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所高校廚師比拚廚藝,學生當評委
「清荷雅韻」「金湯牡丹蝦球」「爆口酥」……11月30日,以「廚藝比拚傳匠心,後勤奮進新‘食’代」為主題的首屆北京高校後勤烹飪技能大賽在北京林業大學舉辦,各高校的參賽選手同台競技,各展所長,盡顯風采,烹製出一道道各具特色的風味菜餚。
本次大賽為實操比賽,設置了紅案、白案、冷拚三大項目,必選菜品和自選創意菜品相結合。大賽共吸引60所高校近160名選手參加比拚,在北京工業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兩個分組進行初賽。經過激烈角逐,40所高校80名優秀烹飪選手晉級決賽。
在決賽階段比賽規則是,紅案為一個必選菜魚香肉絲,一個自選創意菜。白案為一個必選品種小籠包,一個自選品種,技法不限。冷拚為一個冷拚和四個圍碟,選手自定義主題,要求體現高校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餐飲文化。
進入後廚可以看到,在紅案區,北京工業大學參賽團隊正在忙碌準備他們的參賽作品「雙龍戲珠」,兩條色澤金黃的帶魚經定型擺盤後,宛若兩條「出水蛟龍」活靈活現。旁邊北京林業大學一位廚師的手下,兩個造型飽滿的「燈籠」逐漸呈現在盤中,他介紹,這道菜用到的原料豐富,包括茄子、蝦、雞肉、鴨肉、青蘿蔔、南瓜等,取名為「燈籠茄子」。中國音樂學院參賽團隊正在準備一道湯菜,雞肉泥加入菠菜汁攪勻後放入小碗中,嵌入數顆翠綠的豌豆,上鍋蒸熟定型後,即為一個蓮蓬造型,這道菜有個詩意的名字「一葉浮萍」,不少人看後直呼「有創意」。
在白案區,一朵朵潔白的「玉蘭花」含苞待放在盤中,這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團隊的作品「棗降吉祥」。北京科技大學後勤飲食中心鴻博園主食班長郝冬英介紹,這是一道以鐵棍山藥和大棗為原料的低糖麵點,「棗寓意吉祥和豐收,這道菜採取粗糧細作的思路來為學生進行營養搭配、口味調節,我們現在提倡健康飲食理念,主張低油、低糖、低鹽,對於高校的大學生們來講尤其如此。」
在菜品完成後,專業評委們依據菜品的外形、色澤、口味、火候、衛生等標準,對參賽作品進行專業的打分和點評。決賽現場還有一群學生作為大眾評委,他們品嚐參賽作品,並對喜愛的菜餚進行投票,讓這場比賽更加貼近高校餐飲服務對象的需求。
「高校的廚師呈現出這麼高的水平,讓我覺得很意外很驚喜。」中國烹飪協會一級評委王誌強擔任此次烹飪技能大賽白案項目的專家評委,他在參與品鑒後說道。王誌強指出,希望比賽之後,廚師們能夠把比賽中的技藝和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讓大學生們吃得更好更健康,也希望多多創造機會讓優秀的廚師們到各個高校去交流分享。
「感覺到廚師們真的很用心。」北京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馬鑫傑是此次大賽的大眾評委之一,「每個菜都做得這麼精緻,從廚師身上也感受到一種工匠精神,這也是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好好學習的好品質。希望同學們通過這次大賽能夠體會到我們一日三餐背後廚師們的辛苦付出,呼籲同學們更加珍惜糧食、愛惜食物。」
記者瞭解到,大賽最後將評選出各單項比賽的金勺獎、銀勺獎、銅勺獎,以及高校團體獎和網絡「十佳人氣菜品」,結果將在「2024年北京高校餐飲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揭曉,並進行榮譽授予。
據悉,此次大賽是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下,由北京市學校基建後勤管理事務中心、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研究分會主辦,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研究分會夥專會、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承辦。
「此次大賽是推動高校後勤餐飲創新發展的一次有益嘗試,通過活動,讓長期在幕後辛勤工作的後廚人員得以走到台前,向高校師生展示他們的智慧和高超技藝,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職業夢想和價值追求。」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後勤研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林業大學綜合保障部黨委書記劉雄軍表示,此次大賽不僅增進了大廚間的交流與合作,還能提升大學生對飲食文化的理解與尊重,促進了校園餐飲服務的品質提升,為高校餐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許麗