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社交返場了?如何社交才能解渴

來源:北京網民說

你還不知道吧?「上線是e人,下線就i了」的魔咒要被打破了(e人線上活躍,i人線下內向)。

三五好友一起去公園賞雪、堆雪人,參加一場滑板車比賽回憶童年,跟興趣小組學著親手做一杯桂花拿鐵……「線下社交,真香!」

最近,各種形式的線下社交活動火起來了。攜手同好出門,在冬日暖陽下交流有更多的「熱門話題」,一起玩起來也更「絲滑」。難怪嚐到甜頭的許多人,開始感慨線下社交的魔力。

如今,隨著互聯網成為大家社交的主戰場,「好友」多得氾濫起來,社交有效信息易被埋沒、情感交流減價促銷也鮮有人問津。一家叫袤則的研究機構趁機發佈了《2024大社交趨勢觀察報告》,證明相較於「1v1」式社交的尷尬和壓力,人們越來越偏愛群體社交的形式。

所以,線上和線下社交到底哪個更香呢?

警惕孤獨社交

線上好友雖然一大堆,但遇到問題時,卻常常發現自己只能獨自面對。那些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穿梭於各類營銷號、帶貨號之間,卻時常會感到更深的孤獨。線上社交,在某些時候,似乎更讓人感到疲憊。

信息太多,社交「售後維修」成本高。好友破萬,朋友圈成了「點讚之交」賽場。短影片無限刷,刷完只覺空虛感爆棚。信息如潮水,新梗滿天飛,追都追不上,有用的信息反而被淹沒。朋友的動態要不要點讚?節假日群發祝福要不要回覆?別人都發了紅包我要不要也發……種種問題讓人頭疼。

濾鏡太厚,真實情緒難以觸及。社交媒體,這位新時代的魔法師,輕輕一揮魔杖,朋友圈就變成了每個人的「星光大道」,但也可能造成線上線下間存在信息差,所謂:「生活一地雞毛,朋友圈歲月靜好。」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精心構建「自律達人」「成功人士」等人設,有的人則在「momo」的統一ID之下隱身。這些都導致線上社交缺乏真實的互動感,觸不到真實的自我內心世界。

算法之下,信息繭房產生隔閡。算法讓我們的網絡世界變成了私人定製的「舒適區」,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可能會錯過外面的世界。就像只吃一種菜,雖然美味,但久了也會膩。一旦被社交軟件打上「吃貨」「寶媽」「女權」等簡單的標籤,軟件就會根據用戶畫像持續推薦內容和好友。

造假容易,安全隱患要注意。社交平台上,俊男美女頭像可能藏「殺豬盤」,交友名義下暗流詐騙詭計,高知人設或許只是謠言工廠……造假容易,真相難辨,線上社交儼然成了風險迷宮,需謹慎行,樂中帶眼。

不過,線上社交的優勢也很明顯。線上社交,一網打盡全球好友,無需舟車勞頓,成本低到笑開花!匿名聊天,隱私設置隨心所欲,保護你的小秘密不在話下。還能混搭電商、網遊,購物遊戲兩不誤,體驗升級嗖嗖嗖!更有新科技VR、AR、AI來助陣,沉浸式社交,智能小夥伴,讓快樂加倍。

多彩生活 告別單調

厭倦了線上社交的人們,開始「斷舍離」。關閉朋友圈、卸載一些曾經使用頻率很高的社交軟件、換上「老年機」……於是,他們轉向線下社交,做起「現充」。這個來自二次元的網絡用語,在網絡以外的現實生活,給我們更多豐富充實的社交活動。那麼,為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向線下社交呢?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回歸身邊真實世界。有人說,長大後才發現一年一度回老家是最快樂的時光,遠離手機、親近自然,陪親人一起閑聊閑逛都很開心。在面對面交談中,我們培養出感同身受的能力,也體會到被傾聽、被理解的喜悅。不管是去探索詩與遠方,還是待在家門口重構「附近」的意義,都是找回與真實世界的連接。

簡單直接高效。很顯然,相比於在朋友曬娃的狀態下留言「寶貝好可愛」,直接去探望朋友一家更能表現這份關心;相比於同時和好幾個人進行著有一搭沒一搭的網聊,線下見面交談更能瞭解一個人的三觀,簡單直接高效。尤其是在線下的深入交流中,人們更易建立信任,獲得情感支持與共鳴。

形式多種多樣。你聽說過去電影院看奧運比賽、去酒吧聽學術講座等有意思的活動吧?縱觀這些年火起來的線下社交活動,從City Walk、City Ride等潮流娛樂,到露營、飛盤等運動項目,從劇本殺、密室逃脫等遊戲活動,到圍爐煮茶、徒步攀岩等新式玩法,線下活動可以採取的形式種類繁多。讓人感受到更多新奇與趣味。

當然,也應看到線下社交的局限。比如,需要參與者都有時間,還需要合適的場地;一定的花費開銷,成本較高;面對面的形式可能導致社恐們的焦慮。一場活動中社交圈子相對有限;在陌生的環境中進行線下社交,自身安全威脅也要時刻提防。

悅己豐盈 彙聚能量

人天生愛紮堆,天生愛社交。線上社交雖爽,但有時就不夠解渴。線下社交好處多多,那麼,我們都要棄網下線嗎?

線上和線下社交沒有更好,只有更適合。就像訪問節目大咖「抽水」朋友突襲電話那般,有的「i人」、淡社交星人,面對「打招呼障礙」「電話恐懼症」,線上社交簡直就是救星!線上社交少了面對面的緊張感,回覆可以自由延時,關係掌控感直線上升。遙想親朋好友散落天涯,線上一句問候,暖心又便捷。

線下社交和線上社交並非非黑即白,可以完美搭檔。現在流行的「輕社交」搭子風,就是讓素未謀面的年青人,在線上因一帖結緣,線下共赴探店、旅行、拍照、運動的歡樂盛宴。反過來,線下初識的朋友,雖然眼神確認過,但時光匆匆,線上繼續深度暢聊,情誼不減。兩者各有千秋。

線上線下,皆是工具,真諦在於悅己、豐盈人生。曾經,線上社交憑藉便捷低耗風靡一時。如今呢,線下社交因純粹直接、樂趣無窮而捲土重來。所以,別讓網線與屏幕成為社交的枷鎖,咱們既能在數字江湖遊刃有餘,也能在真實世界盡情馳騁。去愛,去體驗,去感受。只要社交健康、質量高、意義深,便能彙聚能量,滋養心田,讓生活綻放光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