,我的表現已經突破了自我。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的踩小點發力很痛苦,但今天,我整個攀爬過程特別舒服,每次發力、每次出手都很自信。所以,比賽完,我就告訴自己,即使沒有拿第一,我也突破了自己。」巫麗娟在賽後說道,她是以預賽第八進入決賽完成奪冠的,「石門關的岩壁給我的感覺特別好,雖然昨天下雨,岩壁看上去濕濕的,但觸壁後,你能感覺到它非常幹燥,很適合攀岩。而且,這次雖然是我第一來漾濞參賽,但這裏的岩壁給我的感覺卻很親切,只要果斷髮力,就能很舒服的攀爬。此外,這裏的天氣也很好,有很好的視野,非常適合攀岩。」

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是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與中國登山協會於2017年推出的中國唯一以「自然岩壁」為主題的國家級攀岩系列賽事。該賽事精選全國各地極具特色的自然岩壁攀岩目的地,結合當地特色活動,通過舉辦高水平比賽,助力地方體育旅遊經濟發展。

近年來,漾濞依託當地特有資源,積極促進文旅與康養、體育、生態、健康等領域的互促共進、深度融合。此次舉辦2024中國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賽(雲南大理漾濞站),正是漾濞持續推進「體育+旅遊」融合發展新篇章,帶動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又一嘗試。通過舉辦這樣的大型賽事,不僅可以提升漾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